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内心听觉训练

2018-05-14 13:50丛鸣名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音高声部节奏

丛鸣名

摘 要:内心听觉与音乐记忆联系紧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心听觉是音乐记忆能力较高水准的体现之一。在各项听觉培养、记忆训练的长期进行中,学习者通过各个方面的积累,其内心听觉能力亦随之水涨船高。不难发觉,在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高级阶段,内心听觉能力已经占据了音乐记忆训练的主导地位。如:模弹、记忆再现、改错等练习均要求学习者具备较为完善和发达的内心听觉能力。然而众所周知,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并不仅是视唱练耳课程中高级阶段的内容,而是自听觉训练开始时即深入浅出地一直贯穿始终。

关键词:高职视唱练耳教学;内心听觉训练

在音乐记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音乐内心听觉能力会随之水涨船高。与此同时,有意识地在高职视唱练耳教学及音乐记忆训练中加入内心听觉的培养,不仅能将整个音乐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组织得更好,还会让学习者的音乐听觉更加积极和富于创造性。实际上,内心听觉并非一项独立的、特殊的训练,而是以一些方式方法唤起和加强听觉积极性,润物细无声地溶于视唱练耳课及其它音乐课中。在此,笔者将从内在音高感与内在节奏感两个方面阐述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较基本的音乐内心听觉培养方法。

一、内在的节拍节奏感觉训练

内在的节拍节奏感觉训练有均匀的拍感、重音感、速度感、相对音值感(音的长短与节奏型)。其中,前三项我们可用各类击拍与挥拍的形式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以念读、背诵、默写等更为丰富的记忆方法进行第四项内容的训练。

1.击拍与挥拍(各类节拍)。通过击拍、数拍与挥拍的练习可建立正确、稳定的节拍感。教学中,为了培养良好的内心节拍感,并避免使之机械化,可选用一些音乐作品,并要求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跟随着音乐以上述某类方法准确击拍/挥拍,在此过程中,节拍与速度两个方面均将得到关注,同时可针对作品中一些有难度的部分或有特点的节奏型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以音乐作品片段作为节拍练习的内容,使拍感与音乐性联系紧密,同时潜移默化地将作品风格与速度等内容介入到练习中,让基础部分的学习不乏趣味性。

2.念读、听辨与默写。这几项练习是关于具体的“化谱为声”与“化声为谱”的内心听觉过程,在训练时应尽可能地要求学生有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并辅以准确的动觉(击拍/挥拍)。练习时可提出如下一些要求:复述,对听到的节奏型进行复述,不仅以模仿的形式,还应口述节拍、节奏型名称等内容,以加强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带唱名的无音高念读,此项练习训练性强且灵活,因为无音高,所以可选择用多种谱号进行练习,相同的节奏与不同的谱号结合训练能减弱重复所带来的专注力下降,并在节奏训练的同时提高读谱能力;单人双声部的节奏念读与击打,这是节奏训练常见的方法之一;默写,其记忆任务可以是已念读、唱或听过的音乐片段,仅要求写出节拍节奏部分的内容,深化学习者对于该部分节奏的感知。

二、内在的音高感觉训练

这个版块的训练要围绕着“音准”方面进行,涉及到和声听觉与旋律听觉两种类型,并运用内心听觉訓练方法将两者融会贯通。

1.构唱。构唱是训练音程、和弦等基本素材的常见方法,甚至是属于视唱练耳“基本功”之一。由于其练习内容有一定的模式,因此不免有学生将其视为口诀背诵,而不是积极的调动听觉及其它感官来练习。为了杜绝这类现象以良好地培养内心听觉能力,可从如下几点提出训练要求:理论方面的一致,在练习某一音程或和弦及其连接的构唱时,学生必须非常清楚所唱音高、唱名及其在谱面和器乐键盘上的位置,训练时可借用一些辅助形式;听觉预想,在音乐内心听觉的训练过程中,仔细、准确的听觉预想是一重要的基本步骤,当所练内容较难或学习者对其不熟悉时,它甚至是一个需要反复的过程。

2.模唱。在短时记忆训练一节时我们已经提到模唱是“化声为谱”的环节之一,听写与记忆练习中的模唱多为原谱模唱,即准确的唱出所听内容即可。而当我们在有意识地训练内心听觉能力时,模唱这一练习可有更多的变化形式。如密集排列的音程、和弦及其连接的模唱,开放排列和弦及其连接的模唱练习,旋律模唱。

3.键盘练习。模弹、移调弹、缩弹(听较完整谱例弹奏和声骨架)、看级数弹连接等,这些练习已对内心听觉有一定的要求。诸如此类的练习不仅可以在钢琴上完成,亦可使用学习者所熟悉的其它器乐,主要目的是培养听觉与动觉的转换。很多演奏者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在较完整记谱时动觉记忆通常占有一定比例,甚至在音乐记忆短暂停滞时,手指动作却会继续进行,从而避免了演奏停止。但是,单纯依赖于动觉记忆是不精确的、也是与音乐听觉联系不紧密的,我们可以通过听觉引导动觉的训练方法来改进这种情况。逐句的记忆模弹,针对已记忆的乐曲,不从头到尾的演奏而是演奏一句、停若干时间,用以想象下一句的音响效果、乐谱图像、手指动作等,想好后弹奏下一句,直至曲终;骨架弹奏练习,用于和声性的练习,在较短遍数内听中等至较长的片段,但不进行完整模弹,而只要求弹出和声骨架;口述要求下的弹奏练习,在不听音乐的情况下,弹奏由教师口述要求的音乐片段,是含有一定的创编性质的练习。

上述键盘练习的共同要求是:由听觉将动觉导出,从而避免了单一的、习惯性的动觉记忆。在后两项练习中,还加强了对听觉感知与理论概括的联系。

三、综合训练

当内心听觉逐步发展,加入更多的关于把握音乐整体的训练是有必要的。“可采用各种练习,以便使音乐想象力的内在的再现更加发达,更加完善。”

1.默唱练习。默唱指在不出声的情况下内在地读谱并准确地想象出乐曲,它至少要求音高与节奏的精准,几乎所有单声部的基本练习和视唱曲均能以默唱形式来练习。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可以采取出声唱与不出声唱交替的形式,来训练和检验学生的内心音感与内心节奏感的准确度,其交替点的设计可以和节拍、句法一致,亦可不一致。

默唱的形式可以很灵活,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程度来具体设计。当几个学生一起进行默唱练习时,效果则更为显著,不够准确的学生会发觉自己与其它人在音高、拍点等方面有所出入,从而加强听觉注意、激发自身的内心听觉积极性。

2.多声部训练。多声部视唱练习:这类练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多个学生分声部视唱;一是单人练习,即唱一声部、弹奏其它声部。这类练习内容的难度亦是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来控制:易至三六度音阶练习、平行的双声部视唱,难至合唱、赋格等体裁的视唱曲。但不论练习的形式与内容如何多种多样,有一项要求是不变的:整体读谱和听觉预想。

唱单声部旋律的同时重复地击打一固定节奏型:唱或念旋律的同时,一只手挥拍或击拍,另一只手重复地击打两或三小节的节奏型,同一节奏片段与旋律中的不同部分进行配合,以充分了解该节奏型与其它各类节奏型合奏时的效果,亦是训练学生有序的音乐记忆。当教师有意地重点训练某一节奏型时,则可选用这一方法。练习内容既可任选旋律并由师生编写节奏部分,也可节选一些含有固定节奏型声部的音乐作品片段。

结语

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音乐内心听觉训练,首先是建立在丰富的音乐记忆储存和对音乐材料有序组织、编码的基础上,然后在有意培养的过程之中强调听觉预想,以想象地“听到”音乐的方式引导出实际的演唱、演奏,并在训练时加入其它感官的辅助,如视觉与动觉,方能系统地、深入浅出地完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孙静云译),音乐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音高声部节奏
为何有人唱歌总是跑调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节奏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轻快漫舞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