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颌下腺放线菌病1例

2018-05-18 08:05赵智勇赵鹏飞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涎腺颌下腺放线菌

赵智勇,赵鹏飞,王振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0)

图1 放线菌感染 A.轴位CT平扫示左侧颌下腺软组织肿块(箭),约4 cm×3 cm,边界不清, CT值约49 HU; B.增强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箭); C.病理图光镜下见涎腺上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菌落(HE,×400)

患者男,57岁,自觉左侧下颌区肿物5天,约核桃大小,伴吞咽疼痛,逐渐加重。查体:面部左右不对称,张口度三指,左颌下腺区可触及肿物,约4.0 cm×2.5 cm×2.0 cm,质硬,表面结节状,界清,活动尚可,压痛(+)。口腔检查:牙石(+++),软垢(+++),大量色素,16、17、27缺失,前牙列普遍Ⅰ°~Ⅱ°松动,磨牙普遍可及2~3°根分叉病变,牙龈红肿易出血,附着丧失3~4 mm。超声示左侧颌下腺体内斑片状低回声,边界清。CT:左侧颌下腺肿大,前内侧缘不清,见4 cm×3 cm×3 cm软组织密度肿块,向右侧蔓延,颌下腺导管受压变形;病灶平扫CT值约49 HU(图1A),增强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B),病灶沿下颌骨内侧缘向上达腭扁桃体水平,内侧与口底舌肌分界不清,骨质结构未见破坏;双侧腭扁桃体肿大;颈区(Ⅰ~Ⅳ)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影,呈类圆形,最大者短径1.1 cm。行“左颌下肿物切除术+备左颌下腺体摘除术+备左肩胛舌骨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颌下结节可见分化良好的涎腺上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菌落,考虑颌下腺放线菌感染(图1C)。

讨论放线菌为格兰染色阳性菌,是口腔内多种共存细菌之一;可接触传播,常于创伤后、肠道外科手术后或外来物摄入(腹部)等情况下、机体局部黏膜破损或缺血灶存在时,引起感染。本病为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属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20~45岁男性,颌面部多见,胸部次之,也可侵入颌骨,造成严重骨质破坏。本病需与多形性腺瘤、血管瘤、神经鞘瘤、颌下腺肌上皮瘤、颌下腺恶性肿瘤、淋巴瘤等相鉴别。多形性腺瘤多单发,密度较均匀,界限清楚,大部分仅累及患侧部分,呈轻中度渐进强化,较正常腺体低,部分病灶中央强化较高呈靶征。神经鞘瘤部分囊变明显,边缘光滑,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颌下腺肌上皮瘤累及患侧部分腺体,明显不规则环形强化,通常无明显周围组织浸润及肿大淋巴结。颌下腺恶性肿瘤单发,多累及部分颌下腺,呈浸润表现,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晰,增强后轻中度强化,部分伴有增粗纡曲血管影。原发性颌下腺淋巴瘤腺体内呈等或稍高密度,较均匀,增强呈中度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猜你喜欢
涎腺颌下腺放线菌
青藏高原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涎腺导管癌中FAM 83H 的表达及意义
泥土的清香来自哪儿
乌梅含漱液对尿毒症口干症模型大鼠颌下腺AQP5分布表达变化的研究
涎腺超声评分联合血清学指标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下颌下腺黏液囊肿1 例及文献复习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原发性恶性颌下腺肿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