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偏见

2018-05-14 09:44喻旭初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4期
关键词:错话直接经验侧重于

喻旭初

什么是偏见?偏见就是片面的看法。有人说,“偏见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是“侧重于忽略”。有道理。有侧重有忽略,就必然不全面,这就极容易形成偏见。

因为每个人的直接经验都很有限,虽然通过间接经验可以有所弥补,但间接经验也是有局限的,加上受朋友、教育、传统习惯和意识形态的多种影响,所以出现偏见是常有的事。只要不让偏见演变为成见,只要不抱着成见不放,就能保持正常的理智而不致于坏事。拿国与国来说,我们老是说美国对中国有偏见,其实,中国对美国又何尝没有偏见?有偏见就不能正确地看待对方。由于多年的沟通,彼此增加了了解,因此目前中美双方的偏见有所减少,两国的关系就比较正常。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有人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处处体谅别人的难处。其实,也是因为偏见越来越少。”这个观察很细,体会很深。

人生几十年,中青年时期难免有偏见。中年以后,经历的事多了,接触的人广了,会慢慢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这中间包括对以往偏见的纠正,这时候可能比少不更事时要平和得多。我就是这样。45岁前,对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观点,一直持某种固定的看法。45岁以后,特别是最近十年,我原先的一些想法,已慢慢起了变化:某些人不像我所想的那么好,或不像我想的那么坏;某些观点不像我所想的那么正确,或不像我所想的那么不屑。这是因为岁月让我了解了不少原先不了解的事情。難怪有人说,老年人往往很宽容。一般来说,的确如此。

偏见不可怕,可怕的是固执己见,不肯学习,不愿反思。多看、多听、少说,是避免偏见、少说错话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人劝人“不要抢着讲,而是想着讲”,就是这个道理。

少一点偏见,就多一份理性;少一点偏见,就多几个朋友。

猜你喜欢
错话直接经验侧重于
马虎先生
妈妈是一座山
该来的和不该走
文学的两股劲儿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空巢青年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
允许每一个人说错话
真话犹可贵 错话亦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