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学生活

2018-05-29 11:52谭琦
书摘 2018年2期
关键词:温泉午餐上学

☉谭琦

上学的目标是交一百个朋友

在中国,普遍觉得学习好是上学的目标:日本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岛国,但仍然出了不少世界级精英人物,考察国家面积与世界名人比例,抑或是国民教养程度,日本可算是名列前茅。而他们对于上学的目标却有不同的认知:不光是学习好,更是要交朋友。

开学典礼是4月7日,一年级的入学典礼是4月9日,入学典礼非常隆重,毕竟六年只有一次,不仅爸爸妈妈参加,爷爷奶奶也出席。家长们都排着队在校门口给孩子拍纪念照。

给孩子清理校服的时候,发现兜里装着一张歌词纸,标题是:“上学以后”。孩子说,那是他第一天上学的教材,在一年级入学典礼上要唱那首歌,已经练习和预演了。

《上学以后》是所有日本人都会唱的一首歌,多少年来,上学后首先学唱的就是这首歌,歌曲内容是一年级小学生的教育目标。

上学以后

能交上一百个朋友吗

要一百个人一起吃饭

在富士山顶吃饭团

啊唔 啊唔 啊唔

上学以后

能交上一百个朋友吗

要一百个人一起跑

绕着日本跑一圈

哐叽 哐叽 哐叽

上学以后

能交上一百个朋友吗

要一百个人一起笑

向世界挥手

哇哈 哇哈 哇哈

“上学以后,能交上一百个朋友吗?”这句话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努力目标。儿子说,他只会唱第一句,但感觉真的是非常好的目标。虽然他已经六年级了,但因为刚进这所学校,也算是新生。他将在这所国立小学度过第一年,也是他小学的最后一年,目标是交上一百个朋友。

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科书的学习只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掌握社会常识,积极参与扫除、配餐等各种活动,还有交友。

有个从上海来的五年级女生,妈妈是上海人,爸爸是日本人。妈妈习惯了中国式教育,只抓学习,在家里对孩子的学习盯得很紧。在她看来,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日后升学也会有好结果。这个女生的确学习成绩优异,但总挨老师批评,得不到学校的认可。家长被叫到学校面谈,原因是这个女生不积极参与扫除,也不主动交朋友。孩子妈非常不解——没想到,学习那么好却成了劣等生。她好奇地咨询了班主任,班主任告诉她,日本的学校注重综合培养,学习好是要肯定的,但不是唯一指标。比如,她的孩子对集体活动不关心,看到别人的毛巾掉了,认为不是自己的,就不去捡。

在日本,交友多是最受肯定的。儿子上课话多,爱接下茬,在中国是经常挨批的后进生,而到了日本,摇身一变,成了老师经常表扬的模范生,老师肯定他积极调节上课气氛,还对他表示感谢。因为活跃,交朋友就变得容易,老师就会认为这个学生具有凝聚力和领导才能。

国际班的主任老师曾经对我说,可能有些国家鼓励学生步调一致,但在日本的学校,做得和别人一样等于没做,只有做到和别人不一样才有可能得到认可。

可能有人会认为,那为什么日本人集体意识很强?其实,日本的集体意识是建立在个性的基础之上的,追求在集体中发挥个性,与集体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集体力量。

儿子一直坚持“先交朋友再学习”的观念,只是在中国不被肯定,到日本以后变得如鱼得水。高中毕业的时候,儿子已经有许多朋友了。

午餐也是教学

日本拥有悠久的便当历史,但学校提供午餐还是近几年事。

学校午餐叫“给食”,不是简单的吃饭,课表里写作“给食指导”。午餐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午餐课。

给食是学生自己配餐、送餐,由几个学生值班,每周换人。配餐的学生每人负责一种菜品,同学们端着午餐盘排队领餐。餐前洗手当然不在话下,所有学生还都要穿上白大褂的进餐服方可作业和进餐。家庭课中的筷子拿法和进餐礼仪也属于给食指导的内容。

配餐后会有些剩余,学生可以要求添加饭菜,但必须等到午餐开始40分钟以后,因此,吃得太快也不能提前加饭、加菜,鼓励细嚼慢咽,珍惜食物。

进餐的重要标准是不剩饭,叫“完食”,不吃干净,等于没完成作业。如果偏食同学剩下不喜欢吃的,那大家就都要等他们全部吃完。有个从菲律宾回日本的男生不爱吃香蕉,午餐有香蕉他就犯难,但直到他把香蕉吃完,老师才宣布午餐课结束。有学生因过敏不能摄取某些食物,那就要在入学时的健康问询表上注明。

对食物过敏的孩子,学校会为其单做午餐。例如,一个不能吃虾的学生遇到午餐有虾的日子,学校会这样安排:其他菜品都一样,只是虾有替代品,不会简单地去掉有虾的菜品,而且,替代品的营养程度与虾相当,如果有学生对多种食物过敏,哪怕一天遇到有三种,学校也会单做三种替代品。

如果午餐只是吃饭,那过敏学生自带便会更安全。然而,“给食”是课程,学校必须想方设法实施教育,所以才做得如此彻底。

每月的最后一天,学校会发来下月的午餐菜单,学校的菜单叫“献立表”,与普通菜单不同,写有菜品名称,还包括各种菜品所用食材的名称及其营养含量、用了哪些食材、分别产自哪里、每餐热量多少,也要注明蛋白质等营养指标。

日本的中小学是学生和老师一起用餐,内容是一样的。学生配餐的时候,老师会给予适当的作业指导。班主任和学生一起用餐也是彼此交流的机会。

交朋友应该也是在午餐时间,大家在教室吃饭,四个同学一桌,班主任每天和不同的学生一起吃饭。

作为教育内容的午餐指导还包括饭后收拾、清洗餐具、擦拭餐具后放到规定场所、擦桌子、垃圾分类等等。玻璃奶瓶放回奶箱由牛奶公司回收,餐巾纸放到可燃垃圾袋,饮料吸管等塑料垃圾放到塑料垃圾袋。塑料垃圾要冲洗干净后才能投入塑料垃圾袋,难以清理干净的垃圾投入可燃垃圾袋。餐厨垃圾属于可燃垃圾。

移动教室:把课堂移到校外

“移动教室”,顾名思义,就是把学校的课堂移到校外,就是校外学习。

移动教室是日本中小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配合社会课和理科课的教学,指走出校园,在现场观察研究,围绕环境、历史、职场等主题进行体验式学习。校外交通安全和防止食物中毒等也是移动教室的课题。

学艺附小从四年级开始就有移动教室,公立小学一般是五、六年级每年一次。

学艺附小的四、五年级移动教室是两晚三天,六年级是三晚四天,四年级移动教室在富浦,五年级在箱根,儿子六年级那年赶上去日光的鬼怒川温泉,为期四天。

虽说移动教室对儿子将是艰难的课程,移动教室不是旅游,而是课程,学习内容的准备一个月前就开始了,每个学生都领到了一本学校自编的资料集,包括移动教室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学完这些资料集之后,学生自己还要做一些调查学习。

本次移动教室宗旨如下:

1.遵守规定,同学间合作行动。

2.在集体生活中认识自己的责任,严格执行规定。

3.明确选题,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4.走访历史古迹,建立珍重日本文化遗产的意识。

5.在日光市及周边的环境之中,体味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6.通过步行日光深山让身心得到锻炼,进而懂得伙伴间相互鼓励的重要性。

日光移动教室包括一个叫作“自由时间”的学习内容,学校规定了一些主题:鱼和水、历史、日光雕、动物、日光木屐、鸟与植物、豆皮和羊羹、民间传说、岩石和温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选题,然后再围绕选题做调查学习。在移动教室的“自由时间”里按选题分组行动。

当时,儿子还不太明白各选题是什么意思,觉得温泉应该可以泡澡,就选定了温泉小组。其实,温泉选题与泡澡毫无关系,是要在充分学习温泉知识以后去移动教室实际接触温泉。温泉知识包括温泉的历史、种类、水质成分、功能、治病原理等等。

移动教室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写小论文,并发表演讲。演讲时要回答听众(老师、学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

去移动教室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温泉小组还算最简单的,动物小组要带观察仪器,而且在移动教室期间要起大早,因为人吃早饭的时候动物正活跃着。

移动教室有出发仪式,家长可以送行,我当然要积极参与。打扮好自己,做好早餐,和孩子吃了早餐,6点半出门,一起前往学校。两个行李包,一个背后驮者,一个前胸挂着。家长帮着拿不符合常识,孩子也不愿意。一共三辆巴士,儿子坐2号车。

出发仪式不算隆重,但也算正式,有校长讲话、领队老师讲话、保健医生讲话、学生代表发言。7点20分,大家准时上路了,校长同行,副校长在车外与大家挥手告别。

移动教室后的作业之一是写短歌,中国的语文课学读古诗词,但少有自己写古诗词的练习,而日本从小学开始就要学生按古典格式写诗歌。

“体谅文化”

有一天,我把冰箱里的樱桃分装在两个碗里,一个碗给了儿子,另一个碗在我手里,儿子马上看我手里的碗。我问:“你怀疑我的多?”他说,如果我的少,他就给我几个。其实我手里的那个碗是想留着第二天早上给他吃的。

到日本几个月后,儿子最大的进步是懂得体谅别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养成为别人着想的素质也是来日本上学的目的之一。

有位日本公司社长在他的博文中写道,他面试过中国人,当问到来日本感到最吃惊的事情,应聘者说,在日本的图书馆看到大家把书放回书架时都注意让别人能看到书的标题。开始社长还没明白什么意思,追问后才知,看到标题,找书就容易了。应聘者说,在他居住城市的图书馆,书都是乱放的,就连图书馆的管理员也不像日本这样按标题的音序排列书籍。

为别人着想在日本不仅是文化,更是行为规范。最近来日本的中国游客大幅度增加,于是,日本有了更多了解现在中国人的机会,普遍发问,中国有“为别人着想”和“行为规范”吗?电视报道刚开业的上海迪士尼也是充满了排队吵架、对着花坛撒尿、在垃圾桶旁边小便、用厕所的干燥机吹脚、用小刀在柱子上刻写“到此一游”等违反行为规范的场面,主播讽刺地说,看来似乎离迪士尼那个梦想之间还相差甚远。

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是这样对孩子们解释“体谅文化”的。

“为别人着想”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那具体怎么做就叫有体谅的能力,体谅的能力又是怎么养成的呢?

简单说吧,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培养体谅能力。《教育基本法》中写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格的形成”,体谅的能力是形成人格的必要条件。

日本的教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意识,都是积极主动地尽量做到与学生同化;日本服务做得好,完全基于为客户着想的素质。与他人同化也正是日本体谅文化的根本,为别人着想的素质可谓日本文化的重要特点。

猜你喜欢
温泉午餐上学
KAI BEPPU温泉酒店
井下午餐
大棱镜温泉
午餐
上学啦
露天温泉
温泉旅游记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