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类型及应对策略

2018-05-29 09:25吴玉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青春期

吴玉花

〔摘要〕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亲子冲突明显增多的时期。在日常家庭互动中,亲子冲突主要有四种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引发的亲子冲突、情绪失控引发的亲子冲突、价值观不同引发的亲子冲突,以及生活方式不同引发的亲子冲突。针对不同类型的冲突探索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能够丰富亲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亲子教育;青春期;亲子冲突;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4-0072-04

青春期的孩子正面临着内部生理心理发育和外部学业压力陡增的多重挑战,情绪波动大,有时连他们自己都难以说清缘由。他们渴望獨立又难以脱离对成人的依赖,当他们感受到个人自我同一性所表现的形式被否定时,便会以野兽突然被困捍卫其生命般地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来进行抵抗,这种情况通常会被家长定义为叛逆行为。其实,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与支持。我国家庭教育也一直受到重视,但在任何职业都需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今天,家长仍然属于天然职业状态,很多家长既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也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面对青春期孩子的突然变化,他们束手无策。诸多原因导致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概率急剧上升,青春期亲子冲突引发的惨痛个案不断见诸社会新闻的首页,令人痛心。

青春期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生青春期亲子冲突,又该如何应对?笔者将近年来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家庭教育指导中的成功个案进行分类整理,概述了青春期亲子冲突的主要类型及应对策略,期望对亲子冲突的预防和亲子冲突发生后的干预有所帮助。

一、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引发的亲子冲突

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现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呈现两种比较极端的思潮。一种是基于现代快乐赏识教育背景的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猫妈猫爸思潮。另一种是在传统规则教育影响下构建的虎妈狼爸思潮。应该说,两种均有合理的因素,但同时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父母双方各执一词,形成教养方式上的冲突,从而引发亲子冲突,已经成为亲子冲突的一种新的形式。这种教养方式不同引发的亲子冲突具体表现为,一方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另一方在潜意识甚至言语行为层面予以否定。孩子的反应自然是不知所措,继而选择对自己有利一方的意见,而与另一方发生冲突。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会对规则教育的一方对抗,倾向于快乐赏识一方。而学校社会都是在一定的规则系统中运行的,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自然会出现适应的问题。

案例:小张高三了,却在一个寒冬的雨天只穿一件卫衣离家出走了,父母为此来求助。父亲埋怨都是妈妈一味关心、尊重让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他想找到孩子后要让他一个人独自在外租房,让他尝尝生活的艰难滋味。母亲显然反对父亲这一做法,理由是孩子要关心爱护。而我了解到这位高三男生离家出走,竟然是因为学校要求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早读。

应对策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家长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

首先,请来访的高三家长讲述家庭教育的常态。当父亲对孩子提要求,孩子有情绪时,母亲就会选择劝父亲的方式试图化解父子间的冲突。

其次,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冲突现场,让母亲体验孩子的感受。我请规则教育思想主导的父亲选择一个场景严格要求儿子,我扮演母亲,站在一旁对父亲的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母亲扮演儿子谈感受。当我代表母亲对父亲的教育提出异议时,代表儿子的母亲谈了她的感受:“我感觉很烦,他(父亲)又在喋喋不休地提要求了。此刻我感受有些激动,甚至有些讨厌。他们(父母)的意见又不一致,觉得有些困惑,不知道怎么办?”本色出演的父亲有些忿忿不平地谈了感受:“每次我在教育孩子,她(母亲)都来干扰,感觉很烦,也很无奈。”

最后,重塑沟通模式,再次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体验。父亲再次对着儿子提出严格的要求。我(扮演母亲)走到孩子(母亲扮演)身边,与“孩子”并排站立,面向父亲,拍着“孩子”的后背。“孩子”的感受是觉得不再是孤立的,“妈妈”给予的关爱已经感受到。“妈妈”兼顾着“孩子”和爸爸的感受说:“我觉得爸爸对你提出的要求是对的,可能爸爸有些心急,所以话说得有些重。”“孩子”谈了此刻的感受:“感觉舒服多了。他们两个人不再扯了,感觉爸爸也不再那么讨厌了。心情也舒服多了。”此刻,父亲的表情也柔和了很多,他感受到来自妻子的支持。

梳理: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直接导致孩子认知上的困扰,从而引起家庭教育系统动力的消减。因此干预的思路应该从父母的教育思想如何保持一致性上入手。

二、情绪失控引发的亲子冲突

亲子冲突有时不一定有实质性的问题和矛盾,而仅仅是当时双方都处于情绪状态。负向情绪会让双方产生言语或肢体上的对抗,造成亲人间的相互伤害。曾经有一个高二男生总结过师长沟通的三部曲:前三分钟轻声细语好好说话,三到五分钟提高音量下指令,五分钟以后直接批评指责吼叫甚至拳脚相加,确实总结得很经典。

很多父母一开始都想好好说话,却在不知不觉间情绪失控。殊不知,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出现负向情绪,如果父母不能及时觉察和管理,其实质是父母的内心能量开始下降,而无法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无法和孩子好好说话,因此父母需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利用父母的权威以势压人。

案例:一位高二男生的母亲在我的工作室里哭诉:“我是他(丈夫)最爱的女人,但是儿子和我发生肢体冲突时,他竟然不帮助我。”显然,这位母亲直到在我工作室时还处于情绪状态。于是,我将家庭角色关系呈现在她面前:“作为妻子,你是他最爱的女人;作为父亲,儿子无疑也是他最爱的人之一。面对最爱的女人,最爱的儿子。你让他如何选择?如果他和儿子发生冲突,你会怎么选?”儿子来我工作室时,指着脚上的伤口:“这是我妈用刀造成的。”这个家庭母子之间因情绪对抗无法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儿子现在一个人租房在外独自生活。

应对策略:提醒父母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通过及时叫停,说出自己的感受,各自处理好情绪再做理性的思辨,最后重新进行沟通。

首先,亲子双方有不舒服的感受出现时,请家长叫停,暂时停止沟通。语言上可以如此表述:孩子,爸爸妈妈感受到你有些不舒服,可能你也感受到我们有些情绪。我们都停一下,各自思考一下,可能我们的表现都有一些地方不妥,我们各自冷静后想一想,想明白了我们再一次沟通。

其次,亲子双方回到各自的空间进行梳理。作为父母在冷处理环节不能冷落了孩子。父母此时可以给孩子送上热水和喜欢的食物,同时告诉孩子,不要着急,可以慢慢思考,鼓励孩子将自己和父母的言行不合理处指出来,并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感觉都表达出来以后再一起交流。父母也一样冷静思考自己和孩子言行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把感受也在纸上表达出来。

再次,双方互换纸条,在互换时,父母要主动感谢孩子能将想法表达出来,协助孩子建立接纳、感恩的意识。阅读时请针对对方提出的不合理的地方做自省。本环节,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与事实有出入,父母不要指责,可以以“我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这样理解肯定有你的理由,能告诉我理由吗?”等句式接纳并鼓励孩子,使双方沟通能进一步深入。

最后,亲子双方就对方表达的理解和感受,在接下来的互动中分别制定双方行为改变的具体策略。从感受对方因为自己的建议而改变中汲取力量,增强家庭动力,促进家庭建设。

梳理:家庭动力与亲子沟通模式息息相关。处于负向情绪状态如果继续沟通,会造成亲子对抗,对抗除了使关系走向对立,还使双方将力量用于对抗,家庭动力也因此处于下降状态。父母觉察自己已经处于情绪状态时,要学会叫停。叫停的实质是使双方关系不要走向对抗,回归理性思考。通过理性思考,亲子关系回复和谐,家庭动力恢复。在最后环节,亲子双方能感受对方的建议,并表达感激,如果能为对方的诚恳叫好,亲子双方会从对方的肯定中汲取力量,家庭关系会趋向建设性,家庭动力会因此上升。

三、价值观不同引发的亲子冲突

青春期在形成自我统一性的同时,也在形成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每一个生命个体其独特性也体现于此。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而父母却不一定能及时跟上,有些父母还在用一些老观点要求孩子,甚至依然认为孩子是自己带到这个世界的,应该听从于自己。父母如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亲子冲突就必然会发生。

孩子与父母价值观冲突的实质,是反抗父母剥夺他们选择的自由和权力。亲子对抗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孩子激烈抵抗,与父母抵抗到底,双方走向对立,家庭陷入斗争中;一种是孩子屈从于父母,但是将委屈和不满埋在心底,从而以消极的情绪对待生活。

案例:有一次一位高二的男生打我电话预约。预约的事由就是高中文理分科的问题。家长建议他选择理科,理由是理科以后就业比较容易。为此发生了冲突,致使他感到焦躁和烦恼,甚至有放弃学业的想法。落座之后,我没有谈自己所谓的价值观,告诉他不会替他做选择,因为这是他人生的方向性选择。但是我会协助他进行梳理,以便明白自己的选择以及为何如此选择。他显然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之前师长带给他的是一个结果以及他们认为的所谓正确的理由。

我引导他思考两个问题:其一,你希望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其二,你的思维特点是怎样的,是理性严谨的,还是感性跳跃的。我让他回去好好思考,不要急着做决定。他思考了一天后打我电话告知他的选择:他决定读文科,他希望成为余秋雨那样的人。孩子后来选择读传媒,现在是浙江传媒学院双语播音专业大四的学生。

应对策略: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想法,实现“价值观调频”,通过书信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实现“价值观渗透”。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树立终身学习与成长的观念。

第一,家长要学会进入孩子的思维框架思考。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父母会感受到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但父母更要认识到孩子有自己的见解是独立的表现,我们要为之感到欣喜,并且为孩子迈出独立的第一步,祝福叫好。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希望孩子不要犯错,希望孩子的人生之路一路顺畅。因此当与孩子出现价值观的冲突时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所谓的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这样自然会使冲突升级。此时父母最好的做法是请孩子谈谈他们这样想的理由,父母在倾听中了解孩子价值观形成的缘由。这样深入的交流会让家长自觉地进入孩子的思维框架。父母不仅了解了孩子的观点,更可贵的是了解孩子的思维体系。如果孩子思维体系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家长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孩子是能接受的。思维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得到改写,孩子合理的观点或者相对正确的价值观就随着建立。

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价值观调频”的过程。借助“价值观调频”的互动体验,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了解,增加了彼此的接纳与尊重,进而推动亲子之间的和谐。这样,一次“价值观对决”可能引发的亲子冲突事件就变成亲子间建立心理链接的契机。

第二,家长要学会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实现与孩子生命的共同成长。家风或是家庭智慧的传承,是许多家长所渴望的。然而青春期亲子间会出现一段来自孩子的屏蔽期。孩子关上房门,用哼哼哈嘿来应对父母的沟通愿望。这让家长很抓狂,我的工作室里因为这个问题求助的家长不在少数。

父母希望有所引导,孩子屏蔽来自父母的引导,这是当前青春期亲子教育的一个典型的问题。我们建议父母采用变式沟通,通过书信便签等方式软介入,避免用面对面沟通带给孩子说教唠叨的弊端。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成就感需要,父母可以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孩子探讨,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孩子认识到父母也有需要协助的时候,通过发生在父母身上的现实问题让孩子知道父母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通过家庭的智慧众筹,解决问题,让孩子体验协助父母带给他们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过自身努力解决的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分享给孩子。这样可以实现生命的共同成长。

第三,家长要学会借助孩子的问题成长。青春期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时期,各种问题冲突会在这一时期爆发,很多家长不知所措甚至感到害怕。如果说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那父母的价值感如何体现,父母就很难在为人父母这个层面上得到成长。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成长中的问题,孩子每一个问题的发生都是父母成长的机会。可以说,每一对父母的成长都是借助孩子的问题成长。婴幼儿时期,孩子吃喝拉撒睡的需要培养了父母的耐心和责任感。童年时期孩子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让父母学会陪伴和引导。青春期也不例外,孩子用他们的对抗和所谓的叛逆来青涩地表达他们在成长。父母此刻通过和孩子一起面对内心的冲突,也完善了我们的成熟稳重,使中年的我们学会克制,学会慈爱,学会稳重。

梳理:价值观的不同是孩子成为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以自己独立的姿态生活在世界上。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会精彩纷呈。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青春期,父母唯有尊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使青春不断活力四射,而且魅力无穷。

四、生活方式不同引发的亲子冲突

“你不要梳这样的发型!”“我就喜欢这样做!”“你早点睡!”“知道啦,啰嗦!”这样的对话在家庭中经常发生。青春期这样的状况更趋向频繁。众所周知,青春期的重要他人不再是父母和师长,朋辈成为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他人。因此,家庭生活模式被弱化,而朋辈生活模式的影响力则在不断增强。如果父母固守自己的模式,就难以避免会产生亲子冲突。

案例:有一位高一女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前来咨询。她的穿衣打扮很挑战我的审美。耳朵上布满闪眼的饰品,头发是五颜六色,在发胶作用下张扬地随心所欲四面八方生长着。一个典型的杀马特。原本可爱的青春笑脸变得有些风尘味。我没有评价她的外貌,而是询问她喜欢的明星。因为从她的打扮可以看出她应该是一个追星族。果然,她将桀骜不驯时的谢霆锋作为自己的偶像。我从她喜欢的明星谈起,谈到谢霆锋为替父亲还账没日没夜地工作,谈到谢霆锋被歌迷误解在台上摔吉他被负面报道抨击。她也谈到谢霆锋为了作好一首曲子不停修改。渐渐地女孩开始明白学明星不是从外貌学而是要学习偶像内在的东西。

信任关系建立后我也对她的打扮作了评价:这身打扮如果在舞台上在聚光灯下会很炫,但是在生活中非但没有美的感觉,还把她的美掩盖了,有点可惜。

应对策略:不急于对孩子的成长模式发表见解,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孩子进行协商,甚至与孩子肩并肩探索,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一,父母要欣赏新和异,学会求同存异。朋辈关系日趋重要,家庭的影响力就相对被弱化。探求新鲜事物是青春期孩子活力和能量释放的体现之一。父母要以欣赏的眼光积极看待孩子的这些变化。学会欣赏孩子的新和异,这样会使孩子愿意将变化自然表现。父母开放包容的心态会有利于亲子之间进行“双赢”协商。否则孩子会避开你独自去进行青春期的冒险。没有父母的引领,亲子间的关系有可能走向疏离,青春期会成为风险期。

第二,父母要拒绝怪和丑,温和地引导主流审美。青春期不成熟的认知自然会让孩子将一些怪和丑当作新和异,但这种认识有可能只是青春期孩子的一时兴起或纯粹只是模仿他人,父母不必过度担忧。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将主流审美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美的东西,孩子是不会拒绝的。

第三,父母要与孩子肩并肩探索,让生活成为教育的资源。青春期孩子逐渐开始学习独自启航,父母要学习体面地退出。当然父母也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与孩子在一起,那就是学习调整自己的脚步,与孩子肩并肩探索。

有一次与孩子聊天时,孩子说起他正在做的一个规划,这个规划关系到实验室一年的生计。从孩子谈话中我能感受到这个任务对他来讲富有挑战。

我和他爸爸谈起这件事,希望他能与孩子谈谈。爸爸利用一个月时间看了一本与孩子专业有关的书籍后和孩子进行了对话。爸爸:“孩子,我从妈妈那儿得知你最近在做一个规划,爸爸尽管在专业上无法引领你。但是作为父亲始终有一种踮起脚尖也想靠近你的愿望。所以最近看了一本与你专业有关的书籍,列了几个建议,不一定能从实质上帮到你,但是也是做爸爸的一点心意。”“爸爸,你别这么说。你和妈妈带给我的一定是对我有用的,你们的视点可能是我的盲点。”儿子电话那头如是回答。親子间肩并肩的探索会使双方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维度实现共同的成长。

梳理:孩子选择与父母不同的方式生活是孩子成长的开始,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冲突,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课题。父母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对这些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解读之后,就会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欣赏孩子的新和异,对丑和怪给出自己的意见即可,只要对孩子健康没有影响,那些杀马特式的非主流审美一定会在经过社会主流审美的评价下得到调整,进入我们期待的主流审美中来的。对于孩子来讲,这只是一个假以时日的问题。

青春期冲突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调频过程,在冲突中亲子间的思维得到碰撞,观念得到提升,关系实现由表及里的改善。父母只要意识到青春期冲突是一个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每一个个体成长中的必然经历,那么就不会抓狂愤怒。为人父母们请谨记:做工作,我们是专业的,所以我们应对自如;当父母,我们是业余的,所以唯有不断学习。我们如果能把亲子间的每一个冲突都当作孩子给予父母成长的课题,那我们一定会心存感激,接受孩子给我们的挑战,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做父母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兰溪市曙光学校,金华,321100)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青春期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