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演讲呈现出浩荡学养之气

2018-05-29 08:49邓海建
求学·素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张老学养事关

邓海建

近期,“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现年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古生物学家张弥曼与其他四位女科学家共同获此殊荣。颁奖典礼上,这位82岁的老科学家惊艳全场:在她的5分钟演讲中分别出现了法语、英语、汉语、俄语、瑞典语等5国语言。全程即兴无稿、诙谐幽默自然,简短发言赢得数次掌声。

有几个细节颇为温暖:在感谢自己早期导师时,张老分别用俄语和瑞典语读出他们的名字;感言最后,她特意感谢了女儿对自己矢志科研而“从未有任何抱怨”;发表完获奖感言后,张老居然连奖杯也忘了拿。谦卑平和的仪态、初心不染的学风,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质地与水准。当然,很多人也记住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她撰写的颁奖辞——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优雅是做学问者的“标配”。从沈从文到鲁迅、从钱钟书到杨绛……各自风流,各自优雅。社会科学如此,自然科学亦不例外。从钱学森到茅以升、从邓稼先到钱三强……各有锋芒,各有光芒。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中国学人的3种气质:一曰沉潜,守得住寒苦、耐得住寂寞,扬名立万也好,默默无闻也罢,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二曰温暖,不把学问做死、不将人品降格,学术成为人生旨趣,研究化为生平乐事,懂情趣,更懂得生活;三曰開放,身在方寸间,心在苍穹下,既会饮马砍柴,亦能逐鹿天涯,拥包容之心,奉多元之行。

前些日,科学家霍金离世后,全球学界亦在反思学养这个普遍性话题。对中国来说,我们培养怎样的科学家、为人类贡献怎样的大学者,事关中国科研的硬实力,事关中国学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事关全球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文明进程。

张弥曼不算“学界明星”,所专注的古生物学等领域亦非热门。但是,很少人知道:有一条远古时代的鱼,以她的名字命名;有一本全球古生物论文合集,以她的名义出版。更多人领略到的是,有一种中国学者的标志性优雅以她的风格让世界惊艳。当我们纠结于被更改的调查数据、被撤销的学术论文时,思考中国学者的浩荡之气、优雅之源,是反省与补救,亦是传承与张扬。(摘自光明网)

【素材点拨】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大抵就是浩荡的学养之气。套用流行的说法,对学者来说,“颜值”是学历,“气质”则是学养。芳华易逝,浩气永驻,老学者身上散发的人性之光与其说是人生阅历的磨砺淘洗,不如说是学识涵养的千锤百炼。

猜你喜欢
张老学养事关
只回答一个问题
社区治理 检察赋能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文献馆员之解读
事关裸体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
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