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要参战

2018-05-29 11:52汪涛
书摘 2018年2期
关键词:军事装备朝鲜战争鸭绿江

☉汪涛

1.战争的获益者是谁?

两伊战争炮火燃烧的八年,两伊自身没有胜利者,能从中得益的只是对双方都销售资源的人。人们或许知道他们在哪里,或许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即使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赢得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战术性胜利,他们从中得到什么呢?与付出成比例吗?美国没有公布第一次海湾战争全面的财务报表。但可以肯定的是:

以色列打赢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因为他们坚持做旁观者,甚至在其受到伊拉克莫名其妙的攻击后依然能够坚持做旁观者。他们因此得到大量军事援助,得到国际社会,甚至其过去死敌的同情。

中国打赢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因为中国借此顺利解除了此前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和封锁,还顺便销售了大量战争物质,赚得盆满钵满。不仅不用承担任何道义责任,甚至因成为旁观者而受到西方社会的一再感谢。

现在有很多争论朝鲜战争胜负和是否值得的问题。美国胜了吗?显然不是,南北朝鲜胜了吗?也不是。中国胜了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但是,绝对可以肯定打赢了朝鲜战争的却是日本。他们不仅打赢了,赢得盆满钵满,而且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副作用和因此而带来的历史包袱,因为日本是旁观者。这才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真正获得全胜的唯一战争。

2.美国:判断中国参战还是避免中国出兵

中国该不该去打朝鲜战争?当时中国多数高级领导人的确都不赞同去打这一场战争。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坚持,中国也许不会参战。那么这场战争中国参战盈亏如何呢?毛泽东为什么要认为“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害处极大”呢?他所考虑到的利益是什么?

中国参战是在战火烧到鸭绿江,已经开始直接触及中国边界时开始的。在这个点上是处于临界点,中国可以参战,也可以不参战。但美国当时并没有尽快向中国最充分地表明他不会触及中国的利益,当时他绝对有这个义务主动地、极为充分地消除中国的担忧,但美国没有这样做。并且麦克阿瑟在已经打到鸭绿江时,也没有公开的、充分的宣誓,以表明他不会单纯去追求更多战争胜利。如果没有美国这些主动、充分和公开的宣誓,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进一步打进中国领土。

有一个故事说当初兰德公司做了判断,中国会参战,但美国政府因为这个分析报告要价100万美元太贵了而没有去购买。这个故事真实与否其实并不重要,美国当时只是在判断中国是否会参战,但关键问题并不是去判断,而是他们是否希望中国参战。如果他们不希望,就应该按照主动避免中国参战的方式去做。如果他们希望中国参战,很简单,别说是故意刺激中国参战,只要他们什么都不做,其实就是在迫使中国参战。但美国当时是认为中国不可能参战,因此以为他们做什么事情,或不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

甚至于很多美国军方的人认为,只要充分地展示武力,就足以震慑中国不敢参战。因此,就不再需要费事做别的任何事情了。

但是,历史充分证明了如果想和平,必须充分做很多事情。展示武力是必要的,但寄希望于仅仅通过展示武力就足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看法已经为朝鲜战争所彻底否定。

美国总统罗斯福有句名言:“说话要和气,但手中要有大棒!”这句话也需要从另一个方面去理解,手中无论有多么强力的大棒,说话也一定要客气。如果你说话不客气,就不要怪他人不客气。当逼到他人连死都不怕的时候,也就没有任何东西好怕的了。

任何一方内部,甚至外部都有持各种各样观点和看法的势力,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做各种各样的努力。如果美国政府没有一个主导的、力避中国参战的全面工作计划,并且坚定和系统地执行这一计划,事实上就会任由各种各样的势力随意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历史的惨痛教训,战争是很容易被触发的。如果你不做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它,事实上就是在故意触发它,尤其大国之间的关系上更是如此。

有很多历史资料显示,当时的美国杜鲁门总统和其政府完全不希望中国出兵,美国民众也普遍不希望与中国开战,并且是希望麦克阿瑟只打一场有限的战争。但是迈克阿瑟并没有理会和执行美国政府的意图。尽管美国政府真的不希望中国参战,也并不愿意发生与中国的直接冲突,但它还是被美国或许是漫不经心、或许是人为主动地触发了。因此,并不是因为美国做了什么才导致中国参战,正是因为美国为避免中国参战什么都没做,并任由前线指挥官随意发挥,才迫使中国不得不参战。

如果战线是停止在三八线,甚至于是严格停止在距离鸭绿江哪怕几十公里的范围之外,中国无论如何是没有理由和可能直接参战的。

3.毛泽东为什么认为应当参战

如果仅仅是为参战而参战,完全不考虑从中得到的究竟是什么的话,这场战争对中国也是不值得的。

毛泽东并没有将他是如何计算参战利益得失的分析告之世人。显然,我们只有看看中国参战后实际所得到的东西,尤其是中国通过此战去主动追求得到的东西,才会理解毛泽东对为什么要参战的盈亏计算,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害处极大”。

(1)中国将战线推回到了三八线,这在当时使中国获得了四百多公里的战略缓冲区。当时紧挨着鸭绿江的东北是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如果敌方的战线推到鸭绿江,中国就没法安心地搞建设了。中国并没有为自己设定过高的、尤其是根本不属于自己利益范围的战争目标。该战争之所以最后稳定在三八线,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三八线以南并非属于中国的利益目标。能得到则得到,得不到或代价太大则绝不去强求。

(2)通过朝鲜战争,中国得到大量的、可装备一百多个师的苏联军事装备。这些军事装备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或接近最先进的军事装备。使中国的武器装备水平突然间提升到了世界先进行列。中方对苏联的军事装备要求狮子大开口,显然已经远远不止是为打朝鲜战争所需要,而是已经足以支撑整个中国所有国境线上,甚至包括与苏联接壤的国境线上安全需要了。这使新中国成立后马上获得了可以支持较长时间国防安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虽然这些军事装备需要付钱,但如果没有朝鲜战争,中国根本连买如此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机会都没有。相比之下,伊拉克在两伊战争结束后也获得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萨达姆没有用它作为自己国家安全的基础去发展经济,而是继续用它来侵略科威特,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自从朝鲜战争之后,中国自身至今再无大的国家间战争发生。打得一拳开,省得百拳来,要打,就打出一百年的和平。

(3)最重要的是,任何战争胜利的精神成就都只是暂时的,中国并没有太过于沉溺于这上面,而是利用这种精神胜利的成就不仅获得了大量苏联的军事援助,而且获得了156项重点工程的经济建设援助。这使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迅速地全面建立了现代工业的基本体系。相比之下,越南在越战胜利后并没有快速将其转变成自己经济建设的雄厚基础,而是沉溺于战争胜利的精神成就继续对柬埔寨用兵,错失了当时良好的经济发展机遇,使自己转入经济建设的时间延后了十多年。

(4)朝鲜战争虽然有其当时南北朝鲜内在因素的基础,但事实上是斯大林因其试图维持其在中国东北权益而故意触发的。他明知北朝鲜打不赢却鼓励其发起对南朝鲜的进攻。其意图在于当美韩军队打回到鸭绿江边时,斯大林也是断定中国不敢出兵,从而不得不依赖苏联维持在东北的安全,使其势力继续在东北存在。当时只有毛泽东等极少的中共领导人深知这一点,但却苦于无法明说。志愿军将美国势力打回了三八线,由此完全维护了中国东北的所有主权。美国被斯大林利用了,但毛泽东却没有。美国之所以被斯大林利用,关键问题并不是他们没有像毛泽东那样与斯大林当面谈过,而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就算要打,至少也得算清楚到底要打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一个可以盈利的战争投资,打到什么程度将会亏本。

毛泽东一生所打的仗,大致上都是精确算计了盈亏的。尽管对经济建设方面能力不足,但对亏本的战争买卖,毛泽东从来不会去做,或至少明确知道会亏损后就会立即止损而收手。他绝不是仅仅为了战争本身的胜利荣耀而进行战争的人。一切战争胜利的荣耀本身无论多么耀眼,都只是过眼云烟。无论是他“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地打过长江,还是在多次边界战争中令人惊讶地迅速收手,并主动撤回。无论是迅速夺取海南岛、大陈群岛,还是留下近在咫尺的金门不再去攻取,甚至宁愿因此而留下金门战役全军覆灭的惨败耻辱不去洗刷……他都是充分考虑和计算战争投资最终收益后,才做出战争决策的人。

朝鲜战争中国胜利了吗?如果我们能理解毛泽东为什么要参战就会明白,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多么的愚蠢。毛泽东参战是为了这场战争本身的胜负吗?那跟中国自身利益有什么关系?如果今天美国还在提这个问题,就表明直到今天都还没搞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也完全没搞明白毛泽东为什么要参战。

猜你喜欢
军事装备朝鲜战争鸭绿江
把眼睛“搬”给军事装备
《鸭绿江》杂志经典插画巡礼之二十三
当年跨过鸭绿江
军事装备管理系统信息化变革规划设计分析
光纤传感器在军事装备腐蚀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朝鲜战争中的心理较量
66年前的那场战争
关于军事装备运输性问题的研究
美丽的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