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多媒体之篙,向古诗教学深处漫溯

2018-05-14 14:27王霞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多媒体

【摘要】中华诗词,博大精深。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较窄,因此,在学习古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经过长期实践,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引导学生感受诗韵、诗意、诗情和诗境。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教学;拓展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表达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但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表象储备贫乏,对诗词中所描述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深究,则揠苗助长;浅析,则浅尝辄止。如何打通这经典与现代的壁垒,感悟经典文化的魅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能撑起“多媒体”这样一支“竹篙”,定能向着经典诗词的深处漫溯,在诗词的王国里兴趣盎然、心灵起舞。以《江雪》教学为例,透过这“一枝红杏”,感受“多媒体”为古诗词教学带来的“满园春色”。

一、整体诵读,感知诗韵

古诗音韵和谐,平仄错落,朗朗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因此,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味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出一种紧张与松弛交错的特殊美感,即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如柳宗元的《江雪》,在初读阶段,我先出示古诗,让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此基础上,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的“范读”一栏,这时深沉凝重的古筝曲由远及近悠悠传来,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雪中垂钓图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在背景图的渲染下,能悄然感受到古诗表达的意境,饶有兴致地跟着朗读起来,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情味,读出意趣。

二、再现画面,感悟诗意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诗意跳跃性大,表达方式与现代语言存在较大差异,给小学生意会理解增加了难度。所谓古诗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平时教学中,若通过烦琐的逐字逐句讲解释义,则违背了古诗的意境美,也有违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既保护诗词形象的完整性,又不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呢?多媒体技术的呈现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在《江雪》一诗教学中,我这样处理:

师:诗中有画,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透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细读古诗,想象画面,与同桌交流。生:我看到了雪山、小路、一只船和一个渔翁。师:能具体说你看到怎样的山,怎样的路,怎样的船和怎样的渔翁吗?(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画面)生:一千座山上一只鸟也没有,一万条小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一只船上坐着一个老渔翁在钓鱼。师:从哪两个字看出一只鸟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的呢?生:从“绝”和“灭”这两个字。师:这真的是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你数了吗?生:应该没有那么多,可能是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师:说得真好。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叫“虚指”,就是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一起看图片。谁能借助图片,将这位渔翁的穿戴说说看?生:(观察渔翁图)这位渔翁头上戴着草编的帽……

課件呈现出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学生脑海中空白的补充,也是教师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准确表达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无须教师过多地烦琐分析,无须学生隔着时空的费力想象,有效地将一幅雪中独钓图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对诗句中“绝”“灭”等关键词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三、 倾情赏读,感受诗情

诗人创作古诗大多与他当时所处的场景和心境有关,通过多媒体的配合使用,揭开背景,让时光倒流,跨越时空,与诗人谋面、对语、沟通、共鸣于心灵。对于诗词背景的揭示,不能简单而单纯地补充背景,必须与古诗诵读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江雪》教学中,以多媒体补充背景资料,层层揭开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生活遭际,让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配上适合的音乐,无须多言,学生自然而然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把诗记在心中,把诗人记在心里,心中就不仅是一幅雪天垂钓的画面,那孤独的情怀,那顶风冒雪的不屈宣言,都会化作深情扎根于学生心中。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诗读至此,感悟诵读水到渠成。

四、拓展积累,感应诗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收录古诗词类的名篇佳作40多首,这是顺应儿童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规律的,但是,很显然,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仅仅学习这些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拓展呢?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在丰富古诗内容拓宽欣赏领域上有着独占鳌头的优势,在《江雪》一诗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主题同为“独钓”,但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诵读中能感悟、体味。古诗词中蕴含的题材多样、情感丰富,包括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言志诗等。教学中将同一主题的古诗词进行重组整合,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学一首,带一组”的整体优化效果。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拓展作者的其他古诗词。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古诗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让诗中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他们对古典文化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作者简介:王霞,女,1980年生,江苏扬中人,本科学历,教育学学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少教多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