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的学生

2018-05-26 03:12卓汉雄
师道(人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孩子教育学生

卓汉雄

前些时候,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文章,第一届的学生在微信上留言: “老师,你写了这么多文章,就不能写写当年的我们吗?”当时心里一阵悸动,由此便留下了念想。

季节已是深秋。午后,我紧闭书房的门扉,敞开宽大的窗户,眺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楼宇,还有那一江似练的澄江碧水。天蓝得深邃,没有一丝云。沉睡了多年的心海,无端地在此刻泛起了回忆的涟漪,历年学生的身姿和颦笑,争相拥着浮现在蔚蓝的天际,我竟一时莫名的激动,于是紧紧握住手中这支笔,把这奔涌的情感洪流即时倾注在笔端……

其实,当在篇首写下 “第一届学生”那几个字时,我心里是犹豫的。因为我踏入杏坛的第一年,有点特殊。我先在家乡当了半年的中学老师,之后以 “裸奔者”的姿态,抛弃了公职和所有档案材料,来到珠江水畔的一所村小做代课老师。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的第一届学生是有着两批学生的。

不论人生何种第一次,皆如生命中点燃的第一盏灯,总是令人长记不息的。就如我第一次踏上讲坛,虽然隔着时间的万水千山,但记忆却鲜明如印。刚迈出大学象牙塔的我,按地方教育局的分配,回到了离家十多公里的一所中学任教。初次走上讲坛时,迎着五十多个学生的炯炯目光,我感到一阵颤栗与惶恐。但也许本性比较适合“为人师表”吧,我很快地适应了这个角色,和那群孩子融为一体、相处甚好。

时光久远,和那些孩子之间泛起的细微涟漪,早已被岁月涂抹得不甚清晰。但其中让我一生永铭的,是那些孩子的情义与惜缘。当他们得知我要离开学校远走他方时,几乎每个孩子都来到我的宿舍与我作别。几个同学合伙,或买画、或买小工艺品赠送与我,以表他们的怀念之情、惜别之意。我接受着他们的馈赠,心里感动并彷徨着:一个只和他们相处半年的老师,他们竟如此情深,这也足见山村孩子心中素洁不染的纯朴本性了。素心相遇,爱意满怀,我和他们在时间的洪流里打了个照面,从此如秋鸿无信,终无联系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擦肩而过的缘分,却让我永远记挂。

当作为代课老师站在珠三角的村小讲台时,我遇见了我第一届的第二批学生。虽然中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但村小地处偏僻,春风未度。孩子们天真、活泼、淳朴、好动,但野性未泯,周礼不行。当时的我凭着刚毅的面孔,肃杀的眼神,尽显神圣不可攀之态。孩子们在我的高压之下,对我敬而远之,但也收敛了野性,柔顺了性情,成绩提升得很快。

这一批学生,倒是常见常熟的,因为他们大多是我现时学生的家长了。家访时和他们相谈,他们总是大声呵斥孩子: “想当年卓老师教我们时……”下面的赞美乃至恭维之词,总是让人感动。当年付出的情意与努力,都如在心灵上播撒的种子,它在岁月深处如莲花般地绽放在学生的心里,经年历时,都不能从他们心中抹去。

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届的小马。小马是个弃婴,其养父母收养他之后,视为已出,宠爱有加。但也由此埋下了祸根,当家中满足不了他的欲望时,他很快走上了偷窃之路。等到我和他父母联手对他教育时,已为时太晚,任何说教之言都不过是他冥顽不化的注脚。

偶然有一次,在广州少管所工作的同学探访我时,我突发奇想,何不把小马带到少管所去 “参观参观”呢?让他身临其境感受一下触犯法律的后果,或许对他有所触动。在 “春风不度”的少管所里,小马看到那些过早凋零的 “花朵”在接受身体劳役洗脱灵魂之耻时,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信誓旦旦说不再重蹈覆辙了。但没过多久,他又因偷窃进了派出所。望着他那冷漠的面孔,我伤心欲绝,心想,像这样怙恶不悛的劣童,能通过教化之路使他走向新生吗?他带着斑斑的劣迹毕业了。迩后常听到他的消息,有好的,也有坏的。但好的消息似乎愈来愈多……

几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携妻儿来到我家。那时我才知道,他已是一名实业家了,正经营着一个自己开创的公司。在交谈中,他噙着眼泪深情地向我道谢: “老师,您的真情我永不会忘记,去少管所 ‘参观’那次,我终生铭记在心……”

我心里感动着,原来所有的教诲,都不是白费的啊!历经时间的洗礼,教育总会爆发出其内在的教化潜质,完成一个人的精神蜕变。

教育具有恒久强大的力量,但面对残酷的命运和复杂的社会时,教育又显得那般脆弱不堪。有些事,我们永远是心有怜悯而无能为力的。严家兄弟的陈年往事,常让我感慨嘘唏。

严家兄弟家境贫寒,且屡遭不幸。哥哥天生残疾,左眼弱光斜视,双脚行走不便。雪上加霜的是,继母对他非常冷酷。他成绩优秀,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可说是天赋异禀,但因种种原因,他在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以后,我经常看见他踏着三轮车载着水果沿街叫卖。遇见他时,我总会跟他买上几斤。有时空闲,也会跟他聊上几句,询问一下近况。攀谈时,我感受到了他心态的颓唐和冷漠,正处青春华年的他,在苦难的折磨下已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但世人不怜,总会有几个市井无赖之徒,欺他行动不便,趁他不注意时拿他几个水果,然后撒腿就跑,空余他凄然泪下。在种种苦痛和不幸的倾轧下,他终在未过廿岁之时,自行决绝地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每念至此,我泪潸潸,心境难平。

严家弟弟也是我的学生。我不知道贫寒的家庭究竟给了他多少的磨难,但跟他哥哥相反,这些磨难并没有减损他对生活的顽强,他用乐观豁达的态度来对待这不公的世界。在班上,他从容自若地收集同学喝完水的塑料瓶,也总是从班上的垃圾桶中淘走可换钱的东西。困窘的命运阻挡不了他的鸿鹄之志,过人的天份加上坚如磐石的意志,他自小成绩优秀,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叩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之后又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我和他有过几次偶遇,见他活得健康、乐观且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虽然总有人揶揄他出身名校也不见得官运亨通或财源滚滚。但我想,以他的智慧和经受的磨练,对这些聒噪之言早已不甚在意了。因为,高迥的人生境界总能赋予人一颗豁达开朗的心。

蛰伏在这片土地已有二十三年之久,送走一届,迎来一批,春秋岁月就这样在学生的流转中悄然流逝。因为做班主任经常要去家访,所以对村中的道路、景物颇为熟悉。哪里有棵挺拔的木棉,哪里有株百年的老榕,我都知悉无遗。甚至于村中的家族派系,姓氏人口,我都知之甚详。当然,我最熟悉的还是这里的人。二十多年来的杏坛耕耘,我的学生如同我种下的一棵棵树,他们在这方土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让我这个异乡之人,也幸得一片绿荫遮蔽,如归故里了。

走在长长的教育阡陌上,那些已经成为社会主体的学生,让我有机会看到教育在经过岁月的淘洗、社会的浸染、生活的洗礼之后,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反之,在这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也透过学生现时在社会站立的姿势,窥视到教育的濡化功能是如何改变个体生命的人生轨迹与方向的。正是他们今昔的对照,使我知悉教师的尊严、教育的神圣、以及自身的价值。也正是历年的学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恒久与强大,也理性地认识到它的局限与绵薄。教育既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万能万灵的。

我的教育生涯仍在延展,我还会遇见许多有足够缘分的人,我的生命还会有很多机会和其它心灵碰撞砥砺、相融相生。

念想着,这一路的奔波,遇见了多少的福份和善缘啊!

猜你喜欢
孩子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