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科普服务探析

2018-05-14 16:11陈长玲宋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

陈长玲 宋阳

团队建设发展迅速,大学生科普志愿队伍建设丰富了农村科普服务形式。文章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大学生科普志愿队的农村科普实践为研究主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科普;大学生队伍;志愿服务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极为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基层科普工作者在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时,必须重点面向农民,加强农村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我国农村科普现状

农村科普一直备受国家重视,但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科学技术应用设施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科技设施相对丰富。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人口科学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为此,基层科普工作者要加强农村科普服务,坚持以农村主要劳动者为主体,依靠科普宣传、科学技术培训和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等活动来提升农村主要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促使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农村科普服务的价值

在科普服务实践中,大学生科普志愿队伍重点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疫病防控、安全生产、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倡导健康卫生、改变陈规陋习和反对愚昧迷信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文化价值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大学生科普志愿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向社会普及了科学知识,传播了科学思想,弘扬了崇尚科学、奉献社会的精神。同时,实践出真知,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做人和做事。

(二)社会价值

科普志愿活动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体现了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等社会公德。对于学生来说,科普志愿活动是检验他们德智体发展的有效指标;对于社会来说,科普服务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三农问题”。

(三)教育价值

目前,高职院校科普志愿队伍建设以国家基层科普工作为契机,以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干部为主体,在课后开展形式丰富的科普服务活动。这既有利于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科普工作的全面推进,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学生农村科普服务的不足及建议

大学生有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国家高素质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大学生科普志愿队在面向农村的科普服务活动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科学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效性不强。比如农民需要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但这些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大学生农村科普服务活动获得。

第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农村科普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多采取简单的科普宣传方式,即与农村主要劳动者进行面对面的知识传播。另外,受自身专业的限制,学生志愿者不了解农村各方面现状,未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导致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科学普及多而技术推广少。

第三,科普活动资金缺乏。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普志愿队的科普活动基本是依靠高职院校教师的相关科普课题而展开,难以得到高职院校及地方政府的其他资金支持,科技推广成果持续性较弱[1-2]。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农村科普服务面临的这些挑战,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技術知识学习,在面向重点人群进行科普服务之前,对学生进行专业强化培训。

其次,充实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普志愿队伍,聘请农业专家作为带头人,组织高校联盟,有效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科学素质。

最后,加大高职院校科普活动经费投入,创立奖励机制,增强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吴炎生,刘文敏,刘翠云.大学生科普志愿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147.

[2]梅霞.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
大学生金融知识进社区志愿活动实践思考
推进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构建志愿服务新常态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城市社区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