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徐勋建 科研路上有诗和远方

2018-05-30 10:48
科学大观园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

徐勋建说自己是一个“夜长梦多”的人,8年的科研生涯中,得过很多省部级科技奖,那一份份闪耀荣誉的背后,是他为科研梦想而不懈奋斗的无数不眠之夜。

4月5日,在湖南电力防灾减灾中心气象监控室监控台前,几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青年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监控屏幕。站在中间稍显年长的年轻人不时用手推下鼻尖上的眼镜,在面前的山火预警电子地图上比划着大小,指导大家记录着屏幕上颜色深浅不一区域的坐标。

他叫徐勋建,是国家电网湖南防灾减灾中心预测预警中心主任,当天已是徐勋建连续蹲守气象监测室的第6天。8年来,在每个可能因天气引发电网灾情的特殊时期,他一直默默守护着电网安全。

徐勋建最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如同每一个80后孩子儿时都有一个“科学家梦”一般,他热爱探索与发现,大学专攻电气专业的他梦想成为像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但梦想总与荆棘相伴,徐勋建的求学之路同样充满坎坷。

由于家境清贫,同样成绩优异的弟弟主动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边打工边帮助他专心完成学业。就这样,徐勋建只身一人到日本攻读博士学位。在海外那段独自漂泊的岁月中,日本同学的白眼没有阻挡住徐勋建在实验室里专注地钻研,“那时候支撑自己的可能就只有梦想了,因为那份梦想中还承载着家人的期待,我更會拼了命地学!”

凭着不懈的努力,当时年仅25岁的徐勋建就已成为当时所学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所有专业学科,还独立开发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然而,在准备申请专利时,他却被告知不能署名,由于该项目专利属于高精尖技术,如果所有权人为中国人,将影响申报的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徐勋建据理力争仍无济于事,为了顺利完成项目研究,他只能放弃了该项技术的专利所有权。失落和挫败感并没有击倒他,反而更坚定了徐勋建回国报效的信念。博士毕业后,面对导师的极力挽留和助理教授职位以及高薪收入的诱惑,徐勋建毅然选择回国,在他的心中,那颗中国心、那个中国梦才更值得他追随。

或许是每一个转变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目睹了2008年的那场冰灾给湖南电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长时间停电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想着抗冰烈士牺牲的场景和铁塔拦腰折断的画面,回国后的徐勋建深深感到,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一切都是如此的渺小与脆弱。他萌发了改变科研方向的想法,决心把解决电网防灾减灾技术难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让祖国的电网在风雪中挺起脊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走进了湖南电力。

2010年是徐勋建来到湖南电力的第一年,有幸加入了陆佳政博士领导的电网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团队,作为一名新人他被分在了灾害预测班,而当时的电网覆冰预测模型需要大量的现场数据验证才能投入业务运行。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需要奔波在湖南地形最复杂、气候最寒冷的地区。就这样,徐勋建来到了当年冰情最严重的郴州,担负起了阳明山片区的监测任务。“你知道吗?冬天里的阳明山大雪封山,白天出个门裹两件棉袄都冻得哆嗦,晚上睡觉盖四床棉被还是冷,山上的老乡都问我干什么要遭这份罪。”徐勋建看着窗外笑着回忆说,“但也许梦想就是如此奇妙,尽管有苦涩,却让我很充实。”

2010年12月,郴州电网全面进入防冻融冰警戒期,徐勋建和同事要前往阳明山最高的山峰进行铁塔覆冰数据采集,而上山的路要经过一个只能容下一脚宽的悬崖,看着同事们侧身抓着岩壁上的石疙瘩,脚下薄冰掉下百米深的悬崖,第一次经历这样场景的徐勋建心里很害怕,嘀咕着这十几年的书是不是要白读了,可想着科研路上的艰辛,他咬牙克服恐惧走了过去。回想当年自己走过的这段悬崖,现在的徐勋建依然会感叹,正是从那时起,他懂得了只要梦想够坚定,任何困难和危险都能战胜。

一线的洗礼让徐勋建告别了书生的青涩,逐渐成长为一名“久经沙场”的科研骨干。“当时电网灾害预测,主要依靠气象预报员根据天气形势图和自身经验进行,难以准确定量,且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徐勋建至今仍记得,为了攻克电网覆冰数值预报技术,气象专业零基础的他艰难啃读气象专业课本的场景。徐勋建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把中国的气象机构、林业部门等几乎都跑了个遍。面对着众多质疑的声音,骨子里坚韧的他一年要往返北京80余次,却从没来得及去天安门、故宫转一转,只为能第一时间赶回实验室验证数据的可行性。他的努力换来的是电网覆冰数值预报系统在2011年的应运而生。

在众多人的眼里,徐勋建是个爱追梦、有故事的人,而最让大伙津津乐道的,还是2012年夏天他与梦境那次匪夷所思的“邂逅”。那是在开发覆冰预测系统的时候,实验因找不到关键覆冰因子而遇到瓶颈。“当时我们考虑了大气环流、海洋温度等多个因子,却都以失败告终,那晚梦里我在北极孤独地走着,却怎么也走不到尽头,我突然惊醒衣服都来不及穿就往实验室跑,计算后发现,关键因子竟然是北极极涡面积。”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徐勋建拍着头爽朗地笑了。

徐勋建总说自己是个“夜长梦多”的人,8年的科研生涯中,作为电网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团队的骨干成员之一,徐勋建先后获得“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省部级科技奖,那一份份闪耀荣誉的背后,是他为科研梦想而不懈奋斗的无数不眠之夜。用徐勋建自己的话说,在电网防灾减灾的科研路上,有付出、有坚持,就能收获自己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
气象树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