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2018-05-17 02:25蓝小梅何向锋蒋含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

蓝小梅 何向锋 蒋含笑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相关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正呈现着不断攀升的趋势,人才的质量以及数量都成为了现今我国人才市场的主流需求。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缺失,所以对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就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一大主要教学目的。高职院校进行鼓励机制的构建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现就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对在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训练鼓励机制的构建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与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训练鼓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02-0008-02

创新作为个人乃至于行业整体进行发展革新的灵魂精神,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得到了相关体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体制、教育整体的革新发展中都存在着对创新精神的需求也做出了在政策上的相关体现。面对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才市场供需失衡以及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创新精神缺失这一现状,在高职教育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突出就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以及乐观的发展前景。在创新精神得到较大需求的当下,在高职教育中建设起创新创业训练鼓励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对高职教育整体改革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一、高职教育创新创业鼓励机制的内涵

创新创业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整体革新中提出的全新高职学生就业思路,旨在于就当前社会中就业渠道少、就业难度大的问题进行革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提供。高职教育不同于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的专业性培养以及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往往提供着较为优质的培养体系,而在基础课程以及人才的全面性教育上则相对于高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由于高职教育在人才就业创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上的突出培养,高职教育能够为社会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提供高效而稳定的专业型人才输送。但就当下就业形势来看,高职教育由于其对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不足以满足对社会体制建设中人才全面性的满足,因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对人才市场均衡的维持,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革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作为现阶段我国整体建设的需求所在,需要在高职学生创业阶段得到相关体现。而创业作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高职院校中无论在对学生的教学手段上还是教学内容中都存在着相关体现。因而创新与创业应当在高职教育中得到捆绑式的教育。激励机制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革新式的激励教育,以满足在高职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更为优化科学的培养,以达到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提高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目的。因此高职教育中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的内涵在于通过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以达到高职教育在學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相关培养。

二、在我国进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相关能力

在近年来对我国高职在校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中,学生对于自主创业表现出的热情普遍不高。由于当前创业环境竞争激烈、创业难度较大的环境因素,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更倾向于进入企业就业或进行公务员考试等来保证自身就业的稳定性,据统计,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存在自主创业计划的仅占毕业学生总体的不足20%,而其中在毕业后最终选择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更是仅占不足9%。这一现状直接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低,学生创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因此尽管我国在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提供了较大的政策放宽,且就业市场长期处于创业市场空间较大的现状,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中对于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意识培养存在着较大缺失,学生普遍不愿进行自主创业。

由于高职教育中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缺失,学生在进行高职教育时往往仅学会了就业本领,具备了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但在面临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很难将自身优势完整发挥,最终不得不进行其他领域的企业就职或拿不到预期报酬,造成人才浪费。这就对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上的提升提出了呼吁,我国在高职教学中需要对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在培养法方式上的改进,从而保证人才的个人竞争力,以满足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

(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理念与时代步伐的需求相接轨

当前,我国在整体建设中正不断加快着脚步,人才市场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我国在各大新领域上都对人才的质量以及数量都不断进行着提升。自主创新精神作为我国当前整体建设的推进动力,自高职教育中更是得到了较大的建设新需求。近年来,我国在高职院校中人才输送能力正不断增高,然而与人才输送效率相反。高职教育中的人才质量虽没出现质量下滑,但由于现今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对社会体制建设的相关需求。因此在高职中进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建设起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不仅是对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直接提升,更能促进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与时代步伐的接轨。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对于创新创业建设相关认知不足,高职教师认识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的建设始终无法提上高职教育改革日程。任课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仅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对创新创业相关内容选择忽略;部分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差、素质低,认为高职教育过程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取得有效成果。而在高职学生方面,学生对于自身创新创业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目的仅在于学会一门能够就业、就业难度低的专业能力,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而往往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并不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着手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以保证在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一)建立起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建设不应仅仅在高职教育体制上得到体现,在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方面也同样需要得到政府层面的相关保证。因此就笔者观点看来,我国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建设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中得到相应的建设保证。

微观层面上来看,我国政府应当针对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建设的基本需求,对相应政策进行完善以及落实阶段的严格执行。政府应当适当放宽对于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的门槛,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鼓励贷款,在政府政策层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进行鼓励;而对于高职院校相应激励机制的建设应当提供适度的帮助,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实施时往往由于资金匮乏以及政策不开放等问题而使得相关项目开发难度大,流于形式。因此社会中应对高职院校的相关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以满足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同时对教师观念也应做出相关建设,由于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素养能够对学生接受相关教育的质量以及高职院校相关教的教学活动开展起到直接影响,因此政府以及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创新创业教师的职称评价以及薪资标准应进行更加合理的改进,以达到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个人综合教学能力的同时间接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训练鼓励机制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在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层面应当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机制,以保证创新创业理念在我国人才市场中得到相应的体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创新创业发展以及自主创业发展中往往会受到社会层面的差距对待甚至歧视。由于我国在公务员以及传统就业方面依旧存在些许偏见,大多数人认为铁饭碗就等同于好工作,因此在自主创业以及创新创业方面会被认为是“不稳定的”、“不正确的”。这就需要在社会层面建立起对人们认知的正确引导,以对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纠正,在民众心中建立起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进而对高职院校中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激发。

(二)構建起内外结合的激励机制

训练激励机制的建设,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层面进行不同的专业激励机制建设。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制上根据学生基础能力的不同以及社会体制建设中对人才能力需求的不同,在其教育体制整体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发展方向。因而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校方应当建立起根据课设内容不同所存在差异性的教学训练激励机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全方位覆盖。

就外部开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在学生的受教育阶段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机遇,保证学生在完成高职教育后能够与社会需求进行更加完美的契合,实现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在进行实践的阶段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进而保证学生对创新创业具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并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在进行训练激励机制的建设中,还应注意建立起奖惩结合的激励制度。首先,对于在校内学习实践或创新创业存在实际进步的学生,校方应当建立起奖励评判的相关机制,对优秀学员进行定期评测及提供物质奖励。同时对于不进行创新创业任务完成的学生给予适度惩罚,进而使用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起到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竞争意识,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的实际建设水平。

结语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设,不仅能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实际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于社会体制人才需求市场的相关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在相关机制的建设中,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对创新创业训练激励机制的实际建设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实际建设目的的真正满足。

参考文献:

[1]李国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 10):19 - 21.

[2]李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 13):86 - 88.

[3]曾怡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3-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