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读法在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2018-05-14 14:27沈兴国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语文课堂

沈兴国

【摘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地位的体现并不仅限于它是小升初考试、初升高考试的主要衡量学科。更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所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简直不言而喻。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社会环境的发展,许多新型、高效的教育方法应运而生。接下来,我将结合课文来介绍一种新型教育方法——“教读法”及其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关键词】教读法;语文课堂;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教读法

“教读法”最初是由潘凤湘老师提出,她在南昌市专页上曾写道:“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给学生讲解多少课文,批改多少作文,传授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读书,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为读书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书。”

二、教读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运用

(一)“教读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读法”的出现,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是让学生不再为了单纯的成绩而学,而是通过读书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这就说明“教读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是通过学生自己对课本的预习、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陋室铭》一文为例,这则短文运用“教读法”,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将分为几个步骤:第一,让学生以默读课文的形式查字典;第二,分小组朗读《陋室铭》,听写字词;第三,写《陋室铭》读书练习;第四,分小组互评读书练习;第五,老师讲评读书练习;第六,整理读书练习,背诵课文。

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预习课文到背诵课文,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从对《陋室铭》一文的默读到分小组朗诵,再到小组互评读书练习,这是从学生个人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到同学间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资源共享、交流差异、互帮互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从而真正实现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二)“教读法”能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性

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性,对其的学习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尤其是古诗词、文言文一类的语文学习。以“教读法”的教学方法来看,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索,引导学生挖掘更丰富的感情世界,引导学生自主自立的学习方式。

同样以《陋室铭》一文为例。当学习进程到达“老师讲评读书练习”这个环节时,正是老师引导学生向文章更深层探索,由文章联系到生活,丰富学生思想感情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三)“教读法”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感作为重要的语文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于文章的学习自然大有裨益。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黄河颂》一文为例,对于这种饱含深情的现代诗,语感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抑扬顿挫能完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绪。运用“教读法”,我们可以把教学进程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让学生以默读方式了解《黄河颂》创作背景;其次,分小组朗读《黄河颂》,听写字词;然后,写《黄河颂》朗诵练习;再者,分小组互评朗诵练习;最后,老师讲评朗诵练习并整理朗诵练习,背诵课文。

很明显,这个过程与学生在《陋室铭》的学习中有所不同。《陋室铭》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而《黄河颂》一文强调的是诗人对祖国的拳拳之情。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和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方式就是朗诵,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去体会作者情绪的高低变化。通过对每一个字的读音,每一个标点的抑扬,每一个句子的琢磨,获得更充沛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后的自然表达,就是语感的提升。

(四)“教读法”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通过以上两个文章的举例我们可以发现,“教读法”是学生与学生间交流,老师教授阅读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的探讨,对一个或几个问题的交流,找到最终结果,这种全程全身心的投入必然会加深印象,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记忆,从而达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效果。

(五)传统“讲授法”,学生“不懂装懂”

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讲授法”的存在不可避免,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捧着课本却不知在做什么,下课铃一响,起立,老师再见。这一堂课学生真正把身心投入进去了吗?我看未必。七年级正处于小学生向初中生转变的重要过程,课程难度的突然增大可能令一些学生措手不及,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碍于“面子”,不愿向人表达自己“没听懂”是非常正常的事。这就导致了有的学生一节课听不懂,每节课都听不懂,渐渐地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

三、总结

由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教读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对比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读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真正符合人教版教材的教学目的。

參考文献

[1]陈钧玲,黄瑞夷.从“教读文”转向“教读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之一[J].语文知识,2017(2).

[2]张娟.潘凤湘语文教读法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3]熊义勇.特级教师潘凤湘——初中语文“教读法”的基本模式[J].江西教育,1991(2).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