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 强化感知

2018-05-18 10:47杨旺红
考试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时间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间的学习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直观教学、实际问题等方式来攻克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时间;教学活动

认识时间是小学低年级的一项重点内容,在一年级上册与二年级上册都有“认识时间”的内容。在一年级,学生学的是整点的认识,二年级则是重点学习时、分、秒。二年级的时间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的,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知识,因此,在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结合实际,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为学生创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对时间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时间则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时间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也很难建议基本的时间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丰富的教学时间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成为一种学生能够感知到的、形象的事例或数量,这样,学生就亲自去感受时间,体会到不同时间的长短区别,慢慢地,他们就就能对单位时间有一个准确的感知,学生的时间观念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对单位时间“1秒”和“1分”有一个充分的感知。在感知“1秒”时,可以让学生拿一个电子表或是小闹钟,也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向学生展示电子表,这样,电子表中的数字每变动一次,就是“1秒”的时间过去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时间的概念,笔者就让学生一起随着电子表的数字变化拍手,拍一下的时间就是“1秒”。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体会到1秒的长度。在引导学生体会“分”时,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比较多,可以先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一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也可以记录一分钟内跳绳数,还可以记录一下自己在一分钟内可以做多少道口算题。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学生对于“分”也有了较为充分的感知。

其次,教师要利用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长短。教师所涉及的活动要有层次性,内容和形式都要丰富,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活动要有顺序,可以先让学生体验“1秒”,再让他们体验“30秒”,最后体验“一分”,这样时间和活动就能充分结合起来,学生也就能够给利用具体的“量”来体会时间长短,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时间长短。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更好地感知时间,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并最终学会和掌握如何估算时间。

二、 借助道具,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在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中,多数都是10进率的,而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比较特殊,是60,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将一些直观学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理解时就会变得更为简单,更好地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笔者就将一个时钟带到了课堂上,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时钟,如果秒针走一圈,要经过多少小格,这个时候,分针走过了多少大格;如果分针走一圈,时针走过了几个大格。在本次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明白了1时就是60分,1分就是60秒。他们对时、分、秒的进率关系有了一个明确的掌握。在进行时间计算的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观察指针所转动经过的区域,这样,学生在解决起时间类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变得更为直观。钟表所表示的时间在局部区域存在周期性,但是当计算的某一时间超过一个计时周期时,计算时间的长度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时候,我们就可以将时间数轴引入教学中来,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时钟上的时刻,让它们一一对应,这样,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就能表示为“经过的时间”,这样,抽象的时间就会变得更直观,数轴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计算类的知识。

本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钟表和数轴,他们就会对时间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能够从中对时间的进率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单位换算与时间计算方面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他们对时间进率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 联系实际,提炼解题方法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因此,当学生掌握了与“时、分、秒”有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的问题,让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通过问题提炼出时间计算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题为例:小林早上7时40分离开家,7时50分到达学校,他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构建一个与问题相关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就能明白“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时刻”,利用这一模型,学生就能够轻松计算出所经过的时间。此外,教師也可以指导学生将数格子的方法应用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数一下钟表,看时针走过了几个小个子。学生都明白,一个小格子就是1分钟,只要数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此类题目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找到答案,而是要学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反思,并从中提炼出更多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逐渐变得更加开阔,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课堂教学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开设一些丰富的时间活动,将直观学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他们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提炼出更为丰富、全面的集体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赖艳.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4期.

[2]柳梦洁.意义学习促理解,扶放有度提效能——以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第10期.

[3]苏棉花.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3年第7期.

[4]张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海峡教学,2014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杨旺红,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漫湾小学。

猜你喜欢
时间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