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烟火人间3000年

2018-05-30 05:22
科学大观园 2018年6期
关键词:成都

3000年以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他们逐一登临这个众生的舞台,共同营建出了中国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城市——成都。

成都有着诸多谜题待解,它深居中国西南内陆,没有沿海城市与世界接轨的便利,它远离航运发达的长江水道,没有重庆等沿江城市水运交通的优势。但是商业精英们却看好它的未来发展,普通人津津乐道于它的生活方式,美女、美食、麻将、茶馆,似乎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其舒适度之高,足以令全国人民艳羡不已。成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也许要归因于它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容纳。3000年以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他们逐一登临这个众生的舞台,共同营建出了中国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城市。

成都初生

千万年前的中国大地,造山运动如火如荼,横断山脉、大巴山脉、巫山、大娄山持续隆升,它们分别从西、北、东、南四面合围中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盆地,即四川盆地,其中盆地西侧的横断山脉尤其高峻,山地中发育出了巨大的冰川,冰川以及冰川消融、降水形成的河流,裹挟着砾石泥沙冲出峡谷,不断在山前的盆地内沉积。

历经上百万年之后,龙门山、龙泉山之间沉积物的厚度已经超过300米,面积更是达到9500平方千米。成都平原就此诞生。

两山夹一平原的成都占据了四川盆地内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堪称精华中的精华。它风景秀丽,既有中国东部常见的青翠大山,又可仰望终年积雪的西部雪峰,海拔5353米的大雪塘山势耸立,为成都市域内的最高峰。

高大的山体助力成都形成发达的水系,山涧碧水叮咚,叠瀑潺潺。平原上河网密布,尤其岷江进入平原后,水势平缓、多出汊道,每隔3-5千米便有一条较大的河道,是四川盆地河网最稠密的地区。

密布的河网带来大量沉积物,饱含营养元素众多的腐殖质,平原因此越发肥沃。肥沃的土地以及从平原到高山落差巨大的垂直自然带孕育出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2600余种种子植物、237种脊椎动物,珍稀的大熊猫、小熊猫皆生活其中。

另外,成都虽然紧邻地质活动频繁的横断山区,却拥有非常稳固的地块构造,平原上厚达数百米的沉积层也易于吸收和消减地震波的能量,因此极少发生破坏性地震。

风景优美、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动植物丰富,却又极少地震灾害,成都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正所谓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王侯将相

岷江上游的古蜀人,率先发现了成都的价值,他们顺江而下,翻越重重山岭进入成都平原。条件优越的成都奠定了古蜀王的霸业,距今约3000年前,一座规模庞大的都城出现在成都市区的西北部(金沙遗址),古蜀王坐镇其中、统辖四方。

精美的金器、巨大的象牙,装点了蜀王的仪典,金沙遗址出土金器高达200多件,是中国出土金器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先秦遗址,象牙数量更是多到数以吨计,令人瞠目结舌。高超的工艺、超前的审美,凝结了蜀王的精神信仰,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被刻画在一片仅有2毫米厚的金箔上,围绕着太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2300年前,古蜀国被秦国所灭,新上任的蜀郡太守李冰带来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使命,成都不但要成为治理蜀地的中心,还要担当统一中国的大后方,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都江堰启动了。

李冰组织蜀人移山凿河,将时常泛滥的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行洪。都江堰的成功建设,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不知饥馑,原本属于关中平原的“天府”美誉,也很快被成都平原取而代之。在随后长达30年的秦统一战争中,来自成都的粮草、兵器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秦王的统一大业终成。

不仅是秦王,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汉王刘邦同样将成都视作大后方之一。他安排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而萧何也因“收租”得力,被刘邦定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成都人则感念李冰之功,将其奉为四川保护神,李冰次子也被演绎为著名的二郎神,这便是流行于四川的“川主信仰”,鼎盛时期相关庙宇多达500余座。

1700年前,魏、蜀、吴三国鼎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成都为中心经营蜀地,然而三国之争的关键并非智谋多寡,而是中原、吴越、巴蜀三大核心区的经济实力角逐,蜀汉虽有成都平原农业之利,终究疆域狭小、国力薄弱,诸葛丞相必须为蜀汉找到新的财赋来源,一种“上等奢侈品”进入他的视野,即“锦”。

秦汉三国时期的成都盛产蜀锦,其品质冠绝中华,不但被当地达官贵人竞相购买,还出口魏、吴,远销异域。为控制蜀锦的生产,蜀汉政府在成都城西修筑官府作坊,名为“锦官城”,成都因此多了一个美丽的别称:“锦城”或“锦官城”,大量冠以“锦”字的地名也在成都涌现,织锦作坊所在地被称为锦里。织锦工人濯锦之江被称为锦江。

但是,诸葛丞相“出师未捷身先死”,蜀锦也在后来被苏浙丝绸超越,诸葛亮治蜀的功德却被成都人永久铭记,他们修建起规模宏大的祠庙——武侯祠,其内广植松柏竹木、气象一新。

古蜀王、秦王、汉王、李冰、诸葛亮,王侯将相们在成都建功立业,一批新人也已经摩拳擦掌等候登场。

文人雅士

先秦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文化上仍较中原落后许多。连蜀人自己都说: “蜀本无学士。”到了唐宋时期,成都经济达到鼎盛,人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政局安定之时,文人雅士以游历成都为风尚,例如王勃、卢照邻、李白、陆游等。中原板蕩之际,文人雅士又纷纷以成都为避难所,尤其以安史之乱、唐末五代战乱时为最。

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逃难到成都,寄寓寺庙少许时日之后便开始营建自己的新家。他向亲戚借得银钱、向县官借得苗木竹子,甚至瓷碗也是朋友襄助。数月之后,著名的杜甫草堂便落成了,草堂前的小径两侧栽满花木,当朋友到访时,杜甫在诗中高兴地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杜甫,也终于有闲情逸致欣赏成都春日的美景。西岭雪山在他的笔下一举成名:“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杜甫到达成都的30多年后,女诗人薛涛也随父入蜀。不承想,父亲很快病逝成都,她被迫沦为乐妓,在达官贵人的宴席间侍酒作诗为生。当时人们作诗的纸张幅面宽大,占居主导地位的男性诗人在其上挥毫洒墨,气势恢宏,内心细腻的薛涛认为,应该有一种精致的、更符合自身喜好的纸张,她决定亲自动手,从井中汲水,自行制作小型纸张并将纸张染为更为女性化的桃红色。这种小型书写纸一经问世便成为文人雅士的时尚之物,后人不断仿制,人称“薛涛笺”。

薛涛暮年居于浣花溪之侧,成都人在锦江边修建起一组壮丽的建筑群以资纪念,望江楼便是其中之一。

城市里大兴悠闲享乐之风,人们享用着美食、美酒,歌舞宴饮、鼓瑟吹笙。户外的游乐尤其盛大,而且是全民出动,官民齐参与。成都人还花大力气整修许多景点,使之成为游乐胜地,例如浣花溪。

他们广种花木,包括海棠、栀子、杜鹃、梅花、银杏等,最为著名的当属芙蓉,成都也因此又被称为“蓉城”。

与此同时,宗教活动更加兴盛,隋唐时期成都地区可考的佛教寺庙多达43处,著名的玄奘法师便在其中一处寺庙受戒,风景秀丽的青城山更是遍布道观,成为道教名山。

李白、杜甫、薛涛,诗文、绘画、音乐、美酒、游乐、宗教,文人雅士的成都已经如此丰富多彩。随后,真正的人间烟火即将点燃,它将让成都更加引人瞩目。

全新成都人

元明清朝代更迭之际,成都不再是安定的大后方,频发的大屠杀令成都人口锐减,尤其明末张献忠两次屠城,成都几乎成为空城。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一直到20世纪的抗日战争期间,来自湖广及其他省份的新移民大规模进入成都,其人口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换血。新的村镇在成都平原上迅速崛起,星罗棋布、大小错落。大地主们建立起超级庄园,客家人将土楼引入成都,满族人则按北方的习惯,建立起类似胡同的宽窄巷子。

移民们带着各自原籍的生活习惯、方言,五方杂处、互相通婚,最终在成都这个熔炉中形成了全新的成都人。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主导的成都文化,让位于更具烟火气的市井文化。

他们融合南来北往的饮食,创造出平民化的川菜:火锅、串串香、担担面、赖汤圆、肥肠粉、钟水饺、夫妻肺片、伤心凉粉、麻婆豆腐、兔头、锅魁、龙抄手。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皆可大块朵颐。

他们将江苏昆曲、湖北汉剧、陕西秦腔与四川高腔、灯戏等诸多地方声腔融合,形成川剧,尤以变脸、吐火著称于世。

他们让茶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无需礼仪,喝茶聊天,乱摆一气(“摆”为四川话,意为聊天)。

他们让麻将成为全民运动,无论老幼、无论寒暑、无论高低贵贱,麻将桌构成了成都最大的社交网络。

底层文化的兴盛,使得明清时期成都小商品经济愈发繁荣,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川军将领杨森仿照西方在成都修建新式马路,时名“森威路”,江浙商帮、北京商帮、四川商帮沿路设店,仅此一条马路所集中的商业资本,便占到整个成都的7成,形成了当时成都的中央商务区,森威路后来的名字——春熙路更加广为人知。

商业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促使成都在1936年便开始规划环城道路。一环紧靠城墙,长约15千米,二环环绕市区,全长55千米,使成都成为中国最为典型的环路交通城市之一。

西式高等教育,也于这一时期被引入成都。1910年,多个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会联合成立华西协合大学,大学所在地被称为华西坝,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兼具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宫廷花园之美。

千千万万个市井小民,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却共同推动了成都的全新繁荣。川菜、川剧、茶馆、麻将、商业街、環城道路、新式教育,让成都充满了包容万千的人间烟火。

今日的成都,走过3000年的沧桑,各类新式建筑拔地而起,商业繁盛,交通发达,与全球联结紧密,人们的生活方式前卫而多样并充满文艺的追求,未来更加可期,这就是成都,烟火人间3000年。

猜你喜欢
成都
Liobagrus chengduensis,a new species of torrent catfish (Teleostei:Siluriformes:Amblycipitidae) from the upper Changjiang River basin in southwest China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七年后再入蜀 成都街头走一走
穿过成都去看你
感受成都“慢”生活
数看成都
春天来了,到成都的周边走走
成都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
成都,Can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