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2016-09-30 08:52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9期

严建红

[摘 要]朗读是开启语文学习的金钥匙,是阅读教学的敲门砖。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课文的朗读,要留足朗读时间,精挑朗读内容,细选朗读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化朗读 提升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56

新课标明确规定,各年级学生都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目前的朗读教学却遭遇了教师的冷遇。有的教师理念没有更新,有的教师急于赶教学进度,学生只是粗略看一下课文,教师就开始引导理解了。很显然,跳过朗读课文的环节,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留足朗读时间

要让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就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朗读时间。经常听到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说:“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不一会儿又拍手叫学生停下说:“好,时间关系,暂时先读到这里,没有读完的课余再读。”在这种状况下研究课文内容,就好比隔靴搔痒,达不到效果。阅读课就是要读书,不能够让朗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如《安塞腰鼓》一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借助“腰鼓”这个载体,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群高原人面对苦难生活那种顽强不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全文气势磅礴,读来令人激情澎湃,很适合朗读。教学时可以设计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在授课时构思了“四读”课文策略:一读,扫清文字障碍,读通顺。二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三读,配乐赏读,身心受到感染。四读,声情并茂,抓住关键段落、词句进行研读。多遍朗读之后,学生定然能够深入领悟文章内涵。

课文的朗读一定要到位,训练力度一定要加大。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朗读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机会,让学生真正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使之能够透彻理解文本内涵。

二、精挑朗读内容

好的阅读内容是朗读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朗读,有些文章也不需要全文朗读。所以,教师要精心挑选朗读训练的材料。像那些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学生读了之后,不仅可以认识到所描绘的地方的美景,而且可以感悟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好多课文里面都有着意味深刻、文字隽永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或内涵丰富,学生入情多读,就可以体会情感,明白中心,并且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如《泉城》一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把本文当作写作的例子,设计多个环节的以读促写,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开头总写七十二泉的总体印象时通过四个“有的”来描述。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请大家画出相关句子,读通顺、流利。(2)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且想象一下具体描述的景象。(3)播放与四个“有的”相关的图像,依图再读。(4)品读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分别读读“看和听”的句子。(5)再次完整地朗读四个“有的”,试着背诵,然后仿写。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像这样的语段很多,语言精妙,内容丰实,意蕴厚重。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并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细选朗读方式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默读、轻声读、大声读;竞赛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教师要结合具体课文,大胆创设朗读情境,精心设计朗读的切入点,合理选择朗读训练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能够读懂课文,而且能唤起读书热情,读出感情,在朗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如《狼和小羊》的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是以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展开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感悟文章的寓意。教学时教师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1)自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出示问题:狼三次提问时的神态是怎样的?小羊分别有怎样的表现?(3)分角色朗读,读出狼的凶恶、蛮不讲理和小羊的善良,要注意语气,狼的话粗而低沉,小羊则是温和、细柔。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可以先在小组里面进行,再选出表演优秀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

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朗读方式,可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燃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教师要避免单一的朗读给学生带来的索然无味,尽量根据阅读材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自己的喜好,推荐学生使用合适的朗读方式,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增色添彩。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创设朗读环境,充分地利用朗读手段,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助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