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为谁做女红

2018-05-30 10:48黄丹丽
珠海 2018年4期
关键词:女红民艺苗绣

黄丹丽

“我是一个痴迷的民艺控,蜡染、刺绣、夹缬、纺织……为了搜寻最传统的手工制品,我常常跑到一些偏远地区,有一次到了贵州长角苗的一个村寨里,那是个非常贫穷的山区,物质条件十分落后,但是那里的女子们却可以用一双巧手制作出十分精美巧妙的蜡染。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我看到一群年轻姑娘聚在一起做蜡染,村民告诉我,其中一个女孩要出嫁了,正在给自己做嫁妆。即便贫瘠,但她们用手艺把族人的爱与祝福倾注在一幅蜡染上,跟随着那个美丽的姑娘去开启一段新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嫁妆。”

所谓蜡染,是一种给衣着染色的办法,先要用熔化的蜡把想要呈现的花样画在布料上,等蜡干了之后,再将布料浸入染料中充分浸透,染料干透洗过后,再将布料上的蜡给煮化,露出先前画好的花纹来。

随着云朵的介绍,可以想见在遥远的山中小寨里,待字闺中的女孩用一双灵巧的双手,轻巧而熟练地在一匹白布上用蜡画出交错的线条、圆融的圆圈、对称的花纹和充满民族美感的吉祥图案。她的脸上带着纯真而动人的微笑,身旁的母亲将她额前垂下的发丝轻轻绾起,低声叮嘱几句体己的话。这些带着爱与温度的手艺,是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和最美好的憧憬。

“民艺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带着故事,带着情感。”云朵说道。

丝丝缕缕的温情

“女红”二字尚未说出口,便已是让人心弦轻拨,不由得联想到一位衣裙素雅的大家闺秀,端坐在朱红色雕花刻云的阁楼窗前,美目盼兮,螓首蛾眉,纤纤素手起伏于绣绷上下,一针一线之间缝出密密情丝。又可想见院子里的晕晕日暮之下,慈爱的母亲正就着盛放的石榴花缝制一件胭脂红的长裙,长针在斑白的鬓发间摩挲,上下翻飞的针线细细地缝起满满的疼爱。

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古老的叙述里,唐代画家张萱《捣练图》的描绘中,乃至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传说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想象,女红在旧时女人的生活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寄予心上人的情思,赠与儿女们的慈爱,融入信物中的诚挚,无不体现在女子手中那一针一线里,缕缕丝线尽是款款深情。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祖祖辈辈的女子通过女红的方式把心愿交织在自己的手艺中。

因此,女红又被称作“母亲的艺术”,许多中国人的儿时记忆,便总是与祖母或母亲的针线连在一起的。云朵也不例外,在她的记忆中,童年就像一幅臻美的画,被母亲绣在了一帧帧的布料上。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生活在广西的矿区,条件很艰苦,物质生活很匮乏,可是我永远是矿区里最美丽的小女孩,因为我的母亲有一双巧手,非常擅长刺绣,裤子上的补丁绣的是小马过河,连衣裙的裙面上绣满了鲜花与蝴蝶,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和缤纷的色彩,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云朵回忆起她的童年,脸上依旧挂着纯真的笑容。

在生活最窘迫的境地里,母亲穿针引线,绣出了柴米油盐,更绣成了云朵绚烂美丽的童年,因为那灵巧的刺绣,原本简朴的衣服也变得光彩夺目,因为那精致的手艺传递出来的气质与底蕴,让云朵长成了一个蕙质兰心的动人女子,更是在她心中种下了对于女红最原始和深刻的眷恋。

“我对民艺的热爱,大概是早就在骨子里了。”云朵如是说道。

收集生活的痕迹

因着这份由来已久的深情,云朵开始收藏手工纺织品、绣片、染布,甚至手工玩具、古衣等,每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她总习惯性地去跳蚤市场搜寻它们的踪影,也常专程为了一项民艺跑到偏远之地去亲身体验它们的制作过程,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人们生活的痕迹。

在长角苗地区探访时,云朵遇到了一个背着孩子的妇女,她揹带上精美绝伦的苗绣深深地吸引了云朵的目光,虽然已经有些残破,但璀璨夺目的色彩,精巧繁复的图案,独具魅力的民族美感,绽放在那一方小小的布面上,该是多少心思和智慧凝聚出来的。云朵爱慕不已,忍不住上前跟苗家妇女搭话,希望她将揹带卖给自己,或是以一件崭新的揹带交换之。不曾想妇女拒绝了,因为她说这揹带已经背过好几个孩子了,她用得习惯,而最重要的是,这是她的母亲流传给她的一份念想。

在苗族,一枚母亲留下来的揹带所代表的,是一个家族的香火传递,更是女子们世世代代对于家的责任和爱护,自然是十分珍贵。也许是缘分使然,在苗寨的第二天,云朵又遇到了这位妇女,云朵灼灼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个一见钟情的揹带上,妇女终于被打动了,答应将揹带交换给她,并跟云朵说道,“我知道你应该是在做一些传播民族文化的事情,所以我希望你將这些东西展示给更多的人看。”

接过那枚揹带,仿佛接过了一段质朴而厚重的故事,如云朵所说,她喜欢手工制品或者旧物身上那种生活的痕迹,它们不像是精美至极的艺术品,只能束之高阁或是纯粹装饰,而是具有可用性,可传承性,以及更多的温情与故事。

在云南的小村落里,云朵跟当地的手工艺人学会了蓝染,那一抹深邃的苍蓝,如海洋,如苍穹,是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动人颜色;在苏杭的绣坊中,她带回来一幅幅样式华美的打籽绣,那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绣一针,成一“子”的精巧手艺,让云朵沉醉不已。

在巴厘岛的作坊里,云朵跟擅长蜡染的老板探讨着不同国家的蜡染工艺,并带回了当地特色的立体蜡染,象征着海浪的图案在麻布上蔓延出异国风情的独特魅力;泰国带回来的绣花包工艺精美,花样繁多,云朵研究着它们的图案构成与技法组成,发现许多绣品其实源于中国;在美国的跳蚤市场,她邂逅了一幅印花织布,竟是诞生于她出生的那一年,如获至宝的带回家中。

夹缬的神秘,盘扣的缠绵,纺织的肌理,刺绣的精密,一路的收藏,云朵收获到了数也数不清的珍宝,以及一段段精彩纷呈的人生。

“也许我的收藏并不是顶级的藏品,但对于我来说,它们每一件都十分珍贵。”

重现民艺的动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女红文化伴随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与各地的民族习俗息息相关,更是与厚重的社会史一脉相承,而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速度化的追求,女红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弃,你何曾再见到“夜灯独对尽女红,晚风相伴是伊人”的婉约画面?何曾再听到纤纤素手弄机杼的札札之声?女红的远去,仿如美人迟暮,叫人惋惜不已,只感叹时代轮转,岁月无情。

而近年来,收藏民艺女红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有人将巧夺天工的绣品装裱起来装饰客厅,有人将美轮美奂的古代服饰当做展品发思古情,而云朵却主张将民艺再次引入到生活中来,而不只是将它们当做装饰品、收藏品,更应该让它们鲜活起来,拥有第二次生命。

“我一直认为,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传承的,美而无用的东西毫无意义,你要让这些精美的民艺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里,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它们才会有延续下去的可能。”云朵介绍道,“这样美丽的民艺,如果渐渐从生活中消失,会是巨大的遗憾。”

从云南带回来的苗绣被缝制成了一个极具民族美感的包包,加以珠串装饰,精美绝伦;嵌着一块绚烂绣片的大桌布被填入棉花,四面缝合,变成了既美观又具有实用性的大坐垫;被时光洗刷出一层灰白色的蜡染布片缝在了长袍的袖子上,无端多了几分岁月的痕迹;绣着吉祥图样的帐帘接在长裙下方,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复古风景。因为是简单的加工,只要针线一拆,还能恢复成一幅完整的绣片。

“只要你珍惜它,不要破坏它原来的样貌,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加工,就能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云朵端详着自己的心爱之物,说道,“希望能唤起更多的人对于女红久违的回忆,换回一份迟来的欣赏。”

在云朵的计划里,未来她会开设蓝染课程,让有兴趣的人们加入到这项古老工艺的学习中来,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民艺收藏、制作的行列中来,她认为,留住手工作品,就等于留住了一段段散落的回忆,将它们拼接起来,就会是一件件完整的往事。

或许有一天,我们又可以重新看到一群窈窕女子相聚在花香盈鼻的院落中,用一针一线绣下繁花似锦,用一机一杼织就似水年华,时光如穿堂风匆匆过耳,而一双双巧手留下的,恰恰是永不褪色的静谧与动人。

Q:你最喜欢的苗绣之中,哪种绣品最喜爱?

A:应该是马尾绣和打籽绣。马尾绣一般分布在三都水族地区。 是轴绣的一种,制作方法是,用细线碾裹3—5根马尾毛(白色马尾最佳),马尾绣的再将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艺人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

此外梗边打籽绣是非常著名的,地理分布:台江、革一。 绣工用缠丝线在图案边缘钉出框架之后,接下来就会用打籽绣等其他绣法来将图案填满。打籽也就是打疙瘩,每次回针到布面,先将丝线在针上绕两三圈,然后插入布,形成打结的样子,完成后,图案上竟像镶着很多彩色的小珠。台江革一地区喜用缠丝白线为边,以朱红、浅绿各色丝线打结成花,形成以花草、鸟纹为主的水云式风格图案。

Q: 这些绣品的艺术价值你觉得如何?

A:之所以喜欢苗绣,是因为苗绣真的非常地生活化,可以说是特别地“道法自然”,苗绣纹饰的丰富源于这个民族丰富的精神世界,纹饰有他们对传统的传承,有对自然的摹拟,有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超时空归纳,所有美的事都是被接纳和认可的,所以天与地、山与水、世间万物都可同出一图,可以相互渗透。

苗族以图腾崇拜的方式崇拜着与自己的先祖有血缘关系的动植物,如蝴蝶纹、鸟纹、鱼纹、花和植物。蝴蝶妈妈是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之一,蝴蝶纹是苗绣中使用最多最广,也是最主要的纹饰。苗绣中的蝴蝶纹极其丰富,寫实的、虚幻的、具象的、抽象的应有尽有,人面、鸟足、凤尾、花翅无奇不生,在其不可替代的装饰功能之外,蝴蝶妈妈还庇佑着子孙,她是苗族宗教文化和图腾崇拜的视觉化的呈现,也代表苗族关于世界起源的哲学思想。

苗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多数是通过刺绣、蜡染,以图案的方式流传下来,从而形成苗族明显区别于汉文化的独特叙事图案,这些世代相传的图案,或源于本民族对自然生活之直接体察和感受,或源于民族传说、神话,或记载着民族秘密、历史故事,因而具有显著的原创性。先祖的秘语已被历史的长风吹散,我们无从知道这些图案最初的寓意,难得的是特定的环境和习俗保留着图案初创时的形态,让我们有机会触及先祖的灵魂。

Q:收藏这些绣品的意义和要注意些什么?

A:收藏这些老绣片,就有如收藏流逝的时光岁月,每每细赏这些旧旧的甚至残破的老绣片,我常会不由自主穿越去了绣者的那个年代乐不思蜀。这些绣片被漫长的时光岁月酿出了韵味,磨出了光辉,仿佛能感觉到它经历过的所有温柔的爱与过去……一些绣片我会选择裱好装进相框挂在家,浓郁的古韵一下就溢满整间屋,透过相框,向人们演绎它所传承的岁月历史。

猜你喜欢
女红民艺苗绣
凯里学院美术作品选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苗绣
中国女红艺术的造物法则与美学理想
文化传承视域下师范院校女红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传统文化与拼布艺术课程为例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贵州苗绣中的鱼形象与审美特征
红楼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