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已有经验 深化幼儿学习

2018-05-14 17:13刘宝月王红艳李海红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熊玩具经验

刘宝月 王红艳 李海红

谈到玩具,孩子们喜悦溢于言表,我抓住孩子们对玩具的兴趣和经验延伸扩展为“我喜爱的玩具”主题活动。“分享我最喜爱的玩具”(语言、社会)“玩具超市开张了”(数学分类) “亲子玩具制作”(艺术、社会)是教师例常熟悉的活动。如何创设一个情境、活动,激发幼儿解决问题,从中深化幼儿的学习,這是本学期课程新实践对老师提出的更高引领目标。

从猜猜找找玩具,做海报的案例借鉴中,教研的集思广义帮助我尝试大胆的活动设计“寻找丢失的小熊”。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幼儿“喜欢玩具”和“丢失物品”等已有生活经验,“寻找丢失的小熊”虽然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难度的挑战,但却是“我喜爱的玩具”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热情度和投入度最高的。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如何深化幼儿学习的经验。

小熊玩具不见了

“我喜爱的玩具”主题活动逐渐深入,我根据活动计划,决定挑选时机在班级开展以“老师的小熊玩具不见了”为引子的“寻找丢失的小熊”活动。

一天,我焦急地对全班幼儿说:“小朋友们,我昨天带来的小熊不见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帮我?” 看到我着急的样子,昭昭立刻说:“那太糟糕了,你别急,我们会一起帮你找到的。我可以去每个班问,看看他们有没有拿走。”我说:“可是这样你会很累的,老师不想你这么累。”宝宝说:“我们一起去问,每个班去几个小朋友,他就不会太累了。”“这个方法好一点,但是我们有活动,要户外游戏,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呢?而且别人也不知道我的小熊长什么样子。”姜杜说:“我们要提供线索!”我立刻追问:“提供什么线索呢?”“就是你丢的小熊长什么样子呗。”昭昭一脸得意地说。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小熊的几个特征,我接着问到:“有的小朋友记住了小熊的样子,有的没记住,这又该怎么办?”小朋友们安静了片刻,米宝举手说:“你可以发一个通知。”我抓住机会追问:“什么通知?”“就是丢了东西让别人帮你找的通知。那天我们小区里有只小狗丢了,就有一个叔叔发了一个通知贴在大门上了,我妈妈就帮他一起找了。”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这样的通知叫做“寻物启示”,大家认为这个方法不错,于是决定一起制作一张寻找小熊的“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上有什么

在制作之前,我预先准备了一些寻物启事的图片,帮助幼儿将以往的零散经验整合起来,建立关键经验。我将图片展示给大家并提问:“寻物启事上有什么?”通过全班小朋友的观察和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小朋友们归纳出了“寻物启事”上应该包含物品特征、丢失的时间、地点、以及丢失物品主人的电话等信息,还可以提供照片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丢失物品。

确认了这些,我又提问:“有这些信息就够了吗?”引发幼儿继续思考。笑笑说:“还没有‘谢谢呢,别人帮助我们,我们要说‘谢谢。”宥宥说到:“还有上边的大字‘寻物启事。”Lucy也说:“我们可以装饰一下,让它更漂亮。”小朋友补充的意见都非常好,看来他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能积极地参与问题地解决。

制作寻物启事

制作寻物启事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朋友们负责照片裁剪、粘贴以及海报的设计。因为小朋友的合作意识还比较薄弱,设计海报时都想急切地把自己的装饰放在上边,老师提醒后,把写字的地方空了出来;文字部分由老师代笔,有会写数字的幼儿将电话号码添了上去,在老师代笔过程中,幼儿一直在边上提醒老师:“‘寻物启事四个字写的大一点。”“要先写上丢失的时间、再写地点,把联系人写上。”“你还没写‘谢谢呢,要不别人就不会帮我们找了。”

张贴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制作完成后,大家又开始讨论张贴的问题。“咱们的海报做好了,你们觉得放在哪里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子蝉说:“放在我们进幼儿园的大门口,每个人进幼儿园都能看到,因为每个人都要进来才能上幼儿园,就连老师也是。”“放在门口听起来不错,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放在厕所一张,老师每天都得上厕所,就都能知道了。”

幼儿讨论结束后,我们一起把制作好的“寻找小熊启示”的海报贴在了两边的大门,还有两栋楼的进门口,以及厕所里。这时还剩下一张,询问幼儿怎么办,还能贴在哪里时,一飞小声地说:“刚刚咱们过来的时候有一面墙,咱们每天来幼儿园还有户外活动的时候都能路过,也可以贴在那里。”

海报贴好后,小朋友们的热情并未消退,晚上放学时,他们见到家长的第一句话就是:“月月老师的小熊丢了,我们一起帮她找找吧,你看她多着急啊。”

玩具小熊回来了

第二天区域活动时,另一位老师拿着我丢失的小熊来到班级,孩子们欣喜地确认这是月月老师丢失的小熊,并对送玩具的老师表示了感谢。此时,我说:“谢谢孩子们,是你们帮我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还跟我一起做了那么漂亮的海报,才能这么快把我的小熊找回来的,你们真了不起,谢谢你们。”小朋友们开心地说:“帮你找回小熊,我们也很开心。”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对关注幼儿已有经验主题活动的探索和实践,教师建构课程和驾驭课程的能力通过这个活动得到很好地展现。回顾案例,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宝贵的经验:

教师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建构主题内容

孩子都有丢失玩具的经验,玩具丢失了怎么办?本案例中教师试图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引出“寻物启事做海报”这样新经验的学习形式作为教学支架,“运用哪些线索做海报?海报在哪里张贴”此案例中从玩具小熊丢失——制作寻物启事——张贴寻物启事,整个活动的开展,围绕“寻找玩具小熊”得以建构。

师幼互动中,教师抓住关键

寻找玩具熊的活动,教师没有直接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一次一次设问,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使寻找小熊的讨论步步深入,方案逐渐形成。在设问及回应幼儿中,教师敏锐抓住幼儿已有经验中的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关键点,是一种教育智慧。如一位幼儿说:“我们要提供线索!”教师立刻追问:“提供什么线索呢?”另一位幼儿说:“就是你丢的小熊长什么样子呗。” 接着引出制作和张贴《寻物启事》的通知,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教师在活动中不断解读幼儿,教师力求“接住游戏中儿童抛给的球,然后再利用一种可以促进游戏可持续进行的方式抛还给儿童”在这种师幼互动的过程中,交流彼此的经验,共同推进活动的开展,共同体验活动的快乐。

提升幼儿已有经验,深化幼儿学习

深化幼儿的经验或学习是主题教学价值所向,也是主题教学的优势。主题活动中个体幼儿零散的经验,经过教师引导的同伴讨论、共同学习,实现经验的提升。每个幼儿的经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对团队都是有价值的贡献,最终形成团队中幼儿更丰富的认知经验,比如怎样设计寻找小熊启示的讨论,孩子们从各自的经验提出想法、达成共识,提升了每个幼儿已有经验。更为可贵的是,教师设计“自己的玩具小熊丢了”的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寻找小熊的强烈愿望,形成了从认知——情感——行为的学习深化,从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幼儿在行动中完成了一次创造性的问题解决的学习。体现了“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育智慧。

以往的预设课程,常常以目标为导向,从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出发,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设计活动。当我们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设计有趣的活动,再指向目标,活动就不会脱离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实现各领域发展的整合,这种具体化的课程建构思维模式,教师更容易领会与运用。

猜你喜欢
小熊玩具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小熊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可爱的小熊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