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利用互联网+高职院校转型升级探索

2018-05-14 16:39赵婉亭王锐
今日财富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服务体系概念

赵婉亭 王锐

基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基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结合“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转型,通过提升教师的互联网技术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等措施来有效落实“互联网+”的教育概念,进而为高职院校拓展出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针对“互联网+”模式在高职院校的使用现状做出研究探讨,并针对其如何有效推动高职院校转型升级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以供相关教育人员参考。

一、引言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各大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也在持续提升,为了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鼻血加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开始推行“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而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新渠道,推动高职院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以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力度,融合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推动高职院校转型升级为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发展空间。

二、落实“互联网+”推动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基于“互联网+”的概念实施仍属于初期建设阶段,因此,其在建设内容、建设体系、建设措施各方面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完善,作者基于2015年后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落实“互联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有效途径,以供教育研究者参考: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意义

高职教育工作者对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高职教育服务体系未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在推动“互联网+”进行教育模式转型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例如: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高职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分享的建设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高职教育工作者资源管理机制存在许多不足,传统的高职教育工作者资源管理体系,不能最大化实现高职教育工作者资源的价值,没有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专门进行数据采集、专门负责数据分析、专门进行资源共享等等,只是以档案存放的形式对高职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所采集、生成的数据进行管理,缺乏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人员来进行专门的管理。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为确保“互联网+”创新型教育模式最快速、高效的取得优异的额外绩效,首先要增强高职教育工作团队的技术水平,定期举行互联网信息技术操作高职教育工作者进行信息化教学职能的培训,不断提升教育人员的信息化教育能力;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教学机构成功的”互联网+”概念服务体系案例进行研究学习,进而结合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和高职教育发展基础,创新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互联網+”概念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概念服务平台,各地区、各部门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平台进行工作的探讨、研究,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力量,推动“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的快速转型;此外,有效利用高职教育工作者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促进各地区在落实“互联网+”概念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有科学、合理的数据参考。

(三)明确“互联网+”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目标

结合国内各个地区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基础、经济结构、地理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制定“互联网+”教育模式转型的规划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针对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发展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互联网+”概念服务体系建设目标。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学习各个地区如何开展落实“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建设,保障“互联网+”概念服务体系更加便捷、高效、科学,进而逐步完成建设目标。

(四)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明确各部门所该履行承担的职责,在创新高职教育工作者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也要保障教育人员的切身利益,进而实现各部门工作的最大价值。同时,要结合“互联网+”概念服务平台上所采集的学生评价、建议信息,结合学生需求来完善、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以实现最便捷、高效的教育质量。同时,也要通过建立健全”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服务平台的监督体系,确保高职教育的工作得到规范、系统化的严格管理,各个教师团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与国家颁布的高职教育改革方针保持一致,明确”互联网+”概念,建立高职院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管理体系,保障”互联网+”概念服务平台的权威性,扎实政策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响应国家的“产学深度融合”方针,为了有效解决社会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实现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必须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创新、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有效应用“互联网+”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虽然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但通过教育改革的持续探索、发展,逐步落实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在人才培养中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作者单位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服务体系概念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古代的时间概念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