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指导古诗词教学

2018-05-14 14:27刘委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语感培养古诗词教学

刘委

【摘要】古诗词的教学思路宜追求简约,而不是臃肿、烦琐。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拾级而上,逐层深入。有了清晰

的“教路”和“学路”之后 ,每一环节的教学要拒绝细碎的设问和条分缕析式的灌输,注重引导学生去读、想、议,进而把对诗句的领悟引向深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自主与合作;语感培养;内化与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部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自信;要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诗文,注意通过语调、节奏来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古诗词教学当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这一责任。为此,教师应走出“灌输”的误区,以古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及语文情怀。

一、改进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

古诗词教学,宜追求简约而不是臃肿、烦琐,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拾级而上,逐层深入。有了简约的“教路”和“学路”之后 ,每一环节的教学要拒绝细碎的设问和条分缕析式的灌输,注重引导学生去读、思、议,进而把对诗句的领悟引向深入。

比如,教学《石灰吟》和《墨梅》两首咏物诗,笔者改变以往逐一讲读的方法,而是运用“整合”的思想,将两首诗放在一起来学习。具体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解诗”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并在书上做好批注,然后要求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字、词、句的理解,其他同学予以补充或纠正。这样做完全摆脱了教师的灌输,体现了对学习主体的尊重。“品诗”环节主要是处理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笔者通过设计核心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古诗中的石灰、墨梅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它们跟诗人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诗人吟诵它的目的何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交流,学生对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第4环节“辨诗”。通过自主思考与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这两首诗分别借石灰和墨梅来抒发人生志向和理想,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借物喻人”,也叫“托物言志”。笔者综合学生的分析形成了图式化的板书——“咏物——抒怀”(第一行);“石灰→于谦→清白”(第二行);“墨梅→王冕→清气”(第三行)。为促进理解走向深入,而不是流于肤浅,笔者又进行拓展资料的阅读,尤其是通过读懂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和“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来了解两位诗人崇高的人格。这一环节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弄清了两首诗在内容与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延读”环节,拓展诵读卢梅坡的《雪梅》、王冕的《白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诗词,强化学生对咏物诗的积累与感悟。

通过实践摸索,笔者认为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教师务必摒弃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落后、低效的教学方式,而要瞄准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这样才能节约时间,增强教学实效。

二、引导咬文嚼字,训练学生语感,培养鉴赏能力

语感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任何忽视语感培养的思想与行为都是违背语文教育规律和课程标准理念的,因此,语感训练应始终贯穿在阅读课堂,贯彻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比如,《泊船瓜洲》一诗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几易其稿,最后才确定选用该字。为什么“绿”字要比“到”“过”等字好呢?教学此诗时,这就成了一个颇有探究价值且能够训练学生语感的问题。

再如,《石灰吟》和《墨梅》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托物言志”,作者分别借石灰、墨梅来表述志向与理想。古代咏物诗不计其数,仅全唐就多达六七千首,但这两首流传甚广,就因为其中“要留清白在人间”和“只流清气满乾坤”两个经典名句所表达出的崇高的志向与追求。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其中的“留”与“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品味:《石灰吟》中的“留”,留的是什么?《墨梅》中的“流”,流的是什么?通过一番揣摩与交流,学生明白:一个“留”的是清白,一个“流”的是清气、清香。接着,笔者又追问:《墨梅》中的“流”也改成“留”,好不好?为什么?通过思维碰撞,学生终于明白:“流”给人的感觉是流淌、流溢。这个词语化无形為有形,赋予了看不见的清气、清香,所以用“流”字更生动。通过这样的咬文嚼字,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鉴赏能力。

三、坚持以读为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与积累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赋予缄默的文字以声音,使之变得生动起来,给读者本身或听者一定的感染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次数多了,诗句的意思自然就会被领悟,理解能力也会不知不觉地提升;而如果一味地依赖老师的讲,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死记硬背诗词中字、词、句的意思及主题思想,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诗词兴趣的,是违背《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后行为。

比如,教学《石灰吟》一诗,笔者在“读诗”环节,首先安排欣赏配乐朗读——欣赏名家的朗诵能够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让学生产生一种仰慕与向往的心理,于是暗下决心也要读好诗句并在接下来的实践中用心模仿。欣赏完毕,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要求读准音,读通顺,感悟诗的节奏;然后,是指名读、教师示范读、展示读、分组读、齐读。

指导朗读一定要杜绝“唱读”现象,它会破坏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对于古诗学习来说是大煞风景的。笔者认为只有美读,才可以读出古诗的意境和感情,促进学生的领悟,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情感。美读的方式很多,如看图朗读、配乐朗读、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等。教师要注意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好诗句的节奏、语调和重音。当然,要拒绝纯技术的指导,而要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再让学生反复练习与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诵读与感悟的能力,有效培养语感,促进知识积累与内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将热爱祖国文化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语感培养古诗词教学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