借“留白”之处,生无言之彩

2018-05-14 14:27许菊英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留白思维能力课文

许菊英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发掘课文的“留白”之处,用作阅读教学的材料,为学生读写训练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文“留白”;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思维的丰富性,是指思维范围的广阔程度。具有思维广度的人,阅读思考较全面,既能抓住主要的,又不放过细节的。新课标指出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读写及思维训练空间,教师应有目的地找准读写结合点。

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写得简略,或有意不 写,叙述抒情留出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现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利用课文“留白”之处,训练学生读写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的几点做法。

一、课题留白之处,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课文的题目与内容关系紧密,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有的则突出了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等要素。

无论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关系如何,课题就是一个简洁的小标题,不能揭示文章的全部内容。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课题这一留白,让学生读课题猜课文内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我先不让学生读课文,而是引导他们反复读课题,找到中心词“国际互联网”,以明确这就是文章写的主要对象。再感悟关键词“奇妙”,以弄清文章的中心。然后再组织学生咀嚼、猜测文章的内容。具体可以这样设计:从《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一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你用到过互联网吗?怎么使用互联网呢?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很奇妙呢?一系列的疑问,让学生大致猜测了文章的内容、中心,也增强了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如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既然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具体表现在哪里?在这系列问题的诱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不仅能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脉络,还树立了阅读信心,养成解题、拟题能力,品尝阅读趣味。

二、内容留白之处,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含蓄的名篇佳作。教学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领会作品的情节、意境。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描述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快乐的童年生活。言语率真活泼,充满童趣,尤其是那些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无不激起学生的自由想象,它犹如一幅清新和 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充满了诗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描述的:“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虽是简短的几句话,却展现出了一个美丽自由幸福的园子。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想象“白、黄、红、金、绿”园中丰富的色彩、“满身绒毛、胖圆圆”园中动物的可爱,“样样都有”,这是一个动物的天堂。除了这些之外,祖父园中还会有哪些可爱、迷人的景物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很多丰富的想象:蜜蜂在采蜜、青蛙在捉迷藏、蚯蚓在松土……就这样,园子似乎近在眼前,越发的丰富美丽了。通过这番想象,再让学生朗读这几个句子时,学生的小脸上荡漾着喜悦,感受自然更深了。

接着,我又再次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第13自然段,抓住本段的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花开、鸟飞、虫鸣的情景;倭瓜、黄瓜、玉米自由地生长画面;蝴蝶到处飞翔的随意,感受生活在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幸福。再引导学生说话:如此美丽的园子里,还会有哪些动植物在这儿幸福快乐地生活呢?学生举起一双双小手,大胆投入地表达,把自己喜欢的都“放”进了祖父的园子里。此时,祖父的园子再次热闹起来,同时配以感情朗读,学生肯定能感受字里行間洋溢的两个字,那就是——自由。

只有充分地感受到园子的美丽、自由、快乐之后,孩子们才能体会到生活在这个园子中的作者是多么的幸福!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祖父对作者的爱,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花,一件件小事构成了作者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样伴随着对文章内容的领会而迭生的想象,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得更为具体、丰富,学生思维丰富性的品质也随填补内容空缺的想象而腾飞起来。

三、写法留白之处, 拓展延伸

突出主题的内容要详写,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写,这是一般的为文之道。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对文章详写内容,要作重点分析讲述,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对次要的内容,同样不可任之放之。我们只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课文略写之处加以扩充延伸,亦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

如《诚实与信任》一文:“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教学时,就可以把课文略写之处进行扩充,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写张留言条。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上下文对人物的认识,把课文略写之处留言条扩充延伸出来。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陌生的朋友,你好!今天由于我的疏忽,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碎了,真是对不起!我的名字是×××,电话是1358×××××××。希望你能和我联系。”简单的一张留言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如《二泉映月》中有一段文字描写了阿炳凄惨的生活:“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这里可以让学生想象阿炳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卖艺的情景,去体会他的不幸与悲惨。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体会课文中的内容,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课文叙述中所蕴含的一切。又使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得到发展。

四、标点留白之处,发展思维

一篇完整的文章,少不了标点符号的参与。标点符号在文中各有作用,这里要说的是具有省略内容或包含深意作用的标点符号。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类标点,让学生说说省略的内容或包含的深意,无形中,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就得到训练。

如《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中,已染上坏血病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识大体顾大局,要求哥伦布把他们放在荒岛上,“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文中的这个省略号饱含了哥伦布的不舍与无奈。教学时,我先分析此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再根据作用加以叙说,想象哥伦布此时的神情、动作、心理。有学生这样描述道:他无可奈何,只好一步三回头地走进船舱。一路上,他昼夜难眠,天天惦记着他们,想:他们还好吧?万一食物吃完了怎么办呢?想着想着,他眼前似乎浮现出了船员们在悲惨地死去,以及家人们的悲痛欲绝,心里多么难受呀!他突发奇想:如果能有一种药可以治疗“海上凶神”,让船员的生命不被死神夺走,那该多好呀!精彩的描述看出学生已经身临其境。再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中,在介绍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时,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五个方面后在段尾加上了省略号。于是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国际互联网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方便?通过课上的这些填补空白,不难发现,学生思维的丰富性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国画中善用“留白”,能让“无画处皆成妙境”。 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挖掘“留白”之点,巧拉“留白”之线,放飞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此谓“无字处皆成妙境”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宋慧红.阅读教学中的“补白”艺术[J].小学教学设计,2006(16).

[3]吴琳.吴琳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留白思维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使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