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笃实 踏歌寻美 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

2018-05-14 09:44叶荣根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4期
关键词:姜堰校区课题

姜堰地处苏中地区,古时江水、海水、淮水在这里交汇,故又称“三水”。姜堰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荟萃,是泰州学派的发源地。在姜城的东部,有一所百年老校——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2016年,进行学区调整,组建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辖三个校区三个园区,小学部现有75个教学班,学生四千多人。

在姜堰提到东桥小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她一以贯之的高质量和严谨尚美的校风。虽经岁月沧桑、人事更迭,但是东桥的质量之树始终常青,特别是2013年沙华中校长主持学校工作以来,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行,使严谨笃实的治学精神与尚美塑美的人文追求交相辉映。学校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沉稳、阳光、儒雅、坚毅的学校气质正在形成,努力成为姜堰最具影响力的学校之一。

办更有养分的学校

一所学校能够成长为优质学校,是由她长期的积淀所形成的影响力决定的,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东桥小学一直是姜堰小学教育的排头兵,在历年的素质教育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东桥质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金字招牌。那这样的质量是怎样炼成的呢?

深耕课程,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朱永新说:给学生什么样的课程,就给了他们什么样的童年。课程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育品质,为给学生一个富有营养的童年,学校从三方面入手深耕课程。

1.开设创新班,让国家课程落地开花

事件:2015年-2017年,姜堰区教育局连续三年评选公布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东桥小学获得通过的班级有39个,位列全区之首。

2015年姜堰区教育局为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在全区各校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创新实验班。我校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目前已申报成功的有39个班级,如巴黎城校区邹娟老师的“对比导读”创新班、凤凰园校区汤月慧老师的“趣味武术”创新班、东板桥孟娟老师的童话数学创新班……创新班让国家课程的实施既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统一要求,又根据校情、班情、学情的实际,增添了个性色彩。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或注重某一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是在某一知识点上做适当拓展,都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性。几年来创新班成果丰硕,叶荣根、王东老师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践行美丽》获得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并入选省精品校本课程库向全省推广。

2.实行走班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定制课程

事件:2016年10月,泰州市教育局公布素质教育“5+2”创新案例,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的“趣味纸浆画课程”被评选为优秀创新课程。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儿童也一样,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在以往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京剧、趣味纸浆画、跆拳道、太极剑、纸浮雕等99个社团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每到周五,学生实行走班制,根据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到相应的班级参加学习。期中,学校对课程开展情况组织检查;期末,以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考核汇报。

3.开发特色项目,倾力建设学校教育品牌

事件:2015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义务教育特色文化课程建设项目,东方巴黎城校区的“诗意精神观照下的象棋文化建设”入选项目名单。

这次能够成功入选省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与巴黎城校区的深厚的象棋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巴黎城校区开展象棋教育活动三十多年,从开始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正式入选省课程项目后,学校又以此为依托申报了课题,“棋道涵养人生象棋文化建设校本实践研究”成为泰州市重点课题。此外,凤凰园校区的“大阅读”课程、东板桥校区的“诗润童心”课程都成为全区有影响力的项目,成为学校特色靓丽的名片。学校成为姜堰教育的窗口学校,仅凤凰园校区2016年下半年就接待外地教育参观考察团三十多批次。

聚焦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方式,课堂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校生活水平。我校以“尚美”为课堂核心价值,探索教学规律,走过了三个阶段,即从追求少教多学到构建尚美课堂体系再到研讨深度学习。

1.探索少教多学课堂

事件:2016年,沙華中校长被江苏省教育厅聘任为乡村骨干教师辅导站(语文)导师,学校承担着面向全市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任务。

蔡林森在洋思中学开展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将一所濒临倒闭的农村中学,建设成省内外知名的一流学校,他的秘诀就是进行了课堂教学的革命。说到底,先学后教就是解放了教师和学生,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力。受此启发,我校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做到少教多学,这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少教就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以活动化的方式进行,只在关键处讲解和点拨,在疑难处释疑和解惑。多学就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阅读、思考、探索、练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我们还建立了一套课堂的观察评价机制,让课堂研究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少教多学课堂也成为乡村教师辅导站培训的重要科目。

2.尝试构建尚美课堂

事件:2016年12月,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在凤凰园校区举行结题仪式。

“尚美”是我校的校风,也是我校课堂教学的核心追求。省级课题的顺利结题,标志着我校的尚美课堂教学探索迈上了新台阶。所谓尚美课堂就是崇尚用美的形式和规律展开教学,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课堂。具体说就是要营造愉悦的情感美,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挖掘丰富的内容美,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借助直观的形式美,获得身心协调和愉悦;拨动积极的思维美,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3.追求深度学习课堂

事件:2017年10月27日,姜堰-姑苏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研讨会在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举行,凤凰园校区的卫素华老师执教《夜宿山寺》,获得一致好评。

深度学习课堂不是指加深课堂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而是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获得畅神体验。以数学学习为例,深度学习就是要让课堂成为思维的沃土、探究的乐园、情感的体验地、文化的穿行带。课堂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重视他们“当下的幸福”,要注重数学文化的体味和熏陶,让学生在数学文化中行走。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产生从“虚静”到“感物”、从“会心”到“畅神”的积极体验。虚静就是心静,除去私心杂念,以审美的澄明心境觀照审美对象;感物就是感受对象,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感受;会心即以心会心,就是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心有所感,意有所动;畅神就是主体因精神意志的通达、舒展和生长而感受到的愉快。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厚重的又是通透的,有静如止水的宁静又有动如脱兔的惊心,有张力有弹性充满创造力,又扣人心弦悲喜交集。深度学习是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是一种深度卷入的体验

精研课题,提升教育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教师引到教育科研的路上,是带给他们的一条幸福之路。对于教育科研,曾经存在很多误解,有人认为搞科研是专家的事,教师教好书就好了;有人认为搞科研的人只会写写稿子,不如那些一天到晚埋头苦干的实干派;有人认为教科研是为学校装点门面的,不必当真……其实,这些错误认知正是因为对于教科研的无知和对科学的蔑视。试想,不掌握教育的科学方法和规律又怎么能做好教学工作,没有真正的教科研又怎么能解决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我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将之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和学校内涵发展动力源。

1.以问题入手,引领教科研之路

我们先以微课题研究为抓手,每个教师梳理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将之作为微课题的选题,做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内容。微课题研究做到短、平、快,一个学年下来,基本上就能结题。近年来,每年我校结题的微课题都达五、六十个,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也促进了他们研究能力的提升。特别优秀的教师,在新一轮课题申报时,吸收进课题组,参与高级别的课题研究。

2.以课题研究,促学校品质提升

校区必须有省级课题在我校是一项硬指标,每个校区围绕各自特色,必须申报至少一项省级课题。这样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就有了方向和抓手,学校的教学也就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近三年来我校成功结题了3项省级课题,目前在研的省级课题有5个,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和品位的提升。

为教师搭建向上的阶梯

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很多,有搞课堂改革的,如杜郎口中学刮起的“杜郎口旋风”;有搞课程拓展的,如锡山高中的校本课程建设;有搞走班制改革的,如北京十一学校。我们学校的突破口是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成为教师向上攀登的阶梯。

事件:2013年9月15日,东桥小学举行教师发展学校成立仪式,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

发轫于此,教师发展学校的成立,标志着我校教师发展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形式多样,将常规做成常态

教师发展学校的活动,按时间段划分可以分为学期初的集中和平时的日常活动。每学期开学时,我们安排至少24个课时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贴近教师实际,有课程理论也有班务工作,有课堂案例也有师风师德。平时的活动,我们有每周四的校区联动工作坊活动,也有送教下乡的城乡共建活动,还有兄弟友好学校的教学联谊活动。我们与兴化实验小学、泰州市大浦小学结成的三校联盟,已经连续三年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我们还带课进上海进南京,与当地的名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我们也邀请闫学、孙双金、曹文轩等名师大家走进校园,让年轻教师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

内容丰富,将形式变成制度

事件:2017年12月5日,第五期“泰州教育大阅读”讲堂活动在东板桥校区隆重举行,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俊鹏、教研室副主任张所滨、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忠玲以及来自三市四区的教师代表共二百多人参加了活动。

我们的教师发展学校采取完全自愿自主报名的方式参加,所以有时利用双休、节假日开展活动,老师们也没有怨言,因为他们是尺码相同希望自我发展的人。学校对主动参加的人员也给以政策上的倾斜,公开课、外出学习等优先安排。我们还成立了读写班,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学校主动帮助老师们修改论文稿件,并积极向报刊推荐。近年来,教师发展学校的老师每年都有二十多篇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者获奖。

将学校向四面八方打开

当今世界,只有懂得合作才能共赢。教育也是一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我们不仅延展学校的服务边界,更是让教师们走出围墙,服务社区,努力构建教育共同体。

弹性放学,解决民生难题

事件:2017年9月7日,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课后服务示范点”颁奖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东桥小学教育集团成为全国34所“课后服务示范点”之一。

我校从2016年秋学期开始,针对部分家长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的客观情况,研究制定了弹性放学制度。长期以来,不少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学以后无人接送照管,成为家庭的一块心病,成为社会矛盾的一大隐患。实行弹性放学,将那些家长不能按时接送的孩子组成托管班,由老师轮流值班辅导作业,同时开放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微机房,安排老师值班让孩子们自由活动。部分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学校还为他们聘请教练帮他们训练。这项活动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16年底,我校承办了全市的现场会,社会各界纷纷点赞,也因此学校获得教育部的表彰。

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心连心

为了取得家校共育的最佳效果,我们成立了新父母学校。学校为他们开设家长梦想课程,每月举办一次家长沙龙,每周安排家长义工进校园,学校的各项工作接受家长义工的督查。每学期,我校还组织一次书香家庭的评比,学校为他们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家长的有效融入,既帮家庭解决了不少教育难题,也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社区辅导站,让教师走出围墙服务

学校是文化的高地,是文明的播种者。一所好的学校应该自觉地服务于它所在的社区,并自觉地引领地方的文明进步。早在五年前,我校就在施教区所服务的各个社区建起了课外教育辅导站,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党员教师带头走进辅导站进行义务辅导。五年来,义务辅导学生数千人,得到社区干群的高度评价,也和睦了社区邻里关系。

岁月如歌,东桥小学已度过了她的百年华诞,但是“严谨、尚美”的追求一如初心,未来,那依然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猜你喜欢
姜堰校区课题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