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听评课的思考

2018-05-15 09:42杨志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听评课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杨志坚

【摘要】本文聚焦数学教师的基本技能——听评课,从一节“好”课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共性的问题及启示、教师如何听评课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考,带给同行对听评课更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听评课;思考

听评课对教师而言都是必备的基本技能,听了不少同行的课之后,有些许思考呈现出来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一节“好”课的特征

1.有准确的教学设计,有创意的启发.关注教学情境的设置,注重促进(推动)知识本源的探究.

2.生动的描绘,案例式的叙述穿插.核心问题是如何确认、顾及学生把握核心知识的困难(了解学生),克服困难的关键性途径(设计上得当).

3.有科学的分析,有多角度的解释操作.把正确的理念与操作过程整合.

4.准确理解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的目标,结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体现.重视基础,但不影响改革创新.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具体的教学措施的体现.

6.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否有实践的机会.(在最近发展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交流、探索,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学科知识感受.

7.对教材的使用要有较深入、全面的研究.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8.注意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9.导入贴近主题,贴近生活,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同时,后续环节要有有效的课堂动作变换,逐步促进学生理性兴趣的养成.

二、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以及启示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仍需提高

主要表现在有些课堂指令具有随意性,课堂指令不够明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较肤浅,不能融会贯通,提问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到位.

课堂上语言表述和板书不规范;对教學问题设计过难或缺乏层次性,限制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质量.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口齿清楚,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富于变化.② 看板书:板书是一个不可省去的环节(现在好多教师一用多媒体,板书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大纲要求;其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③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大方、庄重,语调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④ 看操作:看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的熟练程度.

(二)课型研究不足,探究方式单一

不同学科都有符合本学科特点的不同课型,相同学科的不同学段也有差异,相同学科、相同章节的不同知识点也应该有不止一种探究方式.不同的课型和探究方式对解决不同问题的功效大不相同,我们还缺乏课型意识,忽视探究方式多样化的意义.把新知探究、复习巩固、阅读欣赏等不同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势必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抢答、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个体展示等形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三)教师提问缺少思维的含金量

体现在问题设计中难度、坡度不合适,缺乏针对性、启发性.上课时提问随意化、无序化,要么问题的范围太窄,思维的能力差,要么问题空间太大,词不达意,造成学生不知要回答什么.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要么就是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甚至可以直接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无法激发思维,影响了思维的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四)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有时提问缺少思维价值,有时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注重实效偏少,课堂中缺乏师生“思维层面”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师生互动,但很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单纯追求表面上的活跃,却忽视了活动的效益,只有温度,没有深度.

(五)缺少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反馈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过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

(六)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教师未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得较少,对分析交流、探究等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七)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预设的多,生成的少

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就稍欠缺了,尤其是当遇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时,教师不敢捕捉或捕捉不力,更谈不上顺学而导了.有的教师课堂应变和驾驭能力不足,固守预案,不能根据课堂的变化合理控制课堂节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对学生的活动或回答也缺乏及时点评和引导,造成课堂前松后紧或拖堂.

(八)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没有体现分层次教学

如何面向全体,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学方法运用上、问题及练习设计上,很少考虑到学力困难的学生.

(九)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

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创设情境,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方面的作用.板书过少或直接没有板书,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板书,甚至代替演示实验这都是不正确的.多媒体运用具有依赖性,多媒体展示的同时,要有板书设计,板书不仅要工整认真,还要设计科学、清楚醒目、简明实用.

(十)教学反思能力有待加强

不少教师仍然用说课的方式方法来代替教学反思,有的教师把教学反思完全当作了教学反省、教学检讨,这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新课堂,需要的是实实在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需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思考,总结经验和不足,通过反思和改进,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把“有效课堂”作为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不断落到实处.

(十一)超时问题,总想面面俱到,反而缺失更多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聆听、提问、思考、书写、陈述、分析、质疑、评价等师生课堂动作变化不断引领学生把知识和方法整理深化.课堂节奏控制,如何做到张弛有序,学生不是忙碌地做题,教师不是单纯地讲题,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引申和应用.

(十二)知识的落实与巩固需要有相应的手段或方式来支撑

教学中的讲解、复述、举例子、辨析、同伴交流、跟进练习等强化方式,以及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查阅资料、阅读等等.不同的强化方式其作用也不同,实践中,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强化方式,有时只需其中的一种强化方式,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却需将几种强化方式合理搭配使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十三)一些需要注意的教学细节

1.课堂小结,千篇一律.(大家都习惯问: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考虑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课型来进行课堂小结更为有效.

2.教师在课堂中的行走路线,是否反映出些什么?(比如,学生观、教学观)包括教师对讲桌的依赖程度反映了什么?(是否跟课堂气氛有关,都值得我们思考)

3.课堂中的评价与鼓励如何应用更具激励作用?(回答问题有无深度,有无思维含量,年龄段越高,掌声鼓励似乎越要慎重)

4.课堂反馈方式的单一.(简单的回答是与否;齐答慎用;选择题可以让学生用手势出示答案)

5.课堂上的异口同声或者集体的沉默是否说明我们的问题太肤浅或是太深奥?这需要我们做出及时调整.

6.在我们鼓励答案多元化的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予以肯定、补充、点拨?

7.讨论、小组合作的广泛使用,教师的必要指导缺失没有?在讨论、合作之前,教师的要求明确没有,教师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没有?小组活动中如何顾及学优生与学困生,优生的小组引领作用如何发挥?

8.导学案在教学中已有应用,导学案的制订,相应课堂教学的设计等等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

三、教师如何听评课

(一)看教师如何教

1.看教学准备——教什么.课程、内容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组织.利用好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资源.

(1)重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精心组织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 从“纵”的方面,给学生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② 从“横”的方面,给学生一个主次分明的知识结构.

2.看教学实施——怎样教.组织、方法、媒介的使用?组织什么样的材料,经过怎样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

比如,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提问、有效的倾听,需要有效的学习活动.

3.看教学效果——教得怎么样.通过学习,学生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渗透了哪些思想方法?在哪些能力上有了新的发展?

4.教学反思——为什么这样教.教材概念和例题的本质是什么,价值何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吗?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具有引领性和指向性?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运用是否有效?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

(二)看学生如何学

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需要综合考慮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1.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学习

(1)学习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2)是否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

(3)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设计中是否只关注了教师怎么讲解,有没有关注到学生怎么进行相关的学科活动?

(4)学习的过程是否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2.教学设计是否有效

(1)是否了解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找准教学的起点,优化教学设计.要认识到重点,要向学生呈现什么,点的选择要准确:要有深度,要有力度,要有广度.

(2)研究课标,分析教材,整合筛选,用好教材,优化教学目标.

(3)处理好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抓好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4)把激励、竞争与合作引进课堂.

以上,是我个人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点经验.我觉得,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经常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对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帮助很大,多听才能多比较,勤评才能促进勤思考,如何让一节课上得更有实效,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各个环节处理得更精致,在听和评的思维碰撞中,专业成长在悄然进行.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秋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听评课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对《液体的压强(1)》一课的点评
课堂教学诊断:铸造现代校本教研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