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

2018-05-18 11:39邹惠娟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倾听习惯语文课堂培养

邹惠娟

摘 要 “倾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社会交往中“会听”是必要前提。在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这观点,对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的现状提出了问题,分析了问题所存在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130-02

一、引言

“倾听”就是用心地听,仔细地听,专心地听,它与思维集中、全神贯注、反思等技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倾听的最基本特征。“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本文意在发现影响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的因素,分析原因,并幫助他们克服障碍,树立认真倾听意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语文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听”放在首要位置。然而,作为小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倾听现状中,往往会有这些现象: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探究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倾听,“形”聚“神”却散。学生的“假认真”不能很好地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不能及时对所听内容做出整理、加工,不能针对所听内容进行思考。“说、读、写”的课堂教学,完全忽略了“听”在教学中占有的首要地位和“听”的重要性等。

三、分析影响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与学生自身

家庭教育方面:家中亲人过于溺爱或不够重视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被教育进行倾听,也没人帮忙指导他学着倾听,使得孩子从小就养成不爱听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怎么倾听,如何倾听。

学生自身:小学生本身自制能力差,好动,时常不耐心听别人讲话。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倾听的时候,如果旁边出现一个新事物是小学生没见过的,那么他就会把注意力转向了别处。再者多数小学生没有好的倾听的习惯,有些是因为长久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有些是对于课堂知识的不喜欢。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当

1.不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

“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都一味追求“合作、探究、发现”这一新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视了“说、读、写”的教学,却完全忽略了“听”在教学中所占的首要地位和“听”的重要性。甚至有些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不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而是根据自己一节课传授了多少知识来衡量。

2.闲话多,讲解枯燥乏味

课堂上,教师进行闲谈,不讲课本知识,唠叨话语过多,没有主次之分。另外教师的讲解过于枯燥乏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个自认为重要的问题,又或者讲一大堆的道理,这些都会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去听,反而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很啰嗦。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学生对倾听的不重视。

3.设置问题多或简

老师上课时设置的问题太多,学生抓不到问题主次,学生答完问题之后,老师也没有补充说明,这使得学生的倾听效果受阻。又或者老师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使学生失去了倾听的兴趣。

(三)课堂倾听的环境

学生课堂倾听的环境包括课桌环境、听课环境、座位环境。其中课桌环境包括琳琅满目的文具、书本等;听课环境包括教室外上体育课发出的吵闹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声、窗户外面的美景等,这些有可能成为干扰小学生课堂倾听的不良因素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倾听的习惯。

四、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建议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带头倾听,并要养成良好的倾听的习惯。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说话,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适当、真诚地评价学生,这将会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教师的认真的倾听和热情的鼓励,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模仿。

(二)各科任教师相互配合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倾听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各科任教师一起配合努力。在关注教学活动的同时,各科任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倾听习惯,关注孩子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倾听行为,及时提醒孩子。慢慢让这种“强制”行为成为孩子课堂学习习惯,最终让这种习惯转化为“倾听的内心需求”。

(三)净化学生倾听的环境

净化学生倾听的环境包括课桌环境、听课环境、座位环境。琳琅满目的文具、书本……教室外上体育课发出的吵闹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声、窗户外面的美景……这些有可能成为干扰小学生课堂倾听的不良因素。作为教师,碰到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先净化干扰源,切断了与干扰源的渠道,让学生认真倾听。再者小学生自控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同学管不住自己。因此,在排座位时,教师可以做到“动静”结合,把爱说话的同学与沉默寡言的同学搭配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影响,综合对方的性格。

(四)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1.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巧妙的运用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联系设置的问题,巧妙地利用自己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言语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或者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变化等激发小学生认真倾听的兴趣,使小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其次要把课堂知识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的画面,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倾听。比如把猜谜语、听儿歌、听故事、表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趣。

2.让学生明白倾听的意义,教其倾听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倾听要做到“五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3.课堂倾听要有意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倾听的有意训练有几种方法:①防不胜防法。②真诚赞扬法。③以身作则法。④持之以恒法。无论是哪种方法,也不论课堂还是课外,我们都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倾听能力,而且要坚持,久而久之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听”与“说”、“写”结合

检验学生是否有认真倾听,是否在有效倾听。这可以通过听后就问,听后再写,听后复述,听后记录等方式,通过练习,逐步培养小学生倾听的习惯。

五、结语

小学阶段是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关键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从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视角出发思考,理应重视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倾听习惯的培养。帮助小学生树立倾听意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堂倾听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习者也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立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J].教育,2016(8):00211.

[3]周杰.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倾听习惯语文课堂培养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注重倾听感受音乐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