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2018-05-30 10:48岑剑陈佳湘梁成晨
辽宁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城镇化

岑剑 陈佳湘 梁成晨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推进城镇化发展都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但伴随城镇化的发展,总是不断有新的问题和困境产生。因此,研究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有助于细化探究区域城镇化发展路径,既有利于对现有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反思,亦有助于探寻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优化改良方案。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模式 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模式、生态系统不断变迁提升的过程。其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迁移和聚集;二是城镇文化、城镇价值观、城镇生活方式等软实力最终对乡村产生影响。传统城镇化发展囿于人口层面的单一转移,即只重视城镇化的动因,缺乏对城镇化路径全面宏观的考量,因此产生许多负外部性。新型城镇化致力补齐传统城镇化的短板,兼顾乡村软硬实力共同发展,不止于人口层面的城镇化,更要通过资源禀赋的有效利用、优势产业的特色转型,全方位经济战略的合理规划等措施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机制障碍,化解城乡二元矛盾,以实现人口质量、居住环境等各方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

1970年后期,城镇化(Urbanization)首次引入中国并被中国学术界接受,这一概念被用来描述乡村向城镇转型的过程。自2003年起,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经历了从概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延伸和探索。“新型城镇化”,最早由中央党校谢志强教授于2003年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市优化道路的新选择。”张荣寰于2007年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为了提高民生幸福水平而规划建设的生态文明城镇集群,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协调城乡发展、优化生态产业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于2010年10月在演讲中总结了新型城镇化的六個特征:低能耗、高质量、低环境冲击、集约式机动化、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社会和谐。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肯定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城乡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017年,十九大报告通过对过去城镇化经验的总结与反思,论述了新型城镇化中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表明城市群不仅在形态上,而且在规划、建设等各方面都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占有主体地位,明确了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模式、路径和重点。

二、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路径实现,既离不开对传统城镇化路径的经验总结,也离不开对国内外新型城镇化相关经验的借鉴反思。

(一)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当前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依据政府职能与市场关系来划分,主要归于三类:完全市场化模式、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模式、受殖民地经济制约模式以及政府积极引导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市场化模式。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美国主要践行低密度蔓延式城镇化,强调完全由市场主导,降调政府行政干预和调控。该模式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城镇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选择,美国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完全市场化模式在城镇化中的核心地位。但该模式的发展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体现在缺乏政府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自由放任的态势。突出表现在过度郊区化、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镇建设无序、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空间与社会结构性问题明显。

2.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模式。英国的城镇化发展是一种政府调控与市场主导兼顾的城镇化模式。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以市场为主导实现城镇化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实现城镇社区的建设及社会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政府针对伴随城镇化产生的城市问题,通过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有效引导的作用。

3.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受殖民统治背景影响,拉美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表现为以外来资本为主导的工业化发展,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迅速拉动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却因为缺乏民族产业支撑导致工业经济水平低,是一种典型的过度城镇化发展模式。一方面,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缺乏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未能合理利用外来资本发展民族工业,使得城镇产业发展低迷;另一方面,忽视农业经济的共同发展,使得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导致大城镇病。

4.以韩国、日本等亚洲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政府积极引导模式。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韩国与日本受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限制,都选择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即集中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其中,日本以三大都市圈为主导,同时注重中小城镇发展。韩国的城镇化则先由工业化带动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完成大城镇化,随后政府圈定大城镇群作为都市圈,发挥核心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二)国内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工业化拉动型与都市圈带动型,前者以苏南、温台、珠江三角洲模式为典型代表;后者包括成渝模式。

1.以苏南、温台、珠江三角洲模式为代表的工业化推进型发展模式。一是苏南模式,即苏锡常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总体上是以政府推动公有制经济为主,乡镇工业为主导而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其特征为:首先,由社区政府主要引导、促进集体经济带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由乡镇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其次,发展有特色的商品市场,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二是温台模式,即以温州、台州为代表的地区的城镇化模式。温台模式以分散的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为主导,是一种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其特征是由个体经营为主的非农化发展带动集镇市场不断扩大,要素资源不断聚集。三是珠江三角洲模式,即指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引进外资型的工业化、城镇化模式。它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是国际劳动分工和产业转移的结果。以上三种模式,其共同特征在于,都是通过非农化、工业化的发展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进而推进城镇化建设。区别在于,各模式工业化的途径不同:苏南模式以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集体经济来实现工业化;温台模式以发展个体作坊、小商品经济等私营经济来实现工业化;珠江三角洲模式则是引进外资型工业化。三种城镇化模式的成功都建立在对当地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明确了解并充分利用的基础上。

2.以成渝模式为代表的都市圈带动型发展模式。一是成都模式,即成都地区的城镇化模式。成都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土地和农民集中为主线、以城乡整体规划为指导,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模式。其特点是以县城或区域中心为规划载体,进行一系列优化布局。再通过市场引导在区域中心形成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区域中心的产业发展,以推动周邊郊区的城镇化发展。二是重庆的一圈两翼模式,即以“一圈”带动“两翼”。该模式围绕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与成都模式相近,一圈两翼的核心思想即是发挥主城经济辐射效应,由主城及周边城镇群落的产业化发展来带动偏远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无论是成都模式还是重庆的一圈两翼模式都致力于优先形成都市圈、城镇圈,再借由核心区域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因此是一种都市圈带动型的城镇化模式。

三、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探究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可知城镇化的良性发展既要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要注重对当地要素禀赋的识别,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既要促进大城镇圈产业化、工业化发展,又要推进乡村现代化进程;既要讲求城镇化发展效率,又要警惕环境污染等城镇病的产生。

(一)遵循市场理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研究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可知,市场在城镇化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至关重要。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时,一方面要引入市场理念,通过市场的主导作用推进城镇与农村的统筹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责,担当长远规划、细节统筹的重要角色,在推进城镇化发展时,要注意遵守市场发展理念,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工作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配套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进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提高对区域要素禀赋的认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无论是工业化拉动型还是都市圈带动型的发展模式,其本质强调政府对当地要素禀赋的深刻认识。政府在统筹规划城镇化发展战略前,要正确认识区域要素禀赋、区域发展难点,找准发展定位,以充分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从而制定合理合宜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三)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保证区域间平衡发展

在城镇化发展中,以牺牲落后乡村的现代化发展来盲目推动中心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行为,势必导致过度城镇化,势必拉大城乡差距,带来土地资源浪费,房地产物价飞涨等负面效应。政府只有合理公平地分配城乡发展资源,在着力促进中心区域产业化、工业化逐步发展的同时,兼顾落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才能保证城镇化发展不止浮于指标形式,而是健康、合理、可持续的,亦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四)强调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注重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欧美国家工业化发展初期往往需要不断进行高资源投入以拉动经济发展,且不注重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它必须要向与之相对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通过扩大内涵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的互相融合,降低工业化对资源的依赖,避免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更多破坏。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张永辉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城镇化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