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协整研究
——基于安徽省2010-201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8-05-30 11:49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协整安徽省检验

李 颖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 24301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精神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与之相关的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步上升并逐渐成为国家(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我国实现旅游产业总收入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旅游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据GDP总量11.04%左右[1]。鉴于旅游产业对于GDP的带动作用,我国各省(市)纷纷把发展地区旅游产业作为其下一步的重点。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安徽省也同样很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2017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游客549万次,接待国内游客6.26亿次,旅游产业总收入达6197亿元。各省市竟相谋求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学术界引起了学者们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热潮,与此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简要对国内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把有关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研究文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陈友龙(2005)基于我国1985—2003年旅游产业收入与GDP增长率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探究我国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叶民强等(2012)基于脉冲响应和方法分解的方法探究我国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认为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张丽锋(201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了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第二类是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我国学者杨智勇等(2006)基于弹性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旅游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吴璇(2006)通过恩格尔系数与旅游消费互动关系探究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的作用。闰敏(2011)利用投入产出法探究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她认为国家(地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三类是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互动关系分析。此类研究是近几年兴起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钟志平(2009)构建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大于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孙晓等(2017)基于黑龙江1995-2014年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宏观数据定量研究二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内的研究集中于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我国面积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等条件差异很大,由此本文认为以往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探究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弥补以往研究文献的不足,创新研究思路。

二、安徽省区域经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旅游产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根据国家统计总局以及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了2010—2017年安徽省GDP以及旅游产业收入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7年安徽省旅游产业和GDP发展状况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地区的GDP以及居民的收入状况[2],所以本文将从安徽省GDP以及居民收入状况两个方面描述近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首先,是GDP水平,如图1所示,2010年至2017年以来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有了大幅提升,2010年安徽省GDP为12359.3亿元,而2011年其GDP增长到15300.7亿元,同比增长23.7%;2017年GDP总量达到了27518.7亿元,比2010年GDP总量高出1515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GDP总量比2016年总量上涨8.5%。《2017安徽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安徽是第一产业总产值为2611.7亿元,占GDP总量的9.5%,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总产值为13486.6亿元,占GDP总量的49%,比上年增加8.6%,第三产业总产值为11420.4亿元,占GDP总量的41.5%,比上年增加9.7%。这说明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增长迅速[3]。其次,居民收入水平增速较快,如表1所示。

表1 2017年中部六省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表1可知,2017年安徽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63.3亿元,在中部六省中位列第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湖北省相差1894.01元,高于最低的河南省1693元。这说明安徽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中部地区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017安徽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安徽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9.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0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58元,同比上升8.9。这说明安徽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较快,未来提升空间很大。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安徽省作为我国旅游大省,历史文化悠久,其旅游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截止2017年年末,安徽省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为566处,皖南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皖北旅游区是安徽省旅游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闻名于世界的黄山与九华山都位于安徽省[4]。近年来,其旅游产业收入增长迅速。如图1所示,2010年至2017年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安徽省旅游产业规模很小,旅游产业总收入仅为1150.6亿元,2011年其旅游产业总收入上升为1900.6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750亿元,增长65.1%,此后安徽省旅游产业每年平均上涨335.39亿元,2017年安徽省旅游产业收入达到6196.9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002.4亿元,增长率为26%,外汇收入28.8亿元,增长率为13.3%,是2010年的5.38倍,比2016年上涨26.5%。《2017年安徽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安徽省2017年接待入境游客549.2万次,比2016年增长13.2%,其中外国人有321万次,我国港澳台同胞228.2万次。2017年接待国内游客6.26亿次,增长率接近20%[5]。

三、安徽省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协整分析

(一)数据来源于变量选取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实际价值,本文选取安徽省200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产业收入,这样选择可以保证合理的时间跨度,从而能够很好的说明各项指标运行规律[6]。现将2000—2017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产业收入取各自的自然对数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取对数之后的结果分别用LNGDP、LNLY表示,然后利用Eviews8.0对其进行计量分析,探究安徽省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2000—2017年安徽省旅游产业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

(二)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也被称为单位根检验,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有DF检验、ADF检验、PP检验等多种方法,本文使用ADF检验方法对2000—2017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产业收入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ADF检验结果显示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则该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如果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单位根,则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7]。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LNGDP和LNLY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3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LNGDP、LNLY的单位根分别为 -0.749961和 0.515658,LNGDP和LNLY在1%、5%以及10%的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所以需要对LNGDP和LNLY进行一阶差分,对二者进行一阶差分之后的结果分别用DLNGDP,DLNLY表示,一阶差分结果分别为-2.391993和 -3.304291,结果表明 DLNGDP和DLNLY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所以LNGDP,LNLY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LNGDP以及LNLY进行协整分析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协整分析

学术界经常使用协整分析来研究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两个时间序列之间是协整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必然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反之,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8]。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检验法是最为常用的协整分析方法。本文利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LNGDP,LNLY进行协整检验。该方法首先对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其其残差进行ADF检验,如果残差是稳定序列,则二者之间为协整关系,如果残差不平稳,则二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只有两个变量具有协整关系时,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才是有效的,能够很好的说明实际问题,否则模型就是无效的,会出现“伪回归”[9]。对LNGDP和LDLY进行回归得到方程(1)和方程(2)

设 a1、a2 分别为方程(1)、(2)的残差,对二者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残差平稳性检验

由表3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a1,a2是平稳的假设。因此LNLY和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LNLY和LN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方程(1)和方程(2)R2为 0.989659,说明回归模型拟合效果很好,满足经典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性要求。所以,可以得出,安徽省旅游产业(LY)每增长1单位,GDP会增加0.600175个单位,而GDP增长一个单位会带来旅游产业(LY)增长1.648950个单位。

综上所述,安徽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其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强于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度。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下建议:

(一)充分开发利用地区旅游资源,提升自身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安徽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拥有黄山、九华山等著名风景区,但是安徽省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在以后的发展中安徽省应该注重旅游风景区与地区文化的结合,打造自身的旅游品牌以提升自己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二)转变产业结构,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中等水平,在以后的发展中安徽省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集中资源发展高精尖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时的淘汰落后产业,同时做好对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以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地级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

基于上述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安徽省应该提高16个地级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10],要求各地级市充分发挥地区旅游资源,实现省内、区内旅游一体化,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同时要注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增长。

[1]李志勇,于萌.旅游产业融合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17-124.

[2]丁红梅.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07):81-87.

[3]李阳,魏峰群.基于低碳视角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05):199-202.

[4]周志宏.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问题,2012(02):126-129.

[5]黄忠伟,黄梦哲.区域经济视角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理论探讨,2011(05):77-80.

[6]刘定惠,杨永春.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J].特区经济,2011(06):188-190.

[7]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08):23-29.

[8]吴忠才.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02):116-118.

[9]孙建国.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2(11):96-97.

[10]钟勉,刘家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194-197+277.

猜你喜欢
协整安徽省检验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