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探索

2018-05-14 16:11张金英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张金英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教学标准进行对比,阐述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制订原则和框架等,提出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要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时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根本,并融入职业标准,以满足行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标准;资源环境与安全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但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指导,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这种形势,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一、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

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就业面向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业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

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职业能力标准、教学内容标准、课程标准等在功能和性质上与我国的专业教学标准相近。比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标准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彰显了校企合作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其中职业能力与普通文化学习的结合,反映了美国在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时独特的理念,即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来组织知识、技能的学习。

英国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制订的教学标准非常切合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职业需求的调研,依据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框架中的学习单元,确定专业的学习内容、明确单元的学习目的、制订科学的评估标准、确定学分及等级。国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模式为我国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

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原则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受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专业教学标准缺少人才培养框架,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对资源类行业调研的结果显示,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的作风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人才基本素质,地质及矿产勘查基础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计算机应用等是资源勘查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结构。

对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岗位需求,招生对象来源复杂,学制变化多样,中高职衔接混乱,基础课与专业课存在冲突,专业实践课时不能满足技能培养的需要,专业教师课程繁重,专业实践能力薄弱,诸多问题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以上现状,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迫切需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应具有科学性,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实现“五个对接”,体现“产教融合”[2]。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原则如下。

(一)具有规范性

专业教学标准的规范性体现在文字、技术要求、专业术语等方面,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二)具有实用性

专业教学标准要满足相关行业和职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对接岗位实际,突出专业核心技能,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

(三)体现发展性

专业教学标准要能反映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职业岗位(群)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突显学校专业特色。

(四)具备可操作性

专业教学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地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

三、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理念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滞后,没有及时融入行业新方法、新技术,与职业标准结合不紧密,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等。因此,在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遵循以下理念,使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更科学合理。

第一,要符合企业相关岗位需求,明确专业定位,促进学生个性与职业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二,要从岗位需求出发,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设置课程,让学生体验整个工作流程,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第三,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来确定课程内容,融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第四,要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教学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第五,课程标准中要融入职业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整合,安排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融通。

四、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和内容

(一)框架

高职学校应将能力培养作为核心要素,设计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进而构成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为: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领域、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二)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职业能力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与专业实施条件等。

1. 职业能力标准

职业能力标准是对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精确化描述,是确定后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及内容等的基本依据。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的整体性描述与规定,说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等问题。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培养目标、职业生涯发展、人才规格、课程结构、教学安排等。

3. 专业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环节等内容的标准化规定或要求,说明“目标是什么”“内容包括哪些”“如何有效组织及实施”等问题。主要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构成。

4. 专业实施条件

专业实施条件指专业设置对师资、实训(实验)条件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专业师资条件、专业实训(实验)条件[4]。

五、结语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是一项长期工程,需逐步完善。高职学校应以职业岗位调查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分析为科学依据,合理对接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研究制订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规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添甜,徐国庆.英国职业教育專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方案[J].职教论坛,2015(7):88-92.

[2]李政,徐国庆.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框架设计[J].教育科学,2016(2):80-86.

[3]徐家荣.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79-82.

[4]唐正玲.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新视角下的高职酒店职业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