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

2018-05-14 14:27冯小玲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冯小玲

【摘要】我校实施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时间由传统的45分钟,转变成“35+10”分钟的模式,课堂教学时间35分钟,当堂检测时间10分钟。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缩短了,还要不要读书?怎样才能有效地读书?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是基本语文素养之一,而各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重朗读,也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教育,陶冶了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屡屡发现,所教学生中凡朗读能力强者,其思维活跃,阅读表达能力也较高。事实证明,朗读教学,这个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应该很好继承和发扬。

一、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朗读任务,容易出现模糊的概念,比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由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等,看似很民主的概念,感觉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可是当我深入学生群体细听他们自主安排的朗读时,发现有些学生永远都是无声默看或者念经似地读书。如果强制采用齐读等方式,学生的语速、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又会导致“不齐”。

“民主”也不好,“专制”更不好,那朗读教学如何进行下去呢?针对不同类型的语段,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意在让更多不同層次的学生参与到阅读能力的训练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多样的课堂朗读教学方式

(一)从语段篇幅上区分

文章篇幅长短不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容许任何篇幅的文章都可以通篇朗读,但如果遇到篇幅较长,又确实很美的文章,难道由于时间的局限就放弃课堂朗读吗?有个例子告诉了我此类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我校一老师参加武进区评优课预选赛,题目为苏教版八年级上《读本》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天池》。天池的景色本来就如仙境一般,而文章的语言也毫不逊色,实在有读的价值。所以教者采用了选择性跳读的方式,即将全文精心筛选重组,形成一篇由原文某些语段组成的短篇美文,达到了读而不占大量时间的效果。

(二)从体裁上区分

我们现在所用的苏教版教材,尽管淡化文体,但教者心中还是应该有数。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体裁也有不同的朗读方式。一方面用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手段实现不同体裁文章的教学目标。

如诗歌、文言文等这类文章,言简意赅,往往一字朗读有误,导致一句意义有偏差。所以这类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准,甚至熟读成诵。我在教学中采用比赛朗读的方式,请一位同学读,直到有错为止,另一个同学继续读,看看谁读得多。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要勇于参与,而且要有准确率。

还有一些抒情类的文章,教师总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是一些文章的背景与现在的环境相去甚远,学生无法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所以往往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收效甚微。我在朱自清《背影》的教学中,摸索出一种朗读方式:部分听读,部分朗读。即前半部分听名家朗读,带动学生的情绪慢慢接近文本的情感,后半部分自己朗读,将前面从他人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感情融为自己的。

(三)从语言上区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灵活应变,用方言朗读较之普通话朗读更有韵味。比如,多年前听一位老师上人教版《陈毅市长》一课,分角色朗读,恰好班中有一位学生是四川人,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教师要求这位学生扮演陈毅市长,并且用四川方言朗读对白。这正如有些电影、电视中,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些特殊人物的配音,都坚持用方言,让人更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另外,语言比较深奥一点儿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个别示范朗读,这样便于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问题。一次在常州同济中学听岳亚军名师工作室的一位老师上的时文课,是载于《常州日报》上的一篇随笔《听鼾三记》,上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因而这篇颇有文言味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有许多障碍。上课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将“读”作为本堂课的主要环节,一遍一遍地请个别同学起来示范读,每一遍都会出现新的问题。虽然下课铃响,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踏踏实实地解决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预设不如生成。

三、总结

以上种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方式指导,仅仅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或者是借鉴他人教学实践后的总结。而我们在课堂中,面对的主体在变化,面对的学生也在变化,面对的学生的思想、朗读水平都在变化。所以,教师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朗读方式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宋东生.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