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

2018-05-14 08:59杨易杰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要】山西民间舞蹈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晋北地区有踢鼓子秧歌、凤秧歌,晋中地区有小花戏、霸王鞭,晋西地区有伞头秧歌,晋南地区有花鼓、浑身板……经过长期的发展,山西民间舞不仅在民间继续演绎,它已逐渐深入山西各大高校,形成了独立的教材,并登上舞台,完成了从民间传统舞蹈向专业舞蹈的转型,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我们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民间舞蹈的传统形态,在原生态的基础上促其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奔流不息的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东方文明,历代生活在黄河岸邊的山西人民在黄河的熏陶下,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山西民间舞。在我们这片广袤的三晋沃土上,纵古至今繁衍出了种类繁多的山西民间舞蹈。晋北的踢鼓子秧歌、凤秧歌,晋西的伞头秧歌,晋中的小花戏、霸王鞭,晋南的花鼓、浑身板……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山西民间舞已成为它们的代名词,并以各具特色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

早期的山西民间舞大部分都属自娱性的舞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类型的融合、文化空间的拓展、生态推动以及创造的需要,山西民间舞在民间的民俗节日中以及舞台上的表演,使山西民间舞除了自娱性以外,增添了表演性。经过一代代人的坚持,山西民间舞不仅在民间继续传承,它已逐渐深入山西各大高校,设置了专门的课程,完成了从民间传统舞蹈向专业舞蹈的转型。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与打磨,山西民间舞已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并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在进课堂的过程中,传统的山西民间舞亦实现了传承与发展。我们要在发掘的过程中保护好民间舞蹈的传统形态,在原生态的基础上促其创新与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成果并听到了诸多赞扬。例如在2017年12月中国人类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活动中,由山西大学赵林春教授主讲的《山西民间舞女班教材课堂展示》获得了参与此活动各专家的一致好评。同场活动中由太原师范学院文胜老师主讲的《山西民间舞翼城浑身板》也获得了高度赞扬。山西民间舞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发展也并不薄弱,有关山西民间舞的论文不计其数,近些年来更有《山西民间舞》《走向课堂的乡土艺术—踢鼓子秧歌的当代演变》等书籍的出版。这些都说明了如今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态势,值得我们继续保持下去。

发展山西民间舞这些年来我们虽然收获颇多,但是也不乏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例如本人在深入民间当地采风时,就听到踢鼓子秧歌的老艺人评价我们课堂中的踢鼓子秧歌,感觉已经不像踢鼓子秧歌,有一些动作、动律以及体态与民间传统的踢鼓子秧歌有一些区别。这些质疑的声音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是什么问题导致了艺人这样的评价。站在传统民间艺人的立场上,他们对于自己传承的东西有保守的心态是正常,但他们不认可的态度说明我们自身也是有一定问题的。这其中我认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粗糙,在采风时对原型的揣摩不够,探究不够深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动律以及体态部分后期创作的内容太多,淡化了其原有的风格特征。当然,传统民间舞蹈的专业化发展,必然有一个取舍、创新的过程,与传统的民间舞蹈形态一定会有区别。但对于这个“区别”,我的理解是专业化的民间舞蹈相比传统民间舞蹈动作更精致、体态更明确、风格性更明显,而不是大相径庭,让民间艺人看到后质疑这个东西是从哪儿发展而来。

所以,在我们今后继续发展的过程中,采风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了采其貌,更要采其内在,同时要注意地区之间差异性,不同传承人之间各自的特点,总之要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然后,我们再将传统民间舞蹈推向专业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将其精华的部分,标志性的部分保留到我们舞蹈中,在此基础上归结其动律、特征,再进行编创。山西民间舞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所成就,在我们向外宣传向全国推广的这个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我们都应该更加慎重。

山西民间舞蹈曾有很多经典的作品,众所周知的《黄河一方土》《黄河儿女情》《黄河水长流》《一把酸枣》等大型歌舞剧都运用了传统山西民间舞的元素,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今这个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将山西民间舞继续发扬下去,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创造山西舞蹈新时代的一个机会。我们要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推动山西民间舞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杨易杰(1994—),男,汉,中共党员,山西省高平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