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共同体实现“真友好”

2018-05-14 17:13张艳荣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志愿者区域环境

张艳荣

开放的户外环境中,围绕着物理环境进行积极互动的人群主要是家长、孩子和老师。三类人群之间除了亲子、师幼关系外,还会建立临时的交流合作关系,如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而且这些关系多是跨家庭、跨班级的。我们不妨本着“谁参与、谁受益、谁奉献”的原则,让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一个管理共同体,让“开放”与“约束”并存,实现开放区域的价值。

让环境说话

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教师。有准备的环境对幼儿和家长都是一种无声的提示。

悬挂标识图示。首先,区域内的材料分类摆放规范、整齐,让进区的幼儿和家长感受到环境美,明确什么材料在什么地方。同时,在区域的明显位置要张贴材料、图书、工具等的使用步骤图,图最好是彩色的。其次,每个区都有温馨提示,明确家长、幼儿的行为规范。

配备监控设施。户外环境大、人员多,发生意外的情况也会增多。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多配备高清监控设备。安全防范提早,必要时有监控录像,能更好地澄清事实、规避纠纷。

让幼儿影响幼儿

教育好幼儿可以影响其家庭。

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号召各班组织主题活动,让教师带领幼儿分别进入每一个开放的活动区,现场组织幼儿讨论,进入该区域该怎么做、提醒爸爸妈妈怎么做等等。这样,活动期间,幼儿可以提醒家长。教师还可以创编一些情景故事表演,请幼儿说说故事中的角色哪儿做得好与不好、为什么,并请幼儿回家给家长表演,进行家庭讨论,帮助家长提前了解规则和要求。

鼓励幼儿当小模范。可以评比爱护材料、发现不良行为敢说敢负责、不影响别人活动的小模范,做到某一项的幼儿可以到负责管理该区域的老师处领到一个小贴画,攒够十个小贴画,可以到班级老师处换一个小印章,集齐十个小印章可以得幼儿园保教处领一个小奖状。在活动中,幼儿争当模范,也会带动家长养成良好行为。

让家长监督家长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共同开展活动,形成班级内、跨班级、跨年龄段的家长之间、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

让家长参与管理。請家长自愿报名当志愿者或者每班推选几名家长成为志愿者。幼儿园安排专人管理志愿者团队,佩戴统一标识,轮流在各个区域值班。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感谢、激励志愿者,比如送给志愿者工作照、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投票评选“最美家长志愿者”等。

让家长参与组织活动。每周五,教师在教室外公布“进区计划一览表”。离园环节,家长可以先和幼儿商量,勾选下周想进的活动区。教师统计,利用“通关卡”等形式,鼓励幼儿每天进入不同的区域活动,但不强行要求。同时,每班可以推选几名家长成为区域主持人,家长主持人在规定日期进区当主持人,在教师帮助下拟定主持计划。比如,先介绍进区规则,再开展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如亲子交叉陪伴、三人组活动等,促进不同家庭、不同班级间的交流。这样,有组织的开放活动也许会成为不同班级家长、幼儿之间建立友谊的契机,也成为幼儿家园共育工作的新亮点。

让问题变成契机

当然,我们还可以将临时出现的问题设为教研主题,让教师充分讨论解决策略,同时利用思维导图,鼓励教师依据此项举措,讨论出各年龄组、各班级可以组织的集体活动、可以生成的主题活动。

如,小班可以生成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鼓励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养成好习惯;中班生成主题活动“我发现了”,让幼儿说说自己在户外开放活动时发现了什么,应该怎么办等等,用自己的方式去交流、讨论、记录、表征;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我是幼儿园的小主人”,鼓励幼儿成为帮助教师维护环境、处理问题的小帮手等等。

同时,如果开放户外环境,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维护和参与,那管理者就要主动考虑教师的劳动付出,出台一些鼓励教师和其他需要的人员参与的激励策略,如累计时间倒休等,也可以把教师的表现作为年终激励的依据。

猜你喜欢
志愿者区域环境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分割区域
志愿者
擦桌子
环境清洁工
区域发展篇
漫观环境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