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低段儿童“古代经典”学堂的实践与研究

2018-05-14 09:44陈佳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4期
关键词:怀素木兰学堂

陈佳

从一年级的起步开始,我一直在探索儿童“古代经典”学堂的教学路径。经过数年的坚持研究、探索实践,如今,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得到了全校老师的夸赞,那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滔滔不绝的引经据典,随口吟诵出的传统诗词,正应和了那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不仅是和教师对话,更是与千百年前诗人们隔空对话,情感交融。这是对我坚持研究“古代经典”学堂的一种肯定与激励。看到孩子们精神的拔节真是让我感慨万千……

什么是儿童“古代经典”学堂?

儿童“古代经典”学堂是基于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现代文教学中融合和对接教学,重视以点辐射,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古代经典,穿插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低段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我校孙双金校长的情智语文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这些“古代经典”。在此基础上,我们更知道如何选择并筛选更优秀、更适合于学龄儿童学习、诵读、积累的古代经典。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丰厚,从小接受古代经典的浸润,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的气质,储蓄丰富的语言知识。当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点一滴积累在孩子们的心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加以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信手拈来。

儿童“古代经典”学堂,如何学?

穿插嵌入:打通现代与古代经典的时光隧道

构建“穿插——嵌入”式语文教学是指在常规教学的同时,选择并筛选更适合于学龄儿童学习、诵读、积累的古代经典,将“古代经典”无痕地引入课堂,从而打造出真正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古代经典”学堂。以《怀素写字》一课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课文文本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人物精神的同时, 获得语言的发展。

【课堂回放】

*观看视频,了解怀素

出图认识怀素,怀素是个什么人?

【唐代】怀素生活在距今约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和尚】怀素是个和尚。怀素从小家境贫寒,十岁就出家,做了一名和尚。

【喜欢】怀素在《自叙帖》中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怀素家在长沙,小时候出家做了和尚,在念经的闲暇时间就喜欢写字。怀素自己都说他从小就喜欢写字。

穿插视频材料, 活化文本语言

教学中, 学生对“怀素”这个古代人物的了解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怀素这一人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自己语言来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文本,感受怀素写字的认真

怀素怎么写字的呢?【非常认真】

再读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儿读出怀素写字的认真?

①指名生说:怀素把木板写穿了。

②古文书中记载——怀素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到后来,木板都不够写了。怀素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③是呀,怀素为了练字,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地上写字。老芭蕉叶剥光了,新叶又舍不得摘,他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直接在叶子上书写,刺眼的阳光照得他汗流浃背;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都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可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練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他一练就是就是整整13年,4700多天。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该句。

⑤怀素仅仅是用毛笔把木板写穿吗?其实是他的……(坚持、毅力、刻苦)

穿插古代原文,含蕴“文白”特点

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 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含蕴文白”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课外拓展链接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仅认识了怀素,知道了怀素写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写字要坚持不懈的道理。课后,请小朋友们再去读读其他大书法家学写字的故事。《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补充阅读:《柳公权谦虚学书》《萧峰学写“凤凰尾”》

穿插古人故事, 拓宽阅读视野

从教学时间看, 阅读《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从显示出的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阅读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又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

儿童“古代经典”学堂,如何拓展?

对话融通:满足现代与古代经典的情感需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木兰诗》中大家都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一句话。苏教版二下的教材就将这首诗改编成了适合二年级孩子学习的一篇课文《木兰从军》,用浅显的故事向学生们介绍花木兰这个女英雄。课堂上学生不仅对花木兰这位女英雄有了认知,更对木兰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在课始,我轻轻朗诵了《木兰诗》中开头的一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几句设问夹杂着叹息之声,学生一下子就被“为什么木兰会叹息”这一问题而吸引,从而对木兰的故事产生极大地兴趣。课堂的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情境创设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能否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后续内容的顺利展开。

对话融通,感受韵律之美

课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像这样的有节奏感、有韵律的句子,在《木兰诗》中反复出现。其审美效果主要在于强调,加强节奏感,增强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句话就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此表现了爷娘急于弄清女儿的心事而连续询问,这不但表现出爷娘对女儿的关心,也表现出女儿对爷娘的爱,使得诗歌更富有人情味,并为后面替父从军埋下伏笔。可在现代文中,对于这一情感点孩子们的感受还不够强烈,教学恰好可以利用这一内容对文本进行补白。其实诗中不仅有设问,还有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在处处关照中,使读者对木兰这一形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别样之美,全方位地提升了语文素养。

穿插语言材料, 切入实际运用

课末:我又引导学生,在刚刚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谈谈自己的感受。请大家用发现、鉴赏的眼光看到了一个阳刚、坚毅而又千娇百媚的木兰,你的心中肯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对木兰说的话:

假如我是木兰的伙伴:木兰啊,你柔弱的身躯,却负起了剑戟刀枪。为了我们的家园,你驰骋疆场,我们佩服你!

假如我是木兰的父母:木兰啊,你驰骋疆场,吃尽了千辛万苦;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你是我们的骄傲!

假如我是当朝的天子:木兰啊,你刀光剑影,驰骋沙场。作为一个女子,你默默不张扬,隐忍而坚强。你是真正的女英雄!

正因为这种古代与现代文本的对接,使得孩子们感受深刻,课堂上的回答才能精彩纷呈。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名人以及孩子们自己的评价木兰的诗句, 架起了学生理解“女英雄”一词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女英雄”的真正内涵,让木兰的形象根植于心,也为学生今后运用古代经典诗句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降低运用的难度。

模仿再造:感悟现代与古代经典的别样之美

诵读:发现对韵歌中的表达之美

全新推行的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新增了经典诗词,其中《对韵歌》就是我们苏教版的孩子从未接触过的。我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游戏尝试。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云”,并问“云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雨”后举高,大声对答“雨”。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习。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感受语言汉字的韵律之美。

发现:比较对韵歌中的特别之美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韵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识字,并在读中感悟,同时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紧接着,我又穿插了《笠翁对韵》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反复地借助拼音朗读,在反复的朗读和比较中,发现这些对对子和我们平时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善于发现的孩子就会说:他们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这时老师就要帮他们总结,对对子就是要字数相同。还有呢?有的孩子还会发现,有的对子意思相反,有的对子意思相近,这时候老师就告诉他们这样意思相对或相反的情况就叫做词类相当。如此简单明了,是对对子的基本特点,再加上语音的押韵,我们就觉得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了。

模仿:仿创对韵歌中的再造之美

有了对韵歌学习的基础,我在课堂上放了10分钟,让学生根根据自己的情况分级来玩闯关的游戏。比如,你能自己编写几个对子吗?生1:鸡对鸭牛对马,白鸽对乌鸦;生2:蚯蚓爬,蟋蟀唱,蜜蜂嗡嗡叫;生3:君子兰,美人蕉,地里苦瓜对甜菜。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炼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童心中传承。

儿童“古代经典”学堂的展望

在儿童“古代经典”学堂中,古今文体之关联性是语文学习研究的一个新思考。本文只是以一个很细微、边缘的例子对此略作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對此问题的注意和兴趣,并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进行中年段教学的持续研究。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怀素木兰学堂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怀素芭蕉练字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书僧怀素的籍贯
联谜考徒弟
怀素芭蕉练字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