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煤矿工资签”考

2018-06-04 06:36辽宁沈阳
中国钱币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洋银元工资

俊 岭 (辽宁沈阳)

“十九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初叶,恰是中国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分水岭”[1],又是中国遭受世界列强欺辱最严重时期。东北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彼时的奉天省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俄、日两国垂涎已久,不惜发动战争打压民族工业进行经济掠夺。但是,许多有气节的国人心存民族大义,不畏外强压迫,与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旅顺“周氏兄弟”就是这样的著名爱国实业家,他们从“周家炉”做起,发展民族工业,集钢铁制造业、矿业、机械制造业、轮船制造业、航运等多种经营形式于一身,成为中国东北近代民族工业的奠基者。尤其是周文贵兴办振兴煤矿的佳话,传颂至今。而“振兴煤矿工资签”竹筹,虽然未曾见过资料记载,但其实物见证了该煤矿荣辱兴衰,作为一种历史遗存,值得研究和重视。

一 振兴煤矿工资签

“振兴煤矿工资签”竹筹两端呈椭圆形,片状,类抽象剑形。上端两侧两短一长三凹曲成“剑柄”,“剑眼”(目钉)位置透孔,用于穿系;中下部“剑脊”与“剑从”处减地浮雕楷书,正面“振兴煤矿工资签”,背面楷书“奉小洋壹角”或“奉小洋贰角”、“奉小洋伍角”,字上空白处横向墨印五位阿拉伯数字编号。文字刻写规范,隽秀雅致,浅赭石色明漆髹涂,制作精美。每枚竹筹上的文字总体风格、结构一致,文字大小宽窄、笔划长短略有轻微区别。现能够测量到的竹筹数据如下表:

表1 振兴煤矿工资签列举

图1 06649

图2 02662

图3 04014

图4 06383

竹筹编号 竹筹面值 竹筹规格(mm) 图例长度 宽度 厚度04014 奉小洋贰角 124 14 5.0 图3 06383 奉小洋伍角 132 14 5.0 图4

目前所见“振兴煤矿工资签”竹筹实物和图片约六十三枚左右。2017年秋,承蒙泉友吉德福先生惠让笔者两枚竹筹。后经查访,泉友上官飞虹称其先后两次在大连瓦房店长兴岛五湖咀振兴煤矿一位后人处,收集到民国14年(1925)振兴煤矿开幕相片一帧及六十枚竹筹。原藏于泉友吉德福先生的两枚竹筹,极有可能是上官飞虹所称的六十枚之中的两枚。此外,沈阳M泉友收藏三枚竹筹,均是十余年前的旧藏。这六十三枚“振兴煤矿工资签”竹筹面值分三种,原吉德福和上官飞虹的六十枚面值均是壹角,沈阳M泉友的三枚面值分别是壹角、贰角、伍角。

从竹筹编码分析,伍角编码首两位“06”、贰角编码首两位“04”,与壹角编码中“06649”、“04570”的首两位相重复,可以推断“振兴煤矿工资签”按面值各自编号。

二 振兴煤矿工资签的发行人

周文贵(1878-1928),字义亭,出生于旅顺元宝房[2]。1907年与其兄周文富(1874-1931)字善亭,自筹资金八、九十元,购买简单工具,在大连西岗开设顺兴铁炉[3],制造马车零配件,被人称为周氏兄弟。1917年顺兴铁工厂的技术人员和职工总数已达1301名,与日本大连“满铁”沙河口工厂(今大连机车车辆厂)、川崎株式会社大连船渠(今大连造船厂)形成鼎足之势,周文贵也被称为东北民族工业的鼻祖。他除了扩建本厂,在哈尔滨等地增设分厂外,还大力开发煤矿工业,先后投资合营或自营有抚顺阿金沟煤矿、抚顺大兴公司煤矿、复州五湖嘴子煤矿、瓦房店裕兴煤矿等。

周文贵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兴办民族实业的同时,还做慈善赈济同胞,弘扬爱国精神,尤其是周文贵与殖民统治奴化教育抗争“义赠书籍”,积极支持革命“断指献金”[4]的义举被广为传颂。另据《黄炎培日记》记载,黄炎培遭到通缉时,曾于1927年11月7日至27日间,住在“周家炉”得到周文贵的资助。

1928年秋,周文贵没赶上自家轮船,因急于赶至复州湾为振兴煤矿工人发放工资,乘小舢板子从大连到五湖咀,行到金州三道湾不幸船翻罹难,终年52岁。

三 振兴煤矿的兴衰

振兴煤矿又称五湖咀煤矿、复州湾煤矿,位于今大连市普兰店湾新区复州湾镇[5]西南部的临海洼地上,现已被人工湖覆盖。此地明代时就开始采煤,因濒临渤海,矿区口外有岬角,故名称五湖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陈嘉琼和刘逡在户部办理了“龙票”[6],在此开办“五湖咀煤矿”。同治八年(1869)五月,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相继调查了营口、熊岳、永宁、复州、五湖咀、本溪湖、小市、赛马集、凤凰城、大孤山等煤产地,并在其《中国》、《旅华日记》等著作中着重记述了本溪湖、五湖咀煤矿[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咸丰九年(1859),俄国矿商以欺诈手段攫取了五湖咀煤矿的开采权。此后,煤矿被俄国矿商控制长达60年之久。

中国的矿产资源受到外国肆意掠夺,激起了周文贵的义愤。1919年,周文贵与日商相竞争,毅然出资10万元从俄商手中赎回五湖咀煤矿产权,独资开采,改称“振兴煤矿”。从“振兴”二字上,就可以看到当年周文贵发展民族实业的雄心和气魄。

民国9年(1920),大连振兴公司在复州湾地区开掘7个竖坑、2个斜坑[8],矿工达1000余人,煤矿日产600吨优质煤,年产优质煤炭10万余吨[9]。其矿业生产蒸蒸日上,获利颇丰。日本殖民当局与日商勾结,企图霸占周家煤矿,明令日商轮船不准为五湖嘴煤矿运煤,周家遂以10余万元购置“隆兴”号等4条海轮运煤。1928年秋,周文贵不幸罹难后,周家人既拒绝日本殖民当局的高价利诱又不畏其咄咄威逼,振兴煤矿由其兄周文富以远低于日商出价的200万元价格将矿权卖给张学良,改属东北矿务股份有限公司[10]。

四 振兴煤矿存续期间奉小洋流通情况

奉小洋即小银元,是以大银元为银本位的辅币,俗称“小毫”“银角”。光绪十六年(1890)清政府颁布造币条例规定,银元辅币分为四种:五角“库平三钱六分”,成色86%;二角“库平一钱四分四厘”,一角“库平七钱二厘”;五分“库平三分六厘”,成分各为82%。

清末民初之季,东北商民习惯使用小洋,尤其奉天和营口地区使用小银元以角计算,即使银元票也注明若干角或小毫数字。小洋则有五角、二角、一角和五分四种,在市场上的流通数量超过大银元两倍以上。小洋兴盛时期,约占银币生产量的80%,市场交易均以小洋为本位,不仅在东北全境流通,还在河北、山东、山西等省流通。当时,奉小洋包括:

表2 清末民初奉天铸造的小洋

表中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造的“光绪元宝”小银元,成为奉天地区以及东三省流通的一种主要货币并通行全国,于宣统二年(1910)始造的“宣统元宝”版别至少达10余种。从宣统二年到民国七年(1910—1918),铸币时断时续。辛亥革命后,仍沿用清朝的模具铸造2角小银元和铜元。奉天造币厂于民国4年(1915)按照中华民国政府民国3年(1914)颁布的《国币条例》所铸造的银元辅币,主要是为各银行、银号订铸限量银币,勉强维持局面。据《中华币制史》统计,奉天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民国6年(1917)制造贰角小银元249219912枚;壹角1078450枚。加之外省流入之小银元,流通量为4579万元。民国8年(1919),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将奉天造币厂并入奉天军械厂,继续铸造银币和铜元,民国12年(1923)停止造币。与此同时,奉天地区银行兴起,相继发行银两票、银元票、铜元票、汇兑券等纸币,通用货币由金属币为主逐渐转为纸币为主,致使金属币铸造日趋减少[11]。

根据辽宁地区所遗留银元辅币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出1919年至1928年秋,振兴煤矿经营期间使用的奉小洋主要是指,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的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东三省造“光绪元宝”及“宣统元宝”,库平七分二厘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等四种银毫子。其中尤以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的“宣统元宝”为多。

张作霖执政期间(1918-1928),东三省官银号分号一度增至99处,后剩余78处分号,并在三省各大中城镇及铁路沿线附属投资经营有煤矿等11种行业。东三省官银号按业务量大小分为四等。其中二等9处之中有营口、大连;三等21处之中有盖平;四等45处之中有复县[12]。以上四处分号均在振兴煤矿及周氏其他产业所在地或其周边地区,这无疑为振兴煤矿以奉小洋结算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五 振兴煤矿的工人工资

据《中国经济年鉴》记载,民国19年(1930)辽宁主要煤矿吨煤成本:抚顺煤矿为2.40元,五湖咀煤矿为5.00元,八道壕煤矿为5.56元,阜新矿为4.25元,北票煤矿为3.50元[1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辽宁地区的煤矿尚无统一的工资标准,皆由各煤矿自主择定矿工工资[14]。据《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载,奉天(辽宁)[15]部分煤矿工资情况如下:

表3 民国元年至18年(1912-1929)奉天(辽宁)地区部分煤矿工人工资

根据1930年辽宁境内主要煤矿吨煤平均成本为4.142元,五湖咀煤矿(原振兴煤矿)的吨煤成本高于平均值奉小洋0.858元,高出平均值比率是20.7%。另可以看出1916年至1929年煤矿工人工资变化不大,平均日工资为奉小洋0.553元,振兴煤矿公司经营期间(1919—1928)刚好在上述期间之内,故此,按高出吨煤成本平均值比率计算工资,可得知该煤矿工人日工资大约为奉小洋0.667元,平均月工资约为奉小洋20元。

六 振兴煤矿工资签的制作地分析

图5 营业写真之做竹筹

1909年刊行于上海的《图画画报》曾连载《营业写真》(图5)。所谓“营业写真”就是俗称的三百六十行。图文并茂地反映了晚清末年的各种职业的真实情况。其中二百四十六“做竹筹”:“削取竹片做竹筹,又光又滑又齐头。此项竹筹何所用,挑货记数将他收。算学近来有筹算,乘除加减将筹看。不比珠算犹易讹,一子打差满盘乱。”从《营业写真》所配诗文可知竹筹有两项用途:一是计数,二是筹算。用竹做成条状作为筹码,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典当、银楼、商号、酒楼、码头等各行各业广泛用之。不仅是图其便利,还带有广告性质。其中嘉兴、湖州、苏州这一带的同业公会中尤为盛行。这种竹筹甚至沿用至解放前。

从网络搜索相关竹筹图片与“振兴煤矿工资签”进行比对,笔者认为此竹筹是振兴煤矿委托江南苏州制做的可能性极大。

七 结语

综上所述,振兴煤矿工资签是五湖咀振兴煤矿兴办者周文贵先生发行的在该煤矿内部使用,定期结算的代金竹筹。按照该矿矿工人数及月工资金额,“振兴煤矿工资签”发行总面额至少不低于奉小洋20000元[20]。按照竹筹上的五位数编码计算,“振兴煤矿工资签”发行总面额最多不高于奉小洋80000元[21]。“振兴煤矿工资签”极具地方特色,为张作霖执政东北期间,民间交易用银习惯尤其是煤矿工资的结算方法、方式提供了实物例证,是极为少见的东北地区煤矿竹筹。“振兴煤矿工资签”不仅是周文贵兴办民族实业的证物之一,佐证了振兴煤矿的繁荣,而且凝聚着旧中国的爱国者实业救国的梦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谨以此文纪念民族实业家周文贵先生罹难90周年)

注释:

[1] 学者黄进兴语。

[2] 今大连市旅顺口区元宝街。

[3] 即“周家炉”,“顺兴铁工厂”前身。

[4] 义赠书籍:日本殖民统治下实行奴化教育,1926年正是殖民统治当局强化殖民教育的时期,他们在旅大及东北地区实施殖民教育,课程里没有中国地理和历史,学校一切活动都要模仿日本的风俗习惯。使儿童只知道有“大日本”,而不知道有中国。使中国学生成为遵守日本殖民统治者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效忠日本天皇的顺民,妄想泯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反抗精神,达到其永远占领东北的恶毒目的。周文贵对日本统治当局的险恶用心看得非常透彻,于是与其兄出资在上海印制《朱子家训》和《妇女家训》等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分发给乡亲,唤醒人们被殖民者奴化教育侵蚀的民族自尊心。与日本殖民者向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进行抗争。断指献金:1915年,全中国掀起了反对“二十一条”爱国抗日运动。恰逢周文贵在哈尔滨视察滨江振兴铁工厂,于是在哈尔滨同乐戏院登台演讲,讲到慷慨激昂处,当场用钢刀砍掉自己的无名指,血书“储金救国,勿忘国耻”八个大字,并献金3万大洋给上海一个组织发起了“爱国储金运动”,专备国家添设武备,抗击日本侵略之用。周文贵反日储金救国的义举,令哈尔滨老百姓称道不已,后人以此为题编剧《实业血》,以表彰他的抗日爱国热情。

[5] 复州湾镇,原属瓦房店市。该镇并不在复州湾畔,而是在普兰店湾的北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复州湾煤矿全部被日本统治当局控制,实行机械作业,进行掠夺性狂开滥采。至1944年,共开采煤炭278万吨,其中80%被运往日本国内。解放战争时期,煤矿处于停滞状态。1949年后,国家投资继续开采。但由于煤炭资源枯竭,产量逐年减少。1974年产煤5.5万吨,1985年降至2.6万吨,1992年煤矿停止生产。矿区停采后,积水成潭,昔时曾经的繁盛也随之埋入水下。

[6] 即开矿许可执照,辽宁北票市、葫芦岛市南票区的地名也是因受清朝光绪年间颁发煤窑开采许可票的“龙票”而得名。

[7][8][13][14]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辽宁省志﹒煤炭工业志》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9年12月第1版 1999年12月第1次印刷,第30页; 第54页; 第263页;第254页。

[9] 王万涛 袁晓虎:《百年复州湾煤矿、黏土矿》,《大连日报》2010年1月15日。

[10] 综合《中国经济史辞典》与《辽宁省志﹒煤炭工业志》的记载,东北矿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北矿务局,1931年3月成立,经营西安、复州湾、八道壕3处矿。初为1919年奉天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出资开办的黑山县八道壕煤矿(益民矿务局)所办。1921年改称奉天矿务局,初具规模。1928年又创立东北矿业公司,接办复县复州湾振兴煤矿。

[11][12]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辽宁省志﹒金融志﹒上卷》,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6年6月第1版1996年6月第1次印刷,第103页;第43至44页。

[15] 1929年张学良将“奉天省”改名“辽宁省”。

[16] 该数据为笔者根据最高、最低日工资计算的平均值。

[17][18][19]该数据为笔者根据月工资额按每月30天的日平均值计算。

[20] 按前文所述矿工1000人平均月奉小洋20元计算。

[21] 按竹筹编码推算,三种面额各发行最大数量为1万枚,三种最大总面额分别为奉小洋1万元、2万元、3万元。

猜你喜欢
小洋银元工资
当13岁的他成了事实孤儿
窍门
FLY ME TO THE SKY
真假银元
生意太差
模拟天平秤的过程找出假银元
隐形药水
奶奶的银元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