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2018-05-16 12:43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航天工业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航天理论管理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航天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有技术规模大、复杂程度高、高质量、高可靠性、系统性强、协作面广、研制周期长等特点,会产生大量专业性强、准确性高、符合规范标准的技术、科研、工程类文档、报告和出版物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宝贵的隐性知识存留在高级技术人员和资深管理人员的头脑中,对这些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增强工程文档管理水平,提升科研设计效率,促进知识交流、共享和传承,帮助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对于组织目标的认识,进而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引领行业发展。加强航天企业的知识管理,构建有效的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避免知识资源空置、遗失及浪费现象,支撑科研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圆满完成当前工作任务,通过快速共享和学习提升能力,形成更高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而促进整个航天领域各企业的传承与拓展。

一、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成熟,知识管理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航天企业尤其重视知识管理,实践表明,知识管理正在成为推动航天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

国外的航天企业引入知识管理理论相对较早,知识管理体系已进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英国宇航公司(BAE)认为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绩效,并称之为该公司近年来实施的最佳管理实践。NASA推行知识管理工程,其知识管理团队认为知识管理的三大要素分别是人、流程和技术,将知识管理融入到工程和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针对NASA内部员工、承包商、研究机构、全球合作伙伴等群体,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管理的基础技术和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也进行了知识管理的实践,以往每个卫星项目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而没有统一的规则和分类储存信息,造成很难从各个独立的信息系统之间收集知识。为了有效改善这种局面,JAXA将知识管理系统分为3个层次,如图2所示,分别面向JAXA总部、卫星管理办公室、卫星项目组,采用XML技术连接各层次之间的接口。

国内航天企业也开始重视知识管理,构建航天领域内的知识管理体系。根据航天企业知识形态的特征和知识运动过程的特点,制定了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介绍了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途径,并在航天企业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提出了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框架和设计原则,阐述了航天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知识管理体系可以分为知识管理基础体系和知识管理保障体系2个部分,如图4所示。知识管理基础体系是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的技术平台;知识管理保障体系是对知识管理推进工作的组织和制度设计,为知识管理基础体系的运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的知识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分析知识存储、获取、共享、应用、创新等几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对各子系统进行了设计,如图5所示。

二、航天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内外航天企业知识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图2 JAXA知识管理层次图

图3 航天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框架模型

从理论来源上看,国外航天企业的知识管理理论直接来源于企业实践,具有丰厚的研究基础;国内的知识管理理论是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在企业中的实践基础比较薄弱。从发展历程上看,国外知识管理开始较早,20世纪50至60年代提出知识的重要性,到80至90年代即达到顶峰,航天企业知识管理也紧跟时代潮流;而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相关实践,航天企业知识管理成效不佳。从发展阶段上看,国外航天企业已经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普及范围广;而国内航天企业比较偏重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知识管理概念和相关理论的介绍、知识管理过程的分析和知识管理体系的设计,这些研究大多是控索性和描述性的,缺乏实证性、因果性研究,在问题研究的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从知识传播角度看,国外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研究的机构比较多,加上在企业中的普遍推广,知识管理理论的传播非常活跃;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机构较少,并且缺乏实践方面的检验。

2.知识管理战略性定位不到位,顶层决心不足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真正解放思想,在领导重视、需求牵引的背景下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模式,确立知识管理在航天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践行真抓实干,才会使知识管理更好地服务于航天企业的发展需求,最终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促进航天企业的长远发展。

3.知识管理平台建设不完善

航天企业知识体系复杂,如型号产品的预研、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每个系统下又分多个分系统和子系统,知识资源也分散于型号产品工程项目的各级系统之中,因此在知识的存储、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等方面进行知识管理的实施难度也非常大。目前通用版知识管理软件只针对一般的企业,对航天企业复杂的知识资源管理并不适用,航天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存在非常大的理论和技术挑战。

图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体系

图5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4.知识管理中个人参与度不够

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本是知识管理的任务。根据专家的观点,隐性知识在组织中是不易传递的,因此知识管理需要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管理软件和员工培训并不能保证有效的知识管理,如何将员工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才是管理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每个员工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激发出来。另一方面,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资本管理的支撑。人力资源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应用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其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资源,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以良好的人力资源为基本条件。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头脑中的经验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个人和同事的工作与生活。当员工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工作效率、能力和竞争力借助知识管理工具能够得到提升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所助益时,就会认同知识管理,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活动。

5.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深度不够

航天企业中的资深知识人才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知识和技能,需要深度挖掘,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传播和共享。知识积累无疑是利在当今、泽惠后人的重要举措,隐性知识显性化、零散知识集成化、知识储存信息化、知识收集多元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

6.知识管理的激励力度不足

为鼓励创新发展,航天企业设置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管理创新奖等,对激励知识创造和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航天企业的激励措施主要以利益为导向,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忽视了员工在情感、归属和成就感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国内外知识管理实践表明,保证知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知识管理中进行明确的激励考核。

三、航天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策略设想

1.学习国外航天企业知识管理成功经验

国外航天企业的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其理论直接来源于企业实践,奉行了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正确路线。国内航天企业应该加强实践,在航天企业中普遍推广知识管理,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知识管理理论,再服务于航天企业知识管理实践,形成良性循环,互相完善。

2.设立总知管职位,确立知识管理战略性定位

航天企业应设立总知管职位,成立独立的知识管理机关部门,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设立分知管职位。领导的重视确立了知识管理战略性定位,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比较容易推进。

3.建设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

应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进行专门的培训,并以高速发展计算机软件行业为基础开发航天企业知识管理软件,建设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

4.提高知识管理中个人参与度

人力资源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航天企业应该对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头脑中的经验如何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的方法途径进行培训,并在知识管理平台中开发个人知识管理接口,实现员工间的共享,有效提升员工专业知识体系、工作效率、能力和竞争力。提高知识管理中个人参与度还需明确的奖励机制,如对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进行打分,并计入绩效考评等。

5.深度挖掘隐性知识

高级技术人员和资深管理人员的头脑中存留有大量宝贵的隐性知识,可采取访谈的形式与他们进行多次深度对话,对其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挖掘,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6.加大知识管理的激励力度

航天企业可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以利益为导向的同时,使员工精神方面也得到满足,充分调动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积极性。

航天企业推进知识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知识在航天企业存储、传递和共享,提高航天企业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这不仅可以促进航天企业以及整个航天产业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提升整体的知识管理水平,同时对提高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进度和质量,增强航天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航天理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坚持理论创新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逐梦航天日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