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2018-05-14 14:27林敏红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林敏红

【摘要】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体现的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拟定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符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老师应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置。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实施分段教学,提高他们积累知识的意识,新时代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具有创新思想,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创新,并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实施分段教学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诸多不足,对于拼音知识学习的情况不容乐观,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汉字识别能力无法有效提高,由于词汇量的匮乏,使小学生在写作时无法正确地运用词语,甚至错误连篇。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课堂中喜欢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呆板枯燥无味,缺乏挑战性,小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久而久之,最终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太心急,一心只想提高学生成绩而拼命灌输,没有把握度量,学生未能完全将知识汲取,最终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所以,老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应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把握好度量,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实施分段教学,以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教学,能够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知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小学语文老师实施分段教学时应注重方式、策略,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应实施分类教学。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级较低,他们年龄较小,可从基础学习着手,可以将重点放在汉字和词语的学习上,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新字新词。老师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记录小本,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例如,当学生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与词,以及无法区分的同义词与反义词时,可以记录于本子上,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针对中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连词,并且也要保证句子的逻辑性,针对此阶段的小学生,老师可以要求他们写日记,将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或者遇到的事情进行记录,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一方面,应强化他们的写作能力,要求整篇具有连贯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其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演讲活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重视诗文知识积累

我们属于文化大国,经过历史的积淀,传承下来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丰富了我国文化知识库,这些古诗是我们的文化精髓,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对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积累诗文的能力,较大程度上可以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在学习古代诗文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能够带来较大的好处。小学生通过学习诗文,进行模仿、转化、引申,不仅能够积累更多的经典诗文,同时,对小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正所谓熟能生巧,“熟”即是能够熟练背诵,熟练写出,出上句可以接下句。学生掌握大量的诗文知识,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与写作水平。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较多的古诗,这些古诗非常经典,内涵丰富,掌握这些古诗以及熟练地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古诗的教学中,老师应要求小学生可以理解古诗中的含义,并可以倒背如流。例如,在讲授《元日》这一课时,首先要重点讲解古诗的含义,让他们了解古诗的内容,这首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一派好景象,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一边品着香醇的屠苏酒,一边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朝阳升起,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门上换了新的桃符。因此,在过年之际,便可借用《元日》来吟咏新春。小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古诗,同时也要学习国学,老师可以选取《论语》中简单、经典部分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领悟国学魅力。

三、加强实践性学习

实践性学习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可实施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沉闷、枯燥的课堂无法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老师有必要构建一个快乐、轻松的教学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新课导入教学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思考,并寻找有效方法将问题解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寻找正确的答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以及进一步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另外,主动对知识的探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也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索能力。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对课文中的语言与结构详细分析,并围绕所学习的内容,经常性地开展讨论活动,使小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基础。有效朗读是实践学习的一种,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应从这一点进行着手。例如,可以选择在晨读时间,或者是课堂中,可以是全班一起朗读,也可以是个人进行朗读,以此来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同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讀;并经常性地开展朗读比赛,通过老师评价,从而选出成绩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开展这样的活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时对知识探索的主动性。另外,老师也要让小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杂志、报纸以及商场中使用的一些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对收集的材料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能够掌握日常语言的应用技巧。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重视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将课堂交给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我表达能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有较大的帮助。

四、丰富教学形式

旧式的教学方式显得单一、缺乏趣味,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老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先进教学方法,使小学生毫无压力地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现如今科技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现代化多媒体融入教学中。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与文字信息相比,图形信息更容易记忆与理解。多媒体能够展示丰富的图像,因此,借助这一优点,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教学充满趣味,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老师在讲解《李时珍》这一课时,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上搜索李时珍的图片及其一些小故事,从而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人物有一定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学习中,而人物的一些小故事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除此之外,老师也要不断对教学形式优化。比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写作学习活动,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布置相应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共同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设置目标时,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目标应具有挑战性,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渐渐显露弊端。所以,这也为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不断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改革、创新,从而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尤其是现代社会高速地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以当代小学生的角度来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中存在缺陷的部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构建高效率课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堂的质量与效率,要求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学习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为现代小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条件,并将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霄文. 小学生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于兰梅. 小學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04).

[3]周颖莹. 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9).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