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篇”的要素 构建“谋”的能力

2018-05-14 14:27陈卫军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四年级要素

【摘要】本文阐述了依托课文中“篇”的要素,来构建学生谋篇的能力:从美文提炼篇章要素,构建整体思维;由题材拟写要素布局,练就提纲思维;经篇章要素到大作文,提升谋篇能力。三方面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关键词】要素;谋篇能力;四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每次习作,学生都要经历立意、选材、表达等谋篇的过程,从现行人教版教材来看,较注重主题,习作的逻辑序列有些松散,学生谋篇能力的系统性发展易缺失。基于此,笔者从四年级课文中语文要素的篇章角度入手,让学生经历模仿、实践、检验、反思的过程,有效构建起谋篇能力。

一、从课文提炼篇章要素,构建整体思维

作文心理学说:作文心理程序与阅读心理程序存在倒逆关系。由此,我们就从指向写作的阅读入手,以下4种做法在实践中既可单独,又可融合。

(一)提炼中心整体流向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是如何有意识地展现中心的,明白好文章的中心,不孤立在某处展现。如四上《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每段都串联着表达文章中心的词句,这些就是文本“篇”的要素。问: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什么?(壮观)请找出各自然段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思考后列出:A.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B.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C.大峡谷的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D.许多珍贵的林木……真无愧于“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E.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点拨:这五处各自在本段有什么作用,互相又是如何关联?以此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体现中心流向的句子,增强整体思考意识。

(二)提炼段落整体布局

段落安排往往隐含作者的许多思考,从写作角度引导学生去发现,明意图。《呼风唤雨的世纪》写20世纪的科技变化。通过比对,会发现有一处内容极有意思。引导:我们回头看看各个段落,分别写什么?学生梳理出:A.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总起)B.20世纪的发现与发明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C.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有许多美好的幻想但没有实现。D.20世纪人类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E. 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不难发现,第三自然段与众不同,细推敲,就会明白,有了对比,才更体现20世纪变化之大。看似脱离整体,实际却是文章整体安排的点睛之笔。

(三)提炼重点凸显特征

无详略,是学生写作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提炼课文的这个特征,了解方法。四上有组课文《白鹅》与《白公鹅》,同一种动物,描写有不同,梳理对比,一目了然。引导:请男生列《白鹅》所选材料;请女生列《白公鹅》所选材料。各标出重点。

呈现的结果:(右表)

小结: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是要为主题服务的。通过有意识引导,学生就能在写文章时考虑重点内容如何突现。

《白鹅》

A.鹅是高傲的动物;B.鹅的叫声不亚于狗;C.鹅的步态傲慢,似净角出场;D.鹅吃相似老爷,食材、吃法讲究。(重点) 《白公鹅》

A.白公鹅有海军上将派头;B.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任何情况都不慌乱;C.白公鹅在浅水滩过得无忧无虑;D.白公鹅认为世界属于它。(重点)

(四)提炼前后联系方法

文章紧凑与否在于前后是否联系,通过梳理写作点,引导学生找寻前后联系的方法。四下课文《中彩那天》,文章对父亲做出决定前的行为描写较具体,心理过程却没有一丝描写。但读完之后,我们又可以把父亲的心理揣摩得非常丰富。我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引导:我们去除掉文中对母亲的描写,把目光聚焦到写父亲的句子上,梳理一下。“父亲希望自己有辆车;父亲中了大奖,奖品是汽车;父亲开着车却闷闷不乐;父亲通知库伯来取车;父亲没有了车却非常开心。”文章脉络一下变得非常清晰,学生也一下就明白前后联系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模仿”是习得的重要一步,模仿要有效,必须搞明白模仿對象的实质所在。笔者认为,学生谋篇的意识就是在对文本“篇”的要素一点一点的揣摩中形成的。

二、照课文拟写要素框架,练就提纲思维

意识往往稍纵即逝,多维、不连贯、很直觉。只有把意识外显为书面表达,才能在检验、反思、优化中一步步筑起提纲思维。

(一)练段落层次

从课文提炼出的段落层次安排方法各有不同,可以一个一个练写。笔者以四年级学生初学阶段为例,列三种常见的做法。

(1)总分式。《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是总分式。第一自然段统领,下文层层推进。而有些文本则是开头统领,下文并列补充。同一主题也可用不同方式。

我的爸爸很古怪。吃饭时从不说话。饭后再不吃东西。说起话来又没完没了。吃起东西来则是个大胃王。 我的爸爸很古怪。从来不问我成绩,只问我在学校开不开心。从来不肯帮我背书包,哪怕我病了。跟我一样喜欢看动画片。

两种安排,“古怪”都是统领,前一个材料互相关联;后一个则相对并列。

(2)并列式。这类文章找不到哪段或哪句是统领,材料间互相并列,又互相促动。例:“妈妈眼里我‘傻傻的,同学眼里我‘笨笨的,老师眼里我‘棒棒的。我就是我!”分别写了妈妈、同学、老师眼里“不一样的我”,个性又互为依存。

(3)点状式。文章形散,写多个镜头,但前后呼应。例:“今天老师表扬我们了。早上集会有个同学差点晕倒了。下次班主任外出我们会更棒!”粗看,镜头多,但契合度很高,讲班主任外出,大家遵守纪律,且处置了集会时的意外,老师回来表扬了大家。

不管什么形式的段落安排,线索流向都是对主题与立意的把握。

(二)练主题立意

文本立意往往不直接宣泄,但决定文章线索流向。仍以《中彩那天》为例,父亲前后的表现就是蕴含主题之处。以学生文章为例:

《保安》修改前:校门口那个年轻的保安我很喜欢。放学了会有许多人在传达室做作业;他会弹吉他,而且还很好听;有一次把一个偷偷出校门买零食的同学好好地批评了一顿。《保安》修改后:校门口那个年轻的保安我很喜欢。我等爸爸时在他那做作业,他从不怪我;有几次做完作业,他还会弹吉他给我听;有次我想偷溜出校门买东西,他笑眯眯地拦住了我,弄得我不好意思出去了。经过对文章主题与立意的再思考,这位学生更清晰地梳理材料,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三)练重点凸显

选定素材后根据立意,明确详略,具体模式有多种,仅举一例:

题目:《书的诱惑》        立意:表达自己爱看书的情感

第一次安排:

家里有许多书,书柜都放满了。

晚上睡前看书,看着看着就睡不着了。

还常常到书店看书、买书。(重点写) 第二次安排:

家里有许多书,书柜都放满了。

还常常到书店看书、买书。

晚上睡前看书,看到睡不着。(重点写)

“到书店看书买书”比“睡不着”更有话可写,但对于主题来说,“睡不着”作为重点更合理。学生“谋篇能力”在练提纲思维的过程中慢慢成形。

三、经篇章要素到大作文,提升谋篇能力

会搭文章框架还不是谋篇能力的全部,必须过渡到大作文,那才是真正的体现。

(一)完善扩展点

思考框架扩展点,统筹段落与详略,慢慢过渡到大作文。就四年级学生而言,主要有:动作语言点,形象展现离不开动作与语言,尽情体现,文章才有味;情景进展点,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也适应学生语言发展规律;细节精彩点,细节怎么细,为何这样细,这都是谋篇能力的体现。

(二)挖掘深入点

从框架寻找深入点,再辅以表达方法,文章才锦上添花。相关方法较多,关键还是引导一种意识,在不断磨炼与修改中,养成发现的眼光。

(三)約简整合点

形成大作文后,再回头思考,又会发现不少可整合之处,做好修改提炼。这是对自我谋篇过程的完善,可以思考材料安排、线索推进、主题把握等相关内容。

总的来说,习作的谋篇布局是整体能力,能力的提升完善需要循序渐进,个人逻辑思维也对此很有影响,这些都需后续不断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苏卫兵.运用图式理论训练学生作文谋篇能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

作者简介:陈卫军,1977年生,浙江萧山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四年级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让作文教学更快乐
巧为径,乐为舟
也谈做人的要素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设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