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大别山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规划研究

2018-05-15 05:34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沈长龙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皖西村庄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沈长龙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精准扶贫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扶贫、脱贫已从专家学者的纵论转向各级政府的具体操作,国家各项支农措施、农村内部各项改革政策不断出台,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这一重要战略,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联动成为省内建设的重点。

皖西大别山区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3省交界处,呈东南往西北走向,长270km,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皖西大别山区指的是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金寨县的全部,舒城县、叶集区、金安区、裕安区及寿县的部分,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的全部,太湖县、宿松县的部分。占地面积23055.69m2,截至2015年,总人口约858.94万。

2 皖西大别山区村庄发展现状

2.1 村庄建设现状

由于皖西大别山区绝大部分村庄位于山区,故村庄空间布局较为分散,多依山和道路而建。当地村民生活并不富裕,因此农房建筑质量各异,部分建筑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村庄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筑风貌不够统一,与皖西大别山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2.2 村庄产业发展现状

当今农村在新形势下依据自身优势衍生出各类产业,调查显示,目前皖西大别山区产业共分为以下4类(见图1)。

图1 皖西大别山区村庄产业分布示意

1)传统农业型 调查显示,皖西大别山区以传统农业产业为主,其中传统耕作型和林果业型村庄较为常见:①传统耕作型 主要分布在寿县、潜山南部、太湖和宿松一带;②林果业型 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区的金寨、霍山、潜山、舒城等地,如金寨地区的板栗种植、潜山地区的瓜蒌种植、霍山的石斛、舒城的茶叶等;③牧业型 主要以牲畜养殖为主要产业,其分布特点是小而散;④渔业型 以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包括淡水鱼捕捞和养殖,分布在宿松和太湖等地;⑤蚕桑养殖 在皖西大别山区均有分布。

2)工业制造型 在桐城和潜山西北部一带有些村庄依靠兴建工厂带动村域经济发展。依靠工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发展,使原先的农业村转变为工业村。

3)文化旅游型 有些村庄在科学研究、知识普及等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有文化传承载体和文化活动队伍,并形成了独特文化现象,如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文化、古遗址等,主要分布于金寨县、潜山县、岳西县和宿松县等。

4)生态旅游型 调查发现,部分村庄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方面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或有果园、菜园、苗圃、茶园、生态农庄等农业形式,或有优势的自然地理风貌,主要分布于皖西的霍山、金寨、潜山等。

综上所述,皖西大别山区山林茂密,植被、旅游资源丰富,但耕地较少且分布散乱。目前村域产业仍以传统农业型为主,生态旅游型目前有所发展,工业制造型为数不多,文化旅游型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发现村庄产业布局呈现散、小等特点,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较低且市场开拓不畅。

3 产业发展引导

3.1 发展思路

在统筹村庄整体建设的过程中,结合现状基础设施、道路系统、电力电信等,同时考虑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合理有序布置“集中点”,以达到农民和农业产业集中发展目的,合理有效分配劳动力和地方资源。“集中点”建设中形成的完善道路系统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保障,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生产力和生产领域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收入多元化,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系统,提升地方经济地位,使其具有蓬勃生机。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历史人文背景、自然景观资源等合理布置“集中点”,使各种资源能被充分发挥,形成特色旅游服务区。

3.2 发展措施

1)产业布局规划 根据皖西大别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与民俗文化的实际情况确定生产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型、生态旅游型、工业制造型和文化旅游型村庄)。皖西大别山区的农业产业有自身优势,也有发展瓶颈。应充分利用皖西大别山区的农业优势和自然条件,寻找新的产业集聚特点,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快速发展。

2)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当地特色资源,以产业带动经济,引导村庄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在“集中点”建设的带动下,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在皖西大别山区的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4 实践研究项目

4.1 生态旅游型——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

4.1.1 基本概况

千坪村地处大别山北麓,金寨县西南部,总面积11.55km2,其中保存完好的天然林面积1.71km2,人工林面积8.48km2,森林覆盖率88%。千坪东有天堂寨,西有西庄温泉,北有响山寺、梅山水库。本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2.2hm2,总户数84,总人口约393人。规划地块呈狭长形,两侧为自然山体,现状水泥路与河流由东北向西南穿越地块,交通便捷、水源充足,生态环境优美,适宜生产生活。

4.1.2 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千坪村地缘要素和产业现状,产业布局结构为“一核一轴两区”。

1)一核为千坪中心村美丽乡村示范点:①位置 位于千坪中心村,包括河西组、商湾组、水口组、建新组等,总用地面积约12.2hm2;②主体功能 千坪中心村毗邻马鬃岭自然保护区,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区域近期主要建设农家乐、农家旅馆,远期结合马鬃岭景区的开发,建设马鬃岭旅游服务基地,为马鬃岭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休闲服务;③主要项目 近期设置农家乐、农家旅馆,远期建设成为马鬃岭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设置旅馆、酒店、购物一条街等。

2)一轴为旅游服务带:①位置 位于千坪村通向马鬃岭景区的道路两侧,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②主体功能 旅游服务带带动千坪村产业发展,同时也是千坪村产业发展的对外联系轴;③主要项目 近期结合千坪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沿路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如农家小屋、采摘园等,远期结合油茶种植,发展油茶加工产业,实现循环生态农业。

3)两区为油茶观光体验区、经济果林采摘区:①油茶观光体验区位于千坪村通向马鬃岭景区的道路向东,直到千坪村界,是安徽农业大学的重点帮扶地区,安徽农业大学在油茶栽培、种植、加工方面有一套高效技术,且本区域有油茶种植基础,故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开展油茶观光、休闲及加工,结合油茶生态体验游,设置油茶观光区、加工区、销售区、体验采摘区等;②经济果林采摘区位于千坪村通向马鬃岭景区的道路向西,直到千坪村界,区域内有经济果林种植基础但产量不高,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改良老品种,实现高产、高效,同时开发经济果林采摘园,种植桃树、板栗等经济果林,设置果树采摘区、果树高产区、果产品加工区、果产品直销区等。

4.2 文化旅游型——潜山县痘姆乡吴塘村

4.2.1 基本概况

吴塘中心村位于安徽省潜山县痘姆乡吴塘村,区位优势明显,105国道、318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与东香高速公路均在吴塘村内纵横交汇,且经由六潜高速公路和潜水北岸的G105天柱山路,承东启西传南接北,公路交通极为便利。规划用地宽度约480m,南北长1532m,总用地面积58.80hm2。

4.2.2 SWOT分析

如图2所示,综合分析吴塘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挑战与机遇。

图2 吴塘村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4.2.3 旅游发展规划

吴塘村依托区位和政策优势,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规划形成“一带、三环、五个板块”的空间结构:①一带 五丰河生态景观带;②三环 三条环线交通,包括一条外环线、一条环湖线、一条村内环线;③五个板块 吴塘人家综服板块、晓渡吴塘游乐板块、花样年华休闲板块、古皖农耕体验板块、吴塘岁月度假板块,吴塘美丽乡村示范点位于吴塘人家综服板块(见图3)。依托村庄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业,构筑乡村经济新业态,通过第三产业打造乡村经济增长极,将餐饮、休闲、购物、旅游商品加工作为乡村第三产业的基本要素,其他农户以商品加工和原料供应为重点,辟建旅游商品加工基地。

5 结语

皖西大别山区利用独特的资源和政策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整治村庄环境的同时,发展村域经济,促进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皖西大别山区村庄产业发展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构建独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①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高产发展之路;②利用优美的环境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③利用文化遗迹,发展旅游观光及服务业。皖西大别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可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其形成独特的大别山村庄风貌,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就地就业的机会与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皖西大别山区在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村庄产业的同时,应注重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使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图3 吴塘村旅游发展规划平面

参考文献:

[1]走遍中国编辑部.走遍中国:安徽(2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2]史志刚.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0):39-42.

[3]郭大奇.“景村一体化”理念下旅游型宜居乡村规划研究[J].城市住宅,2017(11):49-53.

[4]王亮,张诗雅.东北乡村场所植入设计研究——以榆树市太安乡双合村为例[J].城市住宅,2016(3):49-52.

[5]吕亚光,齐振东,张琳,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施工技术,2016,45(S2):675-678.

[6]安徽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6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7]王祥武.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体验型产业开发与设计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14):120-122.

[8]张莎莎.岳西县“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皖西村庄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回马枪
回马枪
基于微观视角下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
村庄在哪里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回马枪
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调查与分析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