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生态“茶文章”

2018-06-01 05:01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8年17期
关键词:管护茶园茶叶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思瑾

贵州将退耕还林政策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结合起来,把茶叶作为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全面推进,为山区群众搭建了一座座“绿色银行”。

石阡县龙塘镇现有茶园23000亩。图为在昔日荒山上蓬勃兴起的龙塘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石阡县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村庄和森林,剩下的都是茶园。”近日,记者车行至石阡县龙塘镇,一路茶树滴翠,石阡县茶叶局副局长梁兴伟指着层层梯田上的茶林说。

龙塘镇大屯村的茶树已冒出了新芽,颜色鲜绿。采摘春茶的群众或背着茶篓、或提着布袋、或带着草帽,与茶园相互映衬,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茶叶变成“宝”

满山遍野都是茶树的龙塘镇大屯村,在20年前,村民们还是“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挣点零花钱。”

1997年,在外做生意的周绍军返乡后看到山平土肥的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乡亲们还埋头捡柴桠,靠着种一亩水稻收一箩米过日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3年,周绍军当上了大屯村村主任,村里开会时他说:“把能种茶的地方都种上茶!”很多村民都不理解,有人指着大屯村原有的一片种植于上世纪70年代的400亩老茶园问:“茶叶虽好,却不能变宝,茶叶能当饭吃吗?”

周绍军带着几个村干部锄草、剪枝、施肥,让老茶园焕发新面貌,吸引了一些村民加入到种茶队伍中来。2005年,恰逢小村并大村,大屯村同接壤的神仙庙等7个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土地面积扩大了7倍。周绍军又将村干部分成几个工作组,一家一户地作动员,并发动党员带头种茶。

2014年,大屯村成立大屯兆丰茶叶专业合作社,2016年又成立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村里的贫困户和其他茶农都以土地或茶叶入股的方式,链接到合作社共同经营。

除茶苗、肥料、地膜由合作社免费提供外,验收合格的茶园还获得600元/亩的土地整治费。茶叶种植的前三年,若套种蔬菜、中草药以及培育果苗,茶农还可以获得1000元/亩的管护费。

曾经零星不足千亩茶的龙塘镇现已有23000亩茶园,龙塘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在昔日荒山蓬勃兴起,茶叶真的变成了“宝”。

大屯村村民柴邦文家里原有13亩茶园,常年疏于管护,无效益产生。2016年,在广东务工的他返乡加入合作社,开始一心种茶护茶。2017年,他从茶园里采来茶青卖得3万多元,2017年冬至2018年初,他又新种植了两亩茶园。

和柴邦文一样,尝到甜头的村民正在不断扩建新植茶园。龙塘镇2017年冬到2018年初又新种植4000亩。今年开春,又有集中连片的荒山坡、撂荒地被翻新,种植上茶树。

连绵起伏的茶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人均一亩茶

“春茶的采摘期一般从越冬后直至清明前,这时的春茶口感是最好的。”龙塘镇龙塘村的常邦玉边说边迅速掐断芽苔,小心地放置到箩筐里。常邦玉已经68岁了,采茶时节,她每天早上7点半就来到茶园采茶,同常邦玉一同采茶的还有不少年轻女子,她们每日将小孩送到附近学校上学,再来茶园务工,待下午又接孩子回家,一天下来,也赚得70元左右的务工费。

“龙塘镇的妇女们不下田耕种玉米、红薯了,每天打扮漂漂亮亮的,哼着小曲采着茶叶,日子过得越来越诗意。”梁兴伟感叹。

龙塘镇政协工作联络组主任周天贵告诉记者,以前合作社只能加工清明茶,仅3月份到4月份采茶,采茶期不到2个月;现在已有加工大宗茶的技术,从3月到11月均可采茶,采茶期延长到将近9个月。

采茶期延长增加了茶农收入。除了务工收入,村民们还有土地流转费与合作社分红。

周天贵介绍,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已有茶园2230亩,基本实现“人均一亩茶”,合作社净利润按照“5212”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配,即50%用于全体社员分红,2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10%用作合作社管理人员报酬,20%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06户社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18户。今年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已有15.6万元利润,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分到302元。”

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大屯村兆豊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茶青50吨,生产名优茶3吨、大宗茶20吨。每年拿出收购茶青总金额的20%作为合作社固定成本,用于茶园管护和分红。

“这种分配模式一方面激励老百姓积极主动管护好茶园,另一方面使得茶青质量随着管护水平提升而不断得到提高。”周天贵说,像这样的茶叶加工厂,龙塘镇还有18个,贵州祥华生态茶叶厂还开发出了富有石阡地域特色的“苔尊”“阡纤美人”等个性品牌产品。

绿油油的茶山,正变成石阡县龙塘镇百姓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

保证茶叶“干净”

自2007年石阡县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强力推进生态茶产业建设,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目前,石阡全县茶园面积达38.8万亩,良种化率达95%以上。

“贵州茶的氨基酸很好,水浸出物也很好。干净、安全、便宜是贵州茶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资本。”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介绍了贵州保证茶叶“干净”的经验和措施:

“干净茶是管出来的。”“贵州茶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好茶叶安全生产的生态战、质量战。”“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物防控为辅。”宋宝安说这是贵州茶园病虫害防控的理念和策略。

“要做防控工作,我们就要把策略定好。”石阡县科技特派员、贵州大学学科带头人陈卓在石阡县建立了绿色防控技术核心试验示范区,技术覆盖龙塘、龙井等多个主要产茶乡镇,面积1万余亩。开展三叶草控制杂草,杜绝茶园草甘膦使用的试验示范;茶园种植趋避诱集植物,构建生态系统;培育和投放天敌,控制害虫,保障茶叶品质,并辐射推广相关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20万亩。

“现在,从‘茶园到茶杯’都有了严格的标准化程序规范。”梁兴伟说,石阡县按茶区配置县级技术指导员,在重点园区建立了科技工作站,在乡镇建立茶叶管理站,并配置茶叶技术辅导员覆盖到具体茶园基地。建立起县级、园区、乡镇及村民组“四位一体”的技术服务体系。每年在全县开展茶叶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

梁兴伟说,石阡县正计划打造“茶旅一体化”,但他仍坚持,“我们将‘有节制’地开发——任何开发行为都应该为‘生态’让路,确保石阡茶的‘干净’‘安全’‘营养’。”

猜你喜欢
管护茶园茶叶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茶园观色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