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

  • 颌下腺切除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100032颌下腺位于下颌骨内下面。颌下腺良性肿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颌面部肿瘤,临床表现为下颌下区无痛性肿物,在确诊后通常选用开放性经颈部入路手术,将颌下腺连同肿瘤完整切除,但在术中面临着面神经下颌缘支等神经损伤的风险,术后于颈部遗留瘢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微创内镜技术在胸腹部手术领域迅速发展,同时也应用于甲状腺切除领域。头颈外科医师们逐渐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颌下腺切除术中,出现了各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如经口入路、经颈部小切口及颏下入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5期2023-11-04

  • 颌下腺肌上皮癌甲状腺转移超声表现1例
    体格检查:左侧颌下腺区触及一大小约3 cm×2 cm肿块,质硬,固定,边界欠清。颌下腺超声检查:于左侧颌下腺内探及一大小约56 mm×29 mm混合回声肿块,边界尚清晰,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分叶及成角,内部回声强弱不均,以低回声为主,并可见条索状高回声(图1);CDFI于肿块周边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其内可探及短棒状血流信号。颌下腺超声提示:左侧颌下腺异常回声,性质待查,考虑颌下腺癌可能。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右侧叶大小约45 mm×11 mm×14 mm;左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3年1期2023-02-04

  • 小鼠颌下腺生后发育及三叶因子3的表达
    等作用[2]。颌下腺作为大唾液腺之一,其分泌物占唾液组分的70%,在维持口腔湿润、杀菌、初步消化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体颌下腺和小唾液腺是口腔TFF3的主要来源[3]。唾液中的TFF3有助于保护口腔黏膜[4-5]。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唾液中TFF3浓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牙龈蛋白酶对TFF的水解作用可能是导致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TFF减少的原因[6-7]。牙周炎局部和全身的TFF1和TFF3水平升高并参与牙周组织破坏期的宿主反应,TFF3水平或可用于指导重度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2-20

  • 功能性外科手术治疗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疗效
    晓波 黄 擎下颌下腺肿瘤良性比例为50%~57%,多形性腺瘤最常见[1]。传统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手术包括肿瘤在内的整个下颌下腺完整摘除[2],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口干症、猖獗性龋、咀嚼吞咽困难等并发症[3]。功能性外科手术倡导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和器官功能[4],受功能性外科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理念的启发[5-6],本研究将功能性外科手术应用于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学 2022年7期2022-07-28

  • 超声诊断双侧颌下腺木村病1例
    超声检查:双侧颌下腺增大(左侧增大明显),实质回声不均匀,内见回声减低区,左侧范围约4.7 cm×1.9 cm(图1),右侧范围约3.9 cm×1.1 cm(图2),边界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见多发小片状低回声,其间可见条索样及点状高回声,呈不均匀的“网格状”改变;CDFI 于病灶内低回声区探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图3)。双侧颌下腺内及周围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较大者约1.3 cm×0.5 cm,皮髓质分界不清,皮质增厚;CDFI 于淋巴结内探及“门型”血流信号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5-07

  • 酸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
    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大样本的健康志愿者为对象,检测酸刺激前后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及全唾液的流率和主要成分,对比分析不同类别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变化特点,明确酸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为全面评估健康和疾病状态时的唾液腺功能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批准号:PKUSSIRB-202058133)。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2022-04-14

  • 以泪腺、颌下腺肿大为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1例
    液腺炎;泪腺;颌下腺;病案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与IgG4相关的,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受累器官或组织的无痛性肿大,临床较少见。很多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或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报道我院1例以泪腺、颌下腺肿大为表现的IgG4-RD,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1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2020年5月18日初诊。以双上眼睑肿胀5个月余,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3期2022-03-31

  • 超声B-Mode Ratio 对糖尿病患者颌下腺脂肪沉积的诊断效能*
    诊断糖尿病患者颌下腺脂肪异常沉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2 材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 型糖尿病住院及门诊患者89例,入组标准为[8]:临床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超过10 年。同期选取健康人群85 例作为对照组,来源为常规体检人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患有口腔黏膜实质性病变者;2)患有唾液腺疾病,如肿瘤、炎症等;3)大量吸烟和酗酒;4)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2年2期2022-03-17

  • 腔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颌下腺切除术临床效果研究
    0004)对于颌下腺良性肿瘤和慢性炎症,颌下腺切除术是有效治疗手段。传统的经典手术入路为颌下区入路,但手术经验尚浅的医生可能会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并在术后遗留明显的瘢痕。有些学者尝试口内入路的颌下腺切除,但在临床上该入路未成为常规选择。究其原因,该路径在口底深部进行手术操作,术野不佳,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术后亦出现血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口内入路的不足,本研究在腔镜辅助下应用超声刀进行颌下腺切除,并与常规口外入路颌下腺切除的近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9期2021-09-22

  • 基于对NOD小鼠颌下腺RORγt、Foxp3及其mRNA调节探讨白芍总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对SS模型小鼠颌下腺Th17、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 γt mRNA、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白芍总苷治疗SS的可能作用机制。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选择8周龄的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n obese diabetes,NOD)小鼠24只,SPF级,购自上海斯莱克动物实验中心,合格证号:20130016000707。在无菌的恒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饲养。实验方案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件号(2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年3期2021-04-07

  •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471099)颌下腺位于下颌三角窝内,邻近面部重要的神经血管,如面动脉、面神经下颌缘支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影像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该部位病变被发现的越来越多,如慢性颌下腺炎、颌下腺导管结石、颌下腺囊肿、颌下淋巴结炎等,且均属于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颌下腺摘除术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治愈率高,但该部位手术风险较高,容易误伤周围血管、神经结构[1~2]。临床应积极探索更安全的手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手术美观度。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4期2021-02-24

  • 颌下腺质量和体积的实体体外检测
    00081)下颌下腺分泌的静止性唾液占全部静止性唾液的60%~65%,是人体的重要功能器官[1]。正常的下颌下腺质量和体积是维护下颌下腺功能的基本要素。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4相关唾液腺炎等炎性疾病患者下颌下腺明显增大,但功能反而下降,称之为病理性增大。文献中较少见关于正常下颌下腺质量的描述,且缺乏具体的研究数据[2]。本课题组曾采用CT容积重建法对下颌下腺的体积进行检测,建立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正常下颌下腺体积的参考值,已用于I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4

  • 颌下腺黏液囊肿1 例及文献复习
    而极少发生于下颌下腺。若发生于下颌下腺通常表现为一侧颈部颌下区的肿大,且与颈部其他以肿大为表现的疾病鉴别困难。现报道1 例下颌下腺来源囊肿的典型病例。1 病例报告患者,女,28 岁。以发现左侧下颌下区肿物3年为主诉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无意间发现肿物,无疼痛、进食肿胀等消长史,缓慢渐进性增大。否认结石病史,无相关外伤史及手术史。专科查体:左下颌下区稍膨隆,表面皮肤色质正常,局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深度触不及,质软,不可压缩,无触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12-07

  • 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
    441003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占下颌下腺病变较大比例,其中慢性下颌下腺炎约占下颌下腺疾病的25%~54%[1],大多由涎石等引起导管阻塞,继发感染或细菌逆行引发感染。其他较为常见病变包括急性炎症、良性腺体肥大、淋巴上皮病、放射性损伤等,原因复杂多样。对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超声有很好地适应证,对涎石的检出率高,可以发现不同部位的涎石及数目,也可对腺体进行超声评价,但超声对腺体功能的判断及部分病因的明确存在困难。本研究分析了观察到的下颌下腺非肿瘤性病变的声像

    甘肃医药 2020年8期2020-11-19

  • 颌下腺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等,近来利用下颌下腺瓣(SMGF)修复口腔黏膜缺损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SMGF是一种带蒂瓣,其以下颌下腺为基础,由面动脉供血。本研究对2010年1月—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住院的34例以SMGF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SMGF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1 对象与方法对34例以SMGF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随访时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10-28

  • 鼻咽癌IMRT前后唾液腺功能变化及与受照剂量的关系
    量照射,腮腺和颌下腺仍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导致不同程度的口干[2]。如何准确评价和预测鼻咽癌放疗后唾液腺损伤的严重程度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法是目前客观评价唾液腺功能状态的主要方法,不仅能观察唾液腺的位置、形态,还能早期判断和评价唾液腺的排泄和摄取功能,对唾液腺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3]。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接受IMRT 的鼻咽癌患者唾液腺损伤与受照射剂量的关系,以利于确定最佳的腮腺及颌下腺照射限制剂量。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7-10

  • 颌下腺神经鞘瘤超声误诊1例
    超声检查:右侧颌下腺探及一大小约3.9 cm×2.9 cm中低回声,界清,内回声欠均匀(图1A);CDFI于其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测得其中一支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为6.49 cm/s,舒张末期流速为2.94 cm/s,阻力指数为0.55(图1B)。初步诊断:右侧颌下腺实性病变(性质待定,不除外混合瘤)。于全身麻醉下行右颌下肿物切除术。术中见颌下腺实性肿块大小约4.5 cm×3.0 cm×2.5 cm,质中,边界清,包膜完整。术后病理诊断:(右颌下肿块)神经鞘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4-30

  • 改良小鼠胚胎下颌下腺的获取及其体外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
    (如肾、肺、下颌下腺等)中的具体发生及发展过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1-3]。最初对于这一过程的研究多是利用体内各发育阶段的器官进行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来进行观察,但体外切片染色具有切片难度较大、形态不易维持等缺点。随着体外器官培养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体外器官培养模型进行研究,便于直接地对相应器官上皮系统分支形态发生的具体过程进行连续地观察和干预[4]。下颌下腺是研究器官分支形态发生过程的重要模型,在小鼠胚胎中获取下颌下腺组织进行体外器官培养是一种重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4-14

  • 颌下腺移位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几家医院开展了颌下腺移位的护理研究,对颌下腺移位的护理还处在经验总结阶段。我科选择符合行颌下腺移位的初治鼻咽癌患者21例,对其行颌下腺移位,经过围手术期的特别护理,效果满意,现将颌下腺移位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符合行颌下腺移位的初治鼻咽癌患者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中位年龄42.7岁。入院后完善术前各项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ECT检查颌下腺分泌及排出功能正常,腺体内放射性分布均匀,两侧大致对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5

  • 颌下腺导管畸形伴多发结石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87%发生于下颌下腺,且多发于下颌下腺导管[1⁃2]。多数下颌下腺结石病例为单发结石,多发结石者约占15%~20%[3]。下颌下腺结石好发年龄在30~60岁[4]。结石位于腺体外导管者占60%~70%,位于腺门或腺内导管者占30%~40%[5]。已有研究报道的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最多有11枚[6],本病例报道1例罕见的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其结石数目多达32枚,结石位于下颌下腺导管畸形处,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49岁,因“无意中发现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2期2020-02-26

  • 颌下腺导管结巨大结石一例
    85%发生在下颌下腺;唾液腺结石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20~40 岁的年轻人更常见。病程短则几日,长则数年甚至数十年[1]。笔者于2019年1月收治1 例左侧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结石约2.2cm×0.8cm×1.5cm,重4.6g,视为巨大结石。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患者,女,19 岁,以左舌下区肿痛不适 10年余,近一周加重就诊。10年前发现左侧舌下肿肿痛不适,进食时肿胀和疼痛加重,口服消炎药物后症状缓解,近一年肿胀频繁增多,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8-03

  •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000]图1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 A.二维声像图; B.锥形束CT三维成像患者男,31岁,因“左侧颌下肿胀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左侧颌下腺肿大,质地略韧,轻度压痛,颌下腺导管口红肿,挤压颌下腺可见浓稠白色脓性分泌物。超声:左侧颌下腺略增大,约38.2 mm×18.9 mm,实质回声欠均匀,腺体内导管增宽,最大径约6.0 mm,管壁增厚;腺体内外导管交界处可见长弧形强回声,最大径约23.0 mm,后方伴声影(图1A);CDFI示腺体内血流信号增多。口腔锥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7期2019-08-01

  • 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在颌下腺切除手术中的意义
    神经下颌缘支在颌下腺切除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106例行颌下腺切除手术患者,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47例)与B组(59例)。A组采用不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手术, B组采用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手术,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率6.78%(4/59)明显低于A组的36.17%(17/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颌下腺;面神经;下颌缘支【Abstract】 Objective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9期2019-07-01

  • 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调控下颌下腺分泌的机制研究
    00081)下颌下腺作为三大唾液腺之一,其所分泌的唾液占静止性唾液的60%~65%,对维持摄食、味觉、抑制或杀灭病菌、保护口腔软组织及牙齿等起重要作用。全身性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又称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IgG4相关性疾病等,以及局部疾病如慢性下颌下腺炎、下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等,可引起腺体的分泌功能低下,严重者不仅有明显的口腔黏膜干燥,还可继发猖獗龋和念珠菌感染等。2018年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唾液低分泌与日本社区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3期2019-06-18

  • 小型猪颌下腺放射性损伤模型IVIM MRI及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损伤尤为多见。颌下腺作为三大唾液腺之一,唾液分泌量约占静息状态下唾液总量的70%[1],且其组织构成中的浆液性腺泡细胞对放射线敏感,多次放疗患者会因放射剂量的累积效应导致浆液性细胞发生急性凋亡[2],从而造成患者唾液腺功能降低和唾液量减少,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临床上应对颌下腺的放射性损伤给予足够的重视,准确客观地评价颌下腺的放射性损伤,有利于临床合理制定放疗计划,降低颌下腺的放射性损伤程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影像学评估手段中

    放射学实践 2019年4期2019-04-28

  • 残余颌下腺Wharton 导管内涎石复发的研究进展
    030001颌下腺Wharton导管属于颌下腺导管系统的一部分,起自颌下腺腺门,在下颌舌骨肌后缘转折斜向前内上方走行,最终开口于舌下肉阜。涎石症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一种涎腺疾病,好发于颌下腺,对位于颌下腺深部涎石或腺体纤维化已丧失功能者需行颌下腺切除术。经颌下切口入路是切除颌下腺的经典手术方法,但此术式除了造成术后瘢痕及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外还产生一些隐匿并发症[1],残余Wharton导管内涎石复发正是其中一种。这一并发症较为少见,目前缺乏广泛认知,但是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3-19

  • 小切口行颌下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276600)颌下腺良性肿瘤的切除,经典的术式是将瘤体与颌下腺一并切除,该法固然减少了肿瘤复发率,但缺点是永久丧失了一个唾液分泌器官,隐含着以后口干的可能。有报道采用保留颌下腺功能的部分切除术,即颌下腺肿瘤加部分腺体切除术,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在参考该作者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改用小切口行颌下腺部分切除术,亦顺利地完成手术,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颌下腺良性肿瘤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3期2019-02-11

  • 颌下腺良性肿瘤部分腺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成功,可推测下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可能也适合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治疗[2-4],这也更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对下颌下腺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的报道较少[5],其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优点也无较深入探讨。本研究针对下颌下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优势、适应证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下颌下腺原发良性肿瘤患者33例,患者经术前CT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初步诊断为下颌下腺良性肿瘤(图1)。分为2组,

    重庆医学 2018年33期2018-11-29

  • 颌下腺导管巨型结石一例
    85%发生在下颌下腺;唾液腺结石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多见。临床上常见的颌下腺导管结石多发于下颌第二磨牙之前至邻近导管开口处,成人发病率约为12‰[1]。研究[2]显示大多数颌下腺导管结石最大直径通常为5 mm。本科2017年5月收治1例左侧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结石约2.1 cm×0.8 cm×1.0 cm,为巨型结石,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为男性,26岁,以左侧舌下肿痛不适1周就诊。1周前发现左侧舌下肿痛不适,进食时肿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5期2018-10-10

  • 颌下腺导管癌的CT表现
    2.3%发生在颌下腺。由于颌下腺导管癌的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外有关该病CT表现的文献报道少见。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例颌下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颌下腺导管癌的CT表现特征,以期为临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供帮助。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7年8月本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颌下腺导管癌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9~76岁,平均56岁;病程 20d~1.5年,平均1.7个月;因颌下逐渐增大的质硬肿块而就诊8例,

    浙江医学 2018年9期2018-06-14

  • 颌下腺放线菌病1例
    CT平扫示左侧颌下腺软组织肿块(箭),约4 cm×3 cm,边界不清, CT值约49 HU; B.增强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箭); C.病理图光镜下见涎腺上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菌落(HE,×400)患者男,57岁,自觉左侧下颌区肿物5天,约核桃大小,伴吞咽疼痛,逐渐加重。查体:面部左右不对称,张口度三指,左颌下腺区可触及肿物,约4.0 cm×2.5 cm×2.0 cm,质硬,表面结节状,界清,活动尚可,压痛(+)。口腔检查:牙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5期2018-05-18

  • 高脂血症大鼠下颌下腺水通道蛋白2和4的表达
    状,这可能与下颌下腺的唾液分泌功能异常有关〔1〕。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类具有转运水和其他小分子可溶物的蛋白质家族,在唾液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QP2是唯一一种功能受控的AQP5,AQP5可能是AQP2表达的校准器〔2〕。高脂血症大鼠下颌下腺中AQP5的表达存在异常〔1〕,但AQP2 的表达是否随之改变还未阐明。AQP4可在细胞间快速转运水,且该作用受AQP4四聚体结构的阻碍〔3〕。AQP4在高脂血症患者下颌下腺的表达变化也不清楚。本实验观察高脂血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04-08

  • 俞光岩:IgG4相关唾液腺炎诊治,必须掌握这几个要诀
    健康人腮腺与下颌下腺的CT体积,建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腮腺和下颌下腺CT体积的正常值,用于下颌下腺和腮腺肿大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根据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和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年龄分组标准,将240例患者分为4组:<25岁(平均20.55岁),25~ 44岁(平均 31.42岁),45~ 59岁(平均51.60岁),≥60岁(平均68.60岁),每组各 60例(男女各30例)。使用容积再现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和体积测量。健康人腮腺和下颌下腺CT体积测量值如下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4期2018-03-28

  • 锥形束CT对下颌下腺窝解剖形态的分析研究
    CT)对成人下颌下腺窝解剖形态进行分析,为下颌磨牙区进行牙种植手术提供参考。选取88例下颌磨牙缺失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重建,在CBCT自带的DCTViewer软件上测量缺失牙冠状面中下颌下腺窝深度。结果显示下颌下腺窝在下颌磨牙区分布不同、凹陷深度不同,CBCT图像所测得下颌下腺窝深度符合正态性分布。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区存在下颌下腺窝者约占59.4%(38/64),凹陷深度为(1.46±0.69)mm;下颌第二磨牙区存在下颌下腺窝约为83.3%(30/36)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3-15

  • 原发性恶性颌下腺肿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241001)颌下腺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腮腺和颚腺,占涎腺肿瘤的第三位,其中原发性颌下腺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患者多以颌下区触及包块就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确诊的原发性颌下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2010年4月—2017年4月之间36例原发性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男性18例(50%),女性18例(50%),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患者术

    医药前沿 2018年3期2018-01-19

  • 乌梅喷雾剂对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的影响
    梅喷雾剂对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的影响。 方法 健康SPF级雄性6~7周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高、中、低乌梅喷雾剂组,每组各6只。电子直线加速器一次性18 Gy局部照射建立放射性颌下腺细胞损伤模型。于用药后第14天收集唾液,计算唾液流率,检测唾液生化指标。处死后摘取颌下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镜下观察颌下腺腺体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 用药后第14天,模型组及低、中、高浓度乌梅喷雾组大鼠体重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27期2017-10-23

  •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1001)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王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口腔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1)目的 探究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应用于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7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研究组29例。研究组行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颌下腺摘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2017-07-01

  •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诊断价值
    212300)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诊断价值胡高军1,张红琴2(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①医学影像科,②病理科,江苏 丹阳 212300)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GPA)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SGPA,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均为单发,右侧6例,左侧9例。根据肿块与颌下腺关系,将SGPA分为3型:颌下腺内实质型11例(73.3%),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病灶T2WI见更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06-10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究旨在对腮腺及颌下腺进行声辐射力脉冲(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成像,观察SS与非SS患者间腮腺及颌下腺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的差异,探讨ARFI成像诊断SS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具有口干或眼干症状患者64例。由2名主治或以上风湿免疫科医师依据2002年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5-11

  • 颌下腺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及文献复习
    2·病例报告·颌下腺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及文献复习时兆婷,王 芬,常 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颌下腺导管癌;超声;手术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一种较少见、具有侵袭性、发生于唾液腺的高度恶性肿瘤,由Kleinsasser等[1]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类似。国内有文献报道SDC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及腭腺的比例为4.5∶2.5∶1[2]。本

    肿瘤影像学 2016年4期2017-01-20

  • 颌下腺增龄性改变的MRI定量分析
    头颈部影像学▷颌下腺增龄性改变的MRI定量分析张红丽1,徐亮2,许建铭1,赵丹蕾2,李晓兵1,张继斌1,沈钧康2,田野2(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放射科,江苏 苏州215002;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215004)目的:探讨人类不同年龄组颌下腺的MRI体积、信号强度及ADC值增龄性变化的规律。方法:测量4个年龄组共300例受试者600侧正常颌下腺的体积、T1WI、T2WI和增强T1WI信号强度与ADC值。测量脑脊液的信号强度与ADC值作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2期2016-12-02

  • 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3.com)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邵 渊, 张少强, 白艳霞, 赵继元, 闫金凤, 姚小宝, 赵 谦, 刘利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安 710061;△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E-mail: LLF969@163.com)目的 探讨颌下腺导管结石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收集2008-01~2013-12诊断为颌下腺导管结石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结果 96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9期2016-04-03

  • 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检查分析
    程大保 邝平定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检查分析朱红霞 汤雷军 程大保 邝平定颌下腺慢性炎症比较少见,临床常误诊为恶性肿瘤,而颌下腺慢性炎症的正确诊断可避免部分不必要的颌下腺切除,目前国内外有关颌下腺慢性炎症CT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宁波市第四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20例颌下腺慢性炎症患者的CT检查表现,拟探讨和总结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检查诊断准确性,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至

    浙江医学 2015年2期2015-01-18

  •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
    1],通过自体颌下腺移植以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代替泪液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3]。血管化自体移植颌下腺难免要经历失神经和缺血再灌注过程,可能影响腺体的分泌功能[4]。缺血预适应能改善移植颌下腺的分泌功能[5],而目前缺血再灌注后颌下腺的损伤-应激反应尚缺乏研究。本实验建立了大鼠颌下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颌下腺的损伤及损伤-应激反应对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和材料健康的雄性Wistar大白鼠购于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12-16

  • 颌下腺导管结石术后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张群超,张 伟颌下腺由于导管内涎石阻塞以及常常继发的逆行性感染,会引起腺体破坏、腺体功能降低[1]。临床治疗一般是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往往不予重视。为此,我们对术后不同辅助治疗疗效进行了跟踪分析,旨在探讨术后降低复发率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49例为2010-2013年住院及门诊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龄23~56岁。病程2月~3年。患者症状主要表现。(1)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在进酸性食物,相关腺体肿大和剧烈胀痛;进食后,症状

    淮海医药 2014年5期2014-10-15

  • 内镜辅助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高频超声刀摘除颌下腺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48岁,平均35岁;混合瘤7例,慢性颌下腺炎4例,颌下腺表皮样囊肿1例。同时将13例行常规切口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8例,女5例;平均37岁;颌下腺混合瘤8例,慢性炎症5例。1.2 手术设备 Wolf鼻内窥镜一套,冷光源系统,高频超声刀。1.3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行颌下区CT检查及增强扫描。对于怀疑颌下腺肿瘤患者,在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5期2014-03-04

  •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众所周知,下颌下腺是三对大唾液腺之一,70%的唾液是由下颌下腺分泌的,属于典型的外分泌腺。2型糖尿病患者有典型的口渴症状,其产生与糖尿病病理导致下颌下腺组织损伤和外分泌功能下降有关[2]。目前研究表明下颌下腺颗粒曲管(Granular convoluted tubule,GCT)上皮细胞可以产生数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有些因子已完全达到激素的标准,这说明下颌下腺还有很重要的内分泌作用[3]。研究证实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组织产生的胰岛素(Insulin,IN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1-17

  • 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分析
    na)临床医学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分析张丽芝,张朋新,冯璐,关宏伟(大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病理科, 辽宁 大连 116011)目的探讨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病理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颌下腺MCL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归纳颌下腺MCL的病理特点。结果本例颌下腺经典型MCL由形态单一的小到中等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组成,弥漫排列,核形不规则,有的可见核裂,很像滤泡中心细胞,核分裂像易见,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12-26

  • 颌下腺内注射BTX-A时的解剖定位*
    现静息状态下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居三大唾液腺之最,在其腺体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能有效治疗多涎症[3]。但下颌下腺的位置不易触诊,即便在超声引导下也难做到精确定位,如果注射时定位不准确可产生局部或全身副作用。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大体解剖法对国人下颌下腺进行解剖定位,为临床应用BTX-A治疗多涎症提供较为精确的注射靶位。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甲醛固定2年以上的成人尸体10具(下颌下腺20例),其中男尸7具,女尸3具。1.2 大体解剖观察及测量 教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期2013-09-21

  •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颌下腺导管内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超声检查在颌下腺导管内结石诊断中的应用项秀丽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其导管全长50mm,外径2~4mm。导管细长,径路较远,且由后下再折向前上,走向曲折、黏液含量多、流动性差,而且偏向碱性,结石最为好发[1]。颌下腺导管内结石既往多依赖临床医师触诊及X线诊断,确诊率均不高。随着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颌下腺导管内结石诊断率明显提高。近年来,我院对50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患者进行了术前超声诊断,以准确、简便、快捷、

    浙江医学 2013年10期2013-04-19

  • 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21000)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张 辉(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五官科,江苏 徐州 221000)目的探讨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有效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间门诊收治的8例确诊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石部位和腺体功能选择导管取石术或下颌下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缓解,下颌下腺功能分泌正常。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导管结石复发,遂行二次下颌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2期2013-01-25

  •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超声表现1例
    岁。因发现右侧颌下腺区无痛性包块3d来我院就诊。双侧颌下腺超声检查:左、右侧颌下腺大小分别约4.1cm×1.9cm、4.2cm×2.5cm。右侧颌下腺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其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后伴声影,最大一范围约0.3cm×0.1cm (图1),部分强回声周围可见无回声围绕,右侧颌下腺近边缘处可见少许正常腺体回声;左侧颌下腺回声分布尚均匀。彩色多普勒示右侧颌下腺血流信号较对侧明显增多 (图2)。超声提示:双侧颌下腺增大,右侧颌下腺非均质性改变 (多形性腺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8期2013-01-06

  • 高频超声诊断颌下腺肿块的价值
    舒丽 周贵明颌下腺肿块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往往会表现为颌下腺区肿胀疼痛、触及结节等,但是缺乏特异性。超声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协助进行临床诊断。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病变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高频超声对颌下腺肿块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收集了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手术患者25例共25个肿瘤肿块,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超声检查采用美国ATL 5000

    药品评价 2012年33期2012-12-23

  •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 mRNA、EGF mRNA表达的影响
    位杂交法检测下颌下腺NGF mRNA、EGF mRNA表达的改变,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衰老对下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及何首乌饮抗下颌下腺衰老的作用机制,为下颌下腺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实验数据。1 资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 VT1000S振荡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Olympus光学显微镜(日本);实验大鼠购自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编号:605106。何首乌饮方剂由炙何首乌、怀牛膝、肉苁蓉、淫羊藿、丹参、茯苓组成(本院贾春华教授提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期2012-08-04

  • 大鼠颌下腺细胞降钙素的定位研究
    泛应用,人们在颌下腺中陆续发现或分离提取出3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或直接分泌入血,或随唾液进入消化道再由胃肠吸收入血,对多种组织和细胞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其中有些因子完全达到激素的标准,故有人提出颌下腺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双重功能。我们先前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到大鼠颌下腺内含有降钙素(calcitomin,C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1],这就意味着颌下腺能分泌降钙素,为了证实这一结果,我们设计了本实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8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2011-12-03

  •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
    仅10%发生于颌下腺[2],而目前国内外有关颌下腺多形性腺瘤CT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来38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拟探讨和总结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其CT诊断准确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8月~2010年7月临床与CT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38例,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38例中男13例,女25例(65.8%),年龄20~69岁,平均 40岁 。20~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6期2011-08-27

  • 衰老模型大鼠下颌下腺组织结构的改变
    衰老模型大鼠下颌下腺组织结构的改变葛志华 李俊玫 高福禄 王春艳目的 观察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方法 D-半乳糖诱导大鼠衰老模型,取下颌下腺制备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腺实质、脂肪和纤维间质的相对体积比。结果 正常组腺实质相对体积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脂肪和纤维间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D-半乳糖模型大鼠下颌下腺腺实质成分伴随衰老逐渐减少而被脂肪和纤维间质所替代。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组织结构下颌下腺为三

    河北医药 2010年6期2010-03-10

  • 颌下腺细胞 RyRs的表达与作用*
    要机制之一,而颌下腺细胞 RyRs亚型的表达及作用尚不清楚。本课题以野生型和 FKB P12.6基因敲除型 129小鼠为模型,采用 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研究了颌下腺组织与细胞RyRs的表达;通过给予野生型小鼠外源环腺苷二磷酸核糖 (cADPR),同时用 FKBP12.6基因敲除型小鼠研究了 cADPR、FKBP12.6对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小鼠颌下腺存在 RyR1、RyR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以 RyR2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年10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