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灼灼芳华

2018-05-29 08:49万安
求学·素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廖俊波速写标签

万安

2017年度的“感动中国”,在向我们传递时代的温暖的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小与大的大义与智慧:将自身的私利看小,简单地生活;将国家的利益看大,知恩厚报。纵观“感动中国”的各个人物,我们发现,他们理智地认清了小与大的关系,进而让平凡的躯体发出光芒,最后感动了中国。

情怀: 用赤子之心筑起灵魂的高塔

他们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为中国、为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获奖人 卢永根

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钱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是党培养了我,把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我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辞: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人物标签 家国情怀

人物速写:

卢永根教授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出,并将自己的遗体也捐给了医学事业,赤裸而来,赤裸而去,不带走一丝一毫。他将个人的享受——老式的家具,清简的生活看小;他将国家看大,“国家要强大,不把教育搞起来是不行的”;他更把家国情怀看大,“一个科学家必须是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的深明大义,他们的贡献,让他们成了中国迅猛发展的中流砥柱。

获奖人 卓嘎和央宗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年至1996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我们如果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颁奖辞: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住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人物标签 爱国情怀

人物速写:

你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做同一件事吗?你会每天把国旗带在身上吗?你可以为了保护国土而坚守在气候恶劣、时有动乱的边境吗?面对这些,多数人望而生畏,但有一户藏族人家却一一做到了。他们就是来自喜马拉雅山的桑杰曲巴一家人。他们一家一心为国,几十年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中国领土完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爱我中华,匹夫有责。

获奖人 刘锐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刘锐紧跟装备升级步伐,参与完成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改装,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和战友一起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国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的航迹。

刘锐所在的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队后,他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形成一批战法和数十套突击方案,填补了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颁奖辞: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人物标签 振兴中华

人物速写:

冒生命危险,试飞机极限,临危不乱地应对他国挑衅,展示中国实力。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幸福与责任;因为有爱,所以刘锐如利剑出鞘,如雄鹰搏击。

获奖人 黄大年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归国7年多,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颁奖辞: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

人物标签 精忠报国

人物速写:最美的奉献,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精忠报国。黄大年,国际知名的科学家。2008年,当他听说中国开始实施“千人计划”时,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回到祖国。归国的几年中,为祖国发明研制了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上中国多项技术领域的空白。因为热爱祖国,因为有一颗炽烈的爱国之心,所以甘愿奉献一切。

获奖人 卢丽安

卢丽安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的感情。1997年,盧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几年下来,卢丽安成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2015年,卢丽安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被选举为十九大“党代表”。

“我以是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卢丽安在十九大“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卢丽安效应”在蔓延。很多台胞朋友为她点赞,因为她说出了广大台胞们的心声。她的学生,也默默地留言支持老师,向老师学习回报社会的精神。卢丽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儿做的是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益的,能够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岛内同胞在大陆的发展,他们都会支持。

颁奖辞:台湾的女儿,有大气概。祖国为大,乡愁不改;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分离再久,改不了我们的血脉,海峡再深,挡不住人民追求福祉的路。

人物标签 赤子之心

人物速写:如果说廖俊波是党与人民的纽扣之一,那么卢丽安就是两岸间丝带的其中一条。身为中国政协委员的一员,她勇担联结两岸关系的重担,她说:“我不仅是台湾的女儿,更是大陆的孩子。”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卢丽安在回报祖国中绽放其灼灼芳华。

责任: 用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

坚守,坚是一种挺拔,守是一种柔情。感动皆在细微之处,可以是为国家的坚守,心之所向是祖国;也可以是为了一座城、一个人的厮守。

获奖人 廖俊波

颁奖辞: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他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人物标签 坚守责任

人物速写:坚守责任,是政府官员的不忘初心。牢记国家与党的使命,一心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廖俊波将敬业精神深深地演绎。

获奖人 杨科璋

颁奖辞: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2015年5月30日,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孩子最终保住了,但他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人物标签 热爱岗位

人物速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科璋,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奉献。是什么值得杨科璋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是对自己岗位的热爱,更是对人民的热爱。因为热爱这岗位,所以不惜一切;因为热爱人民,所以奋不顾身。

获奖人 2017《感动中国》致敬团体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每一年,我们生活中总会有新的词汇和新的故事,像这几年,“美好生活”这四个字就成了我们新的追求。好生活前面加了一个“美”,这“美”是什么?祖先在创造这个字的时候说,羊大为美。但是,看到他们却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56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人物标签 甘于奉献

人物速写: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他们一辈子的光阴将沙漠改造成了绿水青山。他们每个人的青春都饱经风霜,他们几代人的青春都献给了树木,于是有了这里的绿荫葱葱。

获奖人 王珏

颁奖辞:碧草之芬,幽兰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滨。你用善良为一座城市留下丰碑,芳香无尽。 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捐款,便想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

家人曾问王珏,为何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王珏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时将平凡的小草与高洁的兰花结合。”

缺席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活动,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的王珏,2017年7月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人物标签 悲悯情怀

人物速写:“叹息肠肉热,穷年忧黎元”堪称王珏最恰当的写照。在当下的社会,信任危机、道德滑坡等,渐渐引起众人的关注与思考。于是,“微尘”越来越多,“最美的……人”频上头条,热衷于社会公益的人逐步增多。也许我们做不到王珏那样,但我们却可以多行善举、多助他人。

善举: 细微之处彰显人间真情

尊重不需要空洞的说教,或许只需要一个轻轻的微笑,平等不需要时刻强调,或许只需要一个真诚的拥抱。

获奖人 黄大发

颁奖辞: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时,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用水要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来回要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人物标签 君子之诺

人物速写:君子一诺,生存之诺。黄大发,用了三十多年,只为兑现让乡民吃上大米的承诺。岁月磨不平他的信念,山崖吓不回他的勇敢,水是他的不灭的愿望。他说:“引不到水吃不上大米,我死了眼睛都不会闭上。”那一捧捧清甜的水,是老人一生践行诺言的最好回报。

获奖人 谢海华

颁奖辞: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長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29年前,湖南农民谢芳在见义勇为时受重伤,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

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对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

人物速写:坚守的誓言,是坚守心中的爱情。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妻子谢芳说:“我只勇敢了一次,他却勇敢了一辈子。”这份爱情,在坚守下日益浓烈。

猜你喜欢
廖俊波速写标签
《青年速写·归》
廖俊波
风景速写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张自启速写
标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