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社会需求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的影响

2018-05-14 13:50蒲升东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目标

蒲升东

摘 要:作为工程建筑中的重要基础部分,工程造价的精确度与科学性是直接决定工程成本及经济效益的根本条件,造价人才通过结合工程基本设计方案进行具体计算与造价,不仅对建筑业主成本投资加以控制,保证整体投资成本得到合理运用,同时也能够加大对施工方施工成本的控制力度,保证工程项目双方的利益最大化。有此可见造价人才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现如今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加大,对于造价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也对我国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下我国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在社会需求下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社会需求;人才现状;培养目标

1、在现代社会需求条件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就业现状

1.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数量与市场需求不符。随着建筑的不断增多,建筑行业的不断扩大,在起发展过程中对于造价人才的需求程度也不断提升,其中房地产行业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与推行下对我国造价人才的需求量尤其多。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造价人才的培养速度及人数仍无法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导致我国造价人才市场出现短缺的情况,且其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数量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无法在短期内消除的。此外,部分造价人才在毕业后会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或自主创业,导致建筑行业为了维持发展从其他专业中聘用人才进行培训,不仅增加人员成本,同时也无法有效提升其建筑造价水平,对我国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造成制约。

1.2人才理论能力大于实践。绝大部分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在接受高职教学时,教师多运用理论教学法,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内提倡加大实践教学,但部分教师认为工程造价只是基于理论与算法的一种工作方式,不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因此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但在实际造价过程中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理论基础,更要求人才具备谈判等实践能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这方面的培养,导致现代人才的专业水平多数只停留在理论水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无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最终使造价工作流于形式,阻碍工程行业发展。

1.3信息化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程度不断提升。现代建筑行业正不断创新,建筑种类、结构、外观材料等也有所变化。而随着绿色建筑的提出,部分建筑材料及环保要求等导致工程造价内容及单项造价出现变化,但部分工程造价人才仍采用传统造价计算方法对建筑中的创新内容进行造价,导致其造价误差随之增多。此外,随着我国正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具有信息代表性的计算机技术正不断运用到工程造价中,且BIM技术的提出也使得造价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压力有所降低,但由于大部分造价人才仍无法充分掌握BIM技术,但部分建筑企业已经开始要求人才必须具备该方面能力,导致人才自身专业水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最终对人才就业与建筑市场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2、现代高职造价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1充分掌握造价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以现有高职造价专业培养专业发展及其教育内容为主要依据,现代高职造价人才在接受高职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基础造价理论方法,在完全掌握及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根据工程施工图纸对工程量等相关参数进行准确计算,能够结合工程基价和清单对综合单价进行编制,能够对工程总造价进行计算。

2.2结合社会现状及国际要求进行造价。第一,要求及时了解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情况及行情,能够对市场工程相关材料等方面的价格进行及时了解与掌握,能够将常用的造价信息牢记于心,能够在造价过程中结合最新相关价格并对其灵活运用;第二,能够套用相关换算综合基价,能够准确判断得出的工程造价数据是否合理,能够对相关造价信息做出准确判断与分析;第三,要求人员能够灵活运用BIM技术及其他相关科技手段,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造价,能够保证造价的科学性,结合社会发展状况及工程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2.3提升造价人员多样化水平。现代建筑在不断改变过程中不仅使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方面发生变化,同时建筑装饰、市场园林等也逐渐出现在现代建筑整体范围内,而作为现代工程造价人才,在具备基础造价能力、掌握基础市场造价信息以外,更应当提升自身多样化专业水平,及时了解建筑市场装饰材料、仿古建筑以及市场园林等相关造价信息,真正做到多样化发展,跟随我国现代建筑发展的脚步不断掌握最新造价内容,进一步拓宽我国建筑行业市场。

2.4处理索赔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工程的中标价格却越来越低,工程的利润也越来越薄。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的应得利润,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或)工期顺延的要求。这就要求造价人员熟悉工程合同条款,懂得施工过程的各个工艺流程,对发生争议的施工内容,提出主张,能够准确书写索赔文件,维护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

3、基于社会需求制定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

3.1制定一专多能目标。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与控制的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避免目标设置大而全的倾向。根据现在社会需求情况及学生的就业情况,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与控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造价分析、投标策略、谈判能力、索赔能力与综合能力。而社会对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员需求量大,在工程建设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够准确地掌握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与控制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人才需求单位的需要。

3.2加强教育目标创新。第一,根据信息时代特点,结合最新造价相关系统及相关内容,加大教学目标创新力度。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倡校企合作方式,而高职院校在加大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与当地相关建筑企业进行协商合作,以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人才培养,制定“n+1”培养计划,n是指人才在高职院校内接受教育的年数,1是指在最后的一年内将人才指派到指定企业内进行专项实习,通过合作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人才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并与企业共同合作对人才就业加以解决,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双赢;第二,将BIM技术加入教学内容中,并加大对该技术的培训要求,并结合该技术对部分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保证人才能够灵活运用该技术的同时提升我国造价人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行业造价水平,实现培养目标创新。

3.3需要其他学科及继续教育的支持。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目前已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通过统一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才能进行相关活动。而市场需求多元化,因此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除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当具有法律、管理、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仅通过统一职业资格考试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相应的继续教育及其他学科的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全面创新教学目标、制定一专多能目标以及加大继续教育等,进一步提升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性与时代性,达到提高建筑行业造价人才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婷,董宇毅.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13-13.

[2]李科成,郭俊雄,罗倩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再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4):86-88.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培养目标
蒙古族音乐元素在古筝重奏课中的运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