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差异性教学措施

2018-05-18 11:39吴立华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差异教学因材施教小学数学

吴立华

摘 要 针对来自不同地区、家庭的100名学生调查之后,发现他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接受水平不一,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数学教学工作比较难展开,常常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得厌”的现象出现。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并列举了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差异性教学的一些措施,从而优化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243-01

一、差异性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的迫切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和智力正处于待开发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灵气、探究欲和想象力,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差异,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接受水平不一。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很大的改革,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其次思考该怎样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组织管理我们的课堂,实现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教学目标。所谓的差异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全局,从而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能实现每个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实施差异教学是必要且迫切的。早在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之后经过不断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引导,更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并且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潜力,能够让学生的发展更具有个性化特点。

二、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

(一)认知结构差异。认知结构,简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上,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我们班有些孩子知识掌握牢靠,知识框架构建得比较好,而有些孩子的知识遗忘比较严重,知识的记忆也呈现零散状态。正因为如此,有些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因为脑海中没有和这个新知识相关联的知识,因而无法产生积极的迁移现象。

(二)能力结构差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的一种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由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组成。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偏向,有的偏向代数解法,有的偏向几何解法等,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差异建立高质量课堂。

(三)情商差异。情商包括人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两个班有些孩子非常喜欢数学,乐于探索,乐于思考,而有的孩子则觉得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他们成绩不佳的原因。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得法,才能使教学形成合力,由此提高教学质量。

(四)智商差异。我国很多心理学家认為,智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几个基本因素的有效结合,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因素。在我们班,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还是挺大的,同样的知识,有的孩子接受的速度非常快,并且能快速地举一反三,而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就比较差,讲好几遍都不一定能够弄懂,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怎样照顾到全体孩子就非常值得思考。

三、差异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复习旧知,加强迁移。基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差异,让正迁移更好地发生,我们可以在课前提前复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案例1:在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事先复习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样就能把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上。

案例2: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通过教师演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再现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能利用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积极迁移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通过这样的复习巩固过程就能帮助原来部分学生完善认知结构,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正迁移。

(二)设置问题,碰撞火花。基于学生能力结构的差异,教学时我们可以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案例:第一个正方形里画了2个圈,以后每个正方形里画圈的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里的2倍,请问:第五个正方形里应该画几个圈?

师:看了这个问题,你能独立思考,尝试着解决吗?

生1:我采用的是画图法,第一个正方形画2个圈,那第二个就画4个圈,以此类推,得到第五个应该画32个圈。

生2:我采用了列表的方法,也得到了第五个正方形画32个圈。

生3:我是采用列式的方法做的:2×2×2×2×2=32(个)。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采用画图法,有的学生采用列表法,也有学生采用算数法。每个孩子的能力结构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在自己做出题目的同时还能欣赏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就能在交往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好好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然后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因材施教,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差异教学因材施教小学数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