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寓真情 人生一卷诗

2018-05-30 01:06冉晓华
科学大观园 2018年10期
关键词:苏步青舅舅外公

苏步青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复旦大学的前校长,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此外,他还是数学家中难得的杰出诗人。

苏步青的外孙冉晓华写过一篇回忆文章《在外公苏步青身边的日子里》,此次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1953年11月中旬,在北京工作的父母即将调往吉林工作,当时东北的生活和环境条件十分艰苦,于是把刚刚出生20天的我送到上海的外公外婆家,由他们来抚养。

我的班主任孔惠珍老师曾经两次来家进行家访,如今她回忆起当年家访时的情形说道:“苏校长虽然身为世界著名学者,但平易近人,待人热情,面对我这样一个小学青年教师,一点架子都没有;苏太太很客气,亲自为我冲泡咖啡。”

上世纪60年代初,连续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匮乏,饥肠辘辘,多亏了外公种的蔬菜,方得以填饱肚子。早晨,外公结束一个多小时的田间劳动后,总是用冷水擦个身(一年四季如此),然后吃早餐,餐后就拎着公文包徒步去学校上班。外公每天午餐后都要小睡一会儿,下午再徒步上班。虽然学校为他配备了专用轿车,但他除了去市里开会和出差去机场之外,从不乘坐,家里人也借不上光。外公就是这样一个公私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外公不仅是中外闻名的数学大师,而且文学造诣极高,是一位无敌的业余诗人,他一生共撰写了460余首诗词。

外公的书桌上总是堆放着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国著名學者寄来的信件,因为他掌握日、英、法、德、意、西、俄七门外语,所以在那个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年代,进行学术交流全靠来往信函。

1919年,17岁的外公东渡日本,仅用三个月时间学会了日语,接着参加日本的高考(数学、英文、化学、历史、地理、日语共六门),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6年,在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读研的他,又用三个月学会了意大利语。由此说明外公的智商很高,天赋超人;然而,他在中学时代一共演算了一万道几何题,又说明他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积极勤奋。从他身上可以充分证明一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诞生,离不开天赋和勤奋,二者缺一不可。

外公的脑力惊人,他在古稀之年时,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记得1970年春节,我们全家回沪过年时,我爸爸和四舅舅玩一种趣味数学扑克牌游戏,四舅舅苏德昌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但怎么玩都输给我爸爸。他不服气,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找我爸爸开战,结果还是输。当时外公在一旁观战,看了一会儿就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这个游戏取胜的关键是你拿过牌后,台面余牌张数的二进制之和必须是偶数。”四舅舅听后,顿时恍然大悟,我爸爸笑道:“爸爸不愧是数学大师,太厉害了!”

外公终生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不遗余力,淡泊名利,甘愿奉献,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数学人才。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漫夸桃李满天下,更盼光风润大千”。自1983年3月外公退居二线后的几年里,80多岁的他连续三次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为培训中学数学教师竭尽心力。

1986年是外公一生中最艰难痛苦的一年,3月24日我的大舅舅苏德雄病故,5月22日外婆病故,这使得84岁的他悲痛欲绝,夜不能眠。外公外婆两人感情很好,一直相敬如宾,从未见到两人拌嘴,外婆病重住院治疗很长时间,外公每天都去医院探视。所以,我们大家都非常担心他能否经受住这残酷的双重打击。

但外公的意志十分坚强,他仍然坚持参加各项政治会议和社会活动,坚持为中学数学教师讲课,并于1987年春节前夕,完成了把自己40年前的旧著《微分几何学》改写为现代语言和新表达形式的版本,寄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用他自己的话说:“忙,就会把悲情冲淡!”他就是用坚持不懈的工作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猜你喜欢
苏步青舅舅外公
苏步青的“几何世界”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谈数学学习
苏步青教授谈学习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不用担心
发红包
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