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5-14 14:27赵敏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时应设置阅读教学

赵敏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但是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对于指导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进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主体错位,目标弱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将教师教学作为中心。但是,许多教师会将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弱化。比如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默读能力训练时,教师仍然从应该如何教和教什么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第二,笼统抽象,目标泛化。笼统、抽象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层面的教学目标最为空泛,再比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这类概念自身就比较抽象,教师再将教学目标泛化之后学生更是不知所云,阅读效果很难提升。第三,脱离教材,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往往会脱离教材,单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设置,之前是如何设置的现在还怎样设置。许多教师都不是根据某篇课文在本单元所占的位置及课文自身的发展脉络和线索进行目标的设置。更有甚者,直接从教案书上复制教学目标,而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不突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泛化,对课本内容解读不深入等問题时有发生。部分教师只是从表层来理解教材,而不能进行深入的挖掘,甚至有些教师会歪曲作者意图,偏离课文内容。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部分语文教师为了追求各个学科之间的全面发展,没有深入阅读分析课文,没有重点关注阅读重点。以《翠鸟》的教学为例,某些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有关翠鸟的知识,而将翠鸟的生活习惯、分布范围和栖息环境作为教学重点。有的教师还会采用绘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看似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是却忽视了文章本身的意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形成独特的体会,使得教学目标偏离。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

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在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较差。由于缺乏阅读兴趣,学生认为阅读枯燥无味,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进行学习。由于学习效果不佳,在课堂上多次碰壁后课下巩固不够,使得阅读教学水平较差。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应该设置一个基本目标。比如,可以将低年级基本教学目标设置为掌握字词句;将中年级的基本教学目标设置为掌握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设置基本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所收获,通过日积月累逐步掌握阅读的知识点。另外,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进行。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目标设置时也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从不同维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小学语文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元素,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也不能贪多求全,而是应该根据文章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到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每一堂课应该学习什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精读教材,研究字里行间的深意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深入挖掘字里行间的深意,慢慢体会,方可读出其中滋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反复咀嚼阅读教材,才可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首先,语文教师应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将其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其次,教师应在深入研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正本教材、每一个单元以及本篇文章作者的意图。再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具备严密的逻辑结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每一段话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从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蕴含的深意等。但是精读并不是指将每一句话拆开来读,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出现。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再去细细体会文章的关键词句,通过关键词来获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过渡句、引领句以及关键词。在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和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避免出现机械化的讲解,而是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应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应将学生作为主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采用多样自由的思维方式来阅读。让阅读教学过程的引入有趣、过程活泼、总结平趣,将趣味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吴鑫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4).

[2]陈素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学周刊,2016(15).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时应设置阅读教学
装饰石材荒料锯切及毛板制备时应掌握的技能(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麦田出现白穗 收割时应这样处理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母猪人工授精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