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机械立大功》谈大班知识类图画书的教学活动设计

2018-05-14 13:13李亚男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滑轮图画书工具

李亚男

各项研究表明,知识类图画书对于大班幼儿的观察、推理、理解等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知识类图画书的集体教学活动也因此非常普及。然而,在对知识类图画书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进行读本分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安排哪些活动环节、使用什么方法组织活动,让惯用故事类图画书进行教学的老师们感到非常困惑。以知识类图画书《小机械立大功》为案例,我进行了大班知识类图画书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的研究。

知识类图画书的定义及价值

综合对知识类图画书的定义,可以认为它通常是关于一个主题的图画书,图画风格以写实为主,有时也使用照片;文字风格与说明文相似,使用规范准确的说明性语言,其中包含专业的科学性词汇;主题通常可以通过书名进行识别。幼儿阅读知识类图画书,能够验证以往的实际生活经验,拓展已知经验,了解未知世界。同时,知识类图画书中的写实画面帮助幼儿了解真实的世界,说明性语言让幼儿感知与口头语言、故事性描述不同的语言风格,专业的科学性词汇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机械立大功》这本图画书以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呈现他们不熟悉的简单机械原理。幼儿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劈砍、杠杆、斜面、轮轴、滑轮、螺旋等机械原理,对于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认知、逻辑思维、理解等能力非常有好处,因此我选择它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知识类图画书的读本分析

有画面、有语言、有主题是所有图画书都具备的特点,在這3点上,知识类图画书可以参考故事类图画书进行读本分析。但知识类图画书不像故事类图画书有情节可以进行分段,一般是以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相关知识点的结束、下一个知识点的开始为结点,这在知识类图画书中可以归为结构形式。所以,知识类图画书的读本分析可从4个方面来做:图画表现、语言特点、结构形式和主题内涵。《小机械立大功》的读本分析如下。

图画表现

1.以动画风格呈现机械原理,画面不枯燥,孩子感兴趣。

2.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人物表情、动作,工具的样子,表示动态的符号等)清晰地表现出简单机械原理。

3.以画面呈现问题和解决方法,前页是小矮人遇到了什么困难,后页是这个困难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解决。

4.画面有逻辑顺序,呈现取材——运送(低到高、远到近、地面到空中)——搭建的发展过程。

语言特点

1.以“……怎么办呢?可以……”的简单问答句式描述问题,说明简单机械原理。如,“这些大树怎么推都推不倒,怎么办呢?可以用斧头来劈砍呀!”“木头又大又重,怎么推都推不动,怎么办呢?可以利用杠杆来推动哦!”

2.语言中含有的科学性词汇包括斧头、杠杆、斜面、轮轴、滑轮、螺旋等名词,也有描述工作原理的劈、砍、推、搬等动词。

结构形式

1.图画书的第2~3页,介绍杠杆、斜面、滑轮、轮轴、螺旋和劈6种简单机械工具。

2.第4~19页,呈现小矮人在建造树屋时依次遇到的困难以及使用简单机械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

3.第20~21页,小结6种简单机械工具的作用:可以省时、省力,让操作变得很方便。

主题内涵

1.认识6种简单机械:劈、杠杆、斜面、轮轴、滑轮与螺旋。

2.知道简单机械工具能省时、省力,让操作变得方便。

由此,就可以梳理出具有教学价值的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知识类图画书的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教学活动,首要的是确定活动目标。有了活动目标,才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把《小机械立大功》的主题内涵视为教学活动的总目标,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下。

1.激发阅读图画书的兴趣。

2.阅读图书。

了解小矮人在建造树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认识小矮人解决问题的简单机械及其用途;

知道简单机械工具能省时、省力,让操作变得方便。

3.将图书中的简单机械原理拓展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是完成总目标的基本环节,缺一不可,但其中直指总目标的环节是第2个大环节,而这一环节其实包含着3个目标,所以拆分成3次教学活动来完成。

第一次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画面,发现小矮人在造房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简单机械的名称和用途。

活动以5个小矮人要建造树屋为切入点。“在造房子的过程中,小矮人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他们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呢?”通过提问激发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兴趣。之后进行自主阅读,以图片梳理幼儿的答案,帮助幼儿初步认识简单机械。

第二次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回顾几种简单机械的名称及其用途;能够根据问题观察画面,寻找答案并尝试进行记录。

活动以完成的树屋图片引导幼儿回顾小矮人在建造时遇到的困难,以记录表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寻找答案并记录。之后分享、讨论,如“小矮人在解决×××问题时,用了什么简单机械”,感知简单机械工具能省时、省力,让操作变得方便。

第三次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回顾简单机械及其用途;能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简单机械的实际应用。

活动通过自主阅读回顾简单机械的名称及其用途,以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利用××原理的工具(或是物品)有什么?”在操作卡《简单机械的妙用》中记录自己的经验以及猜想,留存之后查阅资料。

梳理整个活动设计的思路可以发现,阅读活动设计依托的是对图画书进行的读本分析,知识类图画书的主题内涵是确定教学活动目标最核心的要素。搞清楚引导幼儿阅读的这本图画书最终要让幼儿获得的核心知识经验是什么,也就是以这本图画书进行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后,要把围绕总目标的焦点问题找出来。以《小机械立大功》的目标制定为例。

通过进行目标解析,能够发现三条分目标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但都是为完成总目标服务的。教师要通过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了解或者说解决三个重点问题,来让幼儿获得这本图画书的核心知识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类图画书的教学目标应集中在關注图画书的主题内涵,即核心知识经验上,不应偏向图画表现、语言特点和结构形式。做系列活动时,应把几次活动的目标叠放在一起,可以很直接地看出目标是否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进而修改调整。

知识类图画书的教学实操

第一次活动实操

进行第一次活动时,幼儿对这本书的兴趣前所未有的高涨。图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在讨论到“小矮人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方法解决”时,由于不识字,孩子们都说不出生僻的劈、杠杆、滑轮、螺旋等科学性词汇,但却能根据问题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说明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根据孩子们的表达发现,他们了解可以劈砍的工具是斧头、锯,斜面是用来将东西运送到稍微高一些的地方。但在认识杠杆、轮轴和滑轮时,有一些孩子将木棒当成杠杆,对小车、绳子的印象比轮轴和滑轮要更深刻。于是,在结束环节通过引导孩子观看DVD动画,了解木棒和石头才能组成杠杆,轮轴可以组装成小车运送东西到更远的地方等。最后用简单机械原理的图片进行了小结。

第一次活动结束后,班中的科学区提供了镊子、钳子、改锥等工具,方便孩子进行夹豆、拆装螺丝等操作,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对这些简单工具有进一步的感知和体验,为之后的活动做铺垫。

第二次活动实操

第二次活动主要引导孩子在回顾简单机械的基础上,观察画面,寻找答案并记录。几乎全部孩子的记录都能将机械原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在杠杆(棒+石头)、滑轮(滑轮+绳子)的组合上,能够看到DVD动态解释机械原理对孩子阅读理解的帮助。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出示了一棵树的图片,引导孩子思考,用这棵树可以做出什么东西来,将孩子的答案用简笔画记录在纸上做成题卡《大树变变变》,投放到了科学区:“要把大树变成××,需要用什么简单机械?”

第二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迷上了科学区的《大树变变变》,自己解答完自己再出题。

第三次活动实操

第三次活动时只简单地回顾了图书中的简单机械,便与孩子开始了分享与讨论,孩子们纷纷举例自己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的工具。我将设计好的木头——板凳、扣子+布——衣服、土豆——土豆丝等若干问题情境的记录表交给孩子们,引导孩子尝试用简单机械工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在阅读活动、活动区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经验在这张记录表上有非常趣味的体现。

在三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与材料互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最终完成了教学活动的总目标。

在三次活动的设计中,除了使用《小机械立大功》的图书、影像DVD外,还设计和使用了图画书内容的PPT、重点画面的图片、记录表、操作卡等活动材料。多种形式的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用不同方法对图画书进行阅读和理解,同时也让图画书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能够调动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阅读经验的相关材料,可以考虑投放到区角当中。

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PPT、图片、记录表、音乐等教具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为基础,能够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进行保留,有些教具和材料对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不强,甚至会起到负面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应果断放弃。

猜你喜欢
滑轮图画书工具
神奇的图画书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巧用”工具
图画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