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工艺刻瓷的艺术装饰

2018-05-14 13:50孙兆敏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装饰传承

孙兆敏

摘 要:在烧制成的瓷器或瓷面上,雕刻出惟妙惟肖的山水、人物、花鸟、书法。这便是非常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刻瓷。刻瓷是中国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既有金石味,又有笔墨韵的艺术效果的刻瓷装饰手法,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一件普通的陶瓷胚胎可以刻画出精致入微的线条,反复雕琢,能使得一件刻瓷作品活灵活现,巧夺天工。本文对刻瓷这一传统工艺进行粗浅论述,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刻瓷工艺、传承刻瓷工艺。瓷刻要成为纯观赏的艺术品,意味着对过去的东西不应该墨守成规,而应该采取与其它工艺、艺术门类之间更紧密的结盟策略。多种材料的选择、配置以及多种内容的容纳和制作技艺的呈现,丰富了瓷刻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必须确立精品化的理念,只有高质量的精品才能体现其品种价值和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刻瓷;艺术;价值;装饰;传承

“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说的就是刻瓷。刻瓷是集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用特制刀具在各种瓷质的瓷面上,雕刻出所塑造的形象,仿若自然天成,栩栩如生。经过刀雕,无光的画面与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衬,形成强烈对比,犹似锦上添花,它既有观赏、收藏价值,又有纪念意义,是我国民间手工艺品中的杰作。

刻瓷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在瓷器上进行的刺绣,高贵而典雅。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刻瓷。刻瓷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源自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逐渐走入兴盛。鼎盛阶段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了,清初的刻瓷艺术已十分兴盛,尤以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和著名刻瓷艺术家华法为代表的刻瓷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刻瓷艺术发展到了新阶段,刻瓷艺人带徒传艺,专业人员对刻瓷进行研究创新,改进刻瓷工具,使刻瓷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刻瓷的题材广泛,在不同的瓷盘上可以刻人物、刻花鸟、刻各种动物、刻山水等不同题材。两百年以来,刻瓷工艺吸收了西洋素描画和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又借鉴了中国传统的雕刻刀法,将中国画、篆刻、西洋油画手法灵活运用其中,实现了大胆突破。艺人以刀为笔,以纖细的笔触,运用点刻、线刻、面刻等几十种刀法,深入细致的刻划,能刻出浓、淡、强、弱不同的线条,刻出丰富的明暗层次和空间深度。刻瓷不像绘画一样可以修改,讲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精妙配合。瓷器脆弱易碎,一不小心,便会崩瓷,长达几个月功夫的作品就报废了。很多老艺人每天都要在瓷盘上“创作”几个小时,用小锤和刻刀在瓷盘上不断敲打,小锤打在细细的刻刀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刻瓷作品。

据史料记载,这种刻瓷艺术起源于十八世纪,至今只有多年的历史,与其它陶瓷艺术门200类相比,显然时间不长,但是它的萌生与远古时代的甲骨刻字、青铜铸雕,秦汉时期的刻剥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木雕、牙雕、石雕及瓷器等装饰艺术手法,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均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件高雅别致刻瓷艺术品的刻制,需要经过构思、拟稿、绘制草图、雕刻以及着色等几道工序,为了使读者和刻瓷爱好者对此有所了解,现将刻瓷的工具和技法做一简单介绍。刻瓷工具——刻瓷用的小铁锤,锤身长4-5厘米,直径1.5厘米,锤把要细而有弹性,最好用藤条制作。刻瓷用的钢凿子,用硬质合金钢刀头制成,长4-5厘米,分粗、细、扁几种。钻石刀,可用划玻璃刀改装成为笔形,油石为圆形或三角形。刻瓷的技法——首先要根据瓷器的形状和特点来进行构思和拟稿,并考虑用何种刀法雕刻。画稿可直接画或用复写纸印在瓷器上,然后用钻石刀或钢凿子进行刻制。钻石刀能刻划出细腻的线条,刀锋和腕力的配合运用,可使线条出现刚柔相济、转折顿挫之感。刻划的线条最好一刀到底,使线条流畅而有力。钢凿子可与铁锤敲打配合使用。适宜表现画中的山石、树木、建筑和花卉,要根据所刻形象的远近、虚实、色彩和质感的变化,来考虑凿痕密与疏、粗与细。细微的部位用尖凿,粗犷的部位用扁凿。初学者要注意及时把用钝的凿头磨锋利,以免刻崩瓷面。在使用小铁锤时,要用力均匀轻快,切忌用力过猛,把瓷器敲破而前功尽弃。为了瓷粉不进入眼睛,操作的时候必须戴上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非常流传,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门瓷器雕刻的本领。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这门独特的技艺逐渐失传。到解放后,刻瓷技艺这项绝活已经很少有人掌握了。得益改革开放的春风,刻瓷技法在各地获得重生,其中以山东淄博发展最快,刻瓷技艺最为成熟,刻瓷产业也最具代表性。

瓷刻作品不仅巧夺天工,美轮美灸,还具有耐保存的优点,既可收藏还可作为礼品。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刻瓷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少年轻人见过刻瓷作品之后都惊叹不已,都怀着极大的求学热情。但刻瓷是集金石、绘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创作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精力。除了专业素质过硬外,年轻一代能否有足够的耐心,能否一直坚持下去,是老一辈刻瓷艺术家都在担心的问题,但坚持就会有收获。今天,我们需要用一种新时代的角度与观念来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让这种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形式传承给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宋润民.淄博肖像刻瓷艺术的表现技法探析[J].装饰,2012(11).

[2]周文姬.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陶瓷艺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黄玉双.刻瓷艺术使用的工具和材料[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3).

[4]陶义.瓷器上的刺绣----中国刻瓷艺术探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1(6).

[5]丁海邦.刻瓷艺术线刻工艺技法浅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43).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装饰传承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DIY装饰沙漏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DIY节日装饰家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