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误区

2018-05-14 00:50邢晓雨
知识文库 2018年20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方法课程

邢晓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被重视。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理论教学却在现实中常常处于被忽视和误用的境地。在高校中理论课程被边缘化、刻板化的背景下,本文对当前高等教育理论课存在的教学方法实践误区进行研究,对提高理论课教学效率与质量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高等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误区

根据文献资料研究,本文认为,一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都属于理论教学。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可见,高校理论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提高师生的理论水平;第二,训练和启迪师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第三,为大学毕业生走向工作实践岗位,提供适应岗位能力和人生发展所应有的理论知识的支撑,进而在实践中和人生发展中更易于融会贯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当前,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实践误区主要如下:

1.1 教学方法“课堂内圈羊”“课堂外放羊”

长期以来,高校的理论课程被简单定位为“教师传授理论→学生接受理论”,加之不少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无味,课堂多采取“填鸭式”“一言堂式”的“圈羊教学”,教师上课没有动力,学生听课缺乏活力,教学质量和效果堪忧;此外,又因为专业课教师一般“上课来、下课走”,理论教学到了课堂外基本属于“放羊”,持续而有效的教学活动更加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虽然在各高校文件中基本上都肯定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但受到对人才的理解偏差、具体实践中的运用不当等因素影响,理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佳,并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 存在技术为美的实践误区

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的新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渠道,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堂等的出现无疑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活力。积极开发网络共享课程“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针对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而言,却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地方高校的教师层次、学生层次能否在网络和翻转中完成教与学的各项任务。二是从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技术的起源看,文理科的差异能否普遍适宜翻转;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翻转什么;如何翻转。三是网络课程能否真的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能否将那些电脑控、手机控、低头族引导到网络学习上。而实际上,利用技术促进学习需要满足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管理系统、设计者心理、学习者心理等五个定律,地方高校并不完全具备这种学习条件。

2 解决高等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误区的对策

2.1 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注入式教学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了学生,但是并不注重对他们理解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合理营造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質量。

在教学方法上围绕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采取“问题导向—理论导入—方法导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辩论赛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传播素养与传播技能。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路,全面拓展应用型本科高校理论教学体系的内涵和领域,将局限于课堂内教学的传统模式延展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导读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型-多维度”教学模式。具体来说,第一,在课堂内教学中强化和完善“应用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能力的培养。引入主体型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实践能力为目的,采取学生备课和讲课、教师把关和点评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公开表达和现场掌控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在课堂外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挖掘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反过来又能提高理论的掌握程度。再次,深入把握高校人才的多重内涵,利用理论课程的特有优势,推行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高校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的结合式教学。在理论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交流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将新闻传播理论与实习、实践、工作等具体案例相结合,巧妙融入对学生就业观、职业观的正确引导,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解决问题、人际交往等综合“应用型”能力。

2.2 合理应用信息科技手段开展教学

在新媒体信息时代,无论教师抑或学生都面临着一个信息取舍的难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理论课程教育,一是要加强引导,着力培育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媒介品性,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懂得“我们如何说话”的内涵。二是要对互联网技术的“美丽与哀愁”有一个正确的

认识,积极探讨理论课程教育的新领域及其应对路径,不能畏首畏尾,停滞不前。三是在应用过程中,实现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的优势互补至关重要。但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绝不能为教改而教改,不能为追求新奇而忽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美丽”,毕竟现实的教师语境要比虚拟的华丽空间更真切、更生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展高校理论课程新领域,要积极探索“微时代”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学途径,加大校园客户端的供给力度,搭建网络交流平台,进行舆论引导和即时教育。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组织机制优势,构建自我教育活动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组织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有学校管理层面的技术支持以及教学方法、考评体系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四是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在理论课程教育领域内形成自己的特色。

对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媒体观。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媒体,因为没有一种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性,都有其各自适用的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媒体,各种媒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地组合,才能够达到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效果。在选择教学媒体的时候还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目标控制原则,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象适用原则,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学情境的要求;最小代价原则,选择的时候要从实际条件出发,在能够达到同样教学效果时,尽量选择成本低、经济有效地媒体。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必须要重视理论课程教学,综合考量学生、教师及理论课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探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助推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双重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方法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