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风控前路漫漫

2018-06-05 11:45
法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控监管金融

近些年来,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何既汲取传统金融行业在风控上的优势与经验,又能将此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更好的结合,从而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将风控做到更好,也一直是业内外共同探讨和致力的方向。

时至今日,“大数据”“云计算”等词汇,对于人们而言,即便不能理解其中深意,却也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技术对于人们生活影响的广泛与迅捷。

金融与科技结合是趋势

在过去,对于传统金融业而言,严谨的风控常是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更迭,关于“如何将传统金融的谨慎与新技术的高效相结合”这一话题的探讨也越发频繁地被提及。

5月18日,在掌众集团举办的“掌聚你我 众享科技”战略升级发布会上,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指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果能够提升风控的能力、风控的效率,对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王永利解释道,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同时也是资金运转的血脉,金融核心的功能是通过金融的专业运作将社会闲置资源以货币或者资金运用的方式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去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金融配置资源既不是买断卖断,也不是无偿的捐赠,而是要把社会的资源通过权利义务的配置方式送到需要的地方去,因此也面临很多风险。

同时,金融从货币产生开始,金融越发展风险就越突出,如不能较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金融很难把资源准确地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去,也难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反而有可能把现有的财富给毁灭掉。

“能不能很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是金融能否很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金融发展水平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王永利总结道,金融要发挥好的作用,一定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风险控制,这些领域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得正如火如荼,也是基于金融一直在不断地运用新的技术来支持自身的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风控,发挥它好的作用的渴求。

智能风控路有多远

随着行业发展及所处的强监管时代,做好风控不仅仅是对政策的呼应,也是平台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TalkingData首席架构师崔凯指出,经历了互联网早期的传统金融,正在进入智能风控时代。传统的风控模型往往是基于人的智慧和业务的经验去建模,往往导致变量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较多、数据维度更广,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个人智慧的范畴,因此也需要风控模型能够不断地自我进化。智能风控也应像在那场著名的“人机大战”中谷歌AlphaGo所表现出的一样,通过机器学习,总结一些新的风控特性和手段,从而能对风控相关的业务进行界定。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运用,更多的是做预测。”掌众集团CRO贾志东说道,无论是现阶段AI技术还是传统的统计分析,以及新出现的各种机器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增强式学习技术,回归技术本身就是在做预测,预测一个客户未来的行为,但从预测一个人未来存在的风险情况到做出决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这种预测本身是存在缺陷的。贾志东补充道,比如说一个客户向企业申请借款,基础信息被企业确认后通过了,但对于客户而言,不同的授信额度、不同的费率究竟是否会影响到用户违约的风险,对于不同的人,敏感性是不同的,而这些决策因素是传统模型和AI模型所无法考量的。另外模型也是基于大数据得来的,一些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件,人工智能往往更加捉襟见肘。

贾志东总结道,未来智能风控的智能应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在金融决策层面,比如对于用户的授信、拒绝、调额等层面的智能,而不仅仅是目前所停留的“预测”层面;另外就是机器通过学习,能否对企业的金融决策做出“最优解”提供帮助,比如当企业在做金融决策时,衡量或判断一个客户,该给其怎样的额度、费率和产品以及期限等时,机器能不能在诸多因素下,提供给企业“最优决策”等是人们所期待的,同时也是战术层面上未来智能发展的趋势。

“智能风控才刚刚入门,未来道路还长”。国美金融CRO曹强指出,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刚刚起步,技术层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将来应用到风控和实际场景里面,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也需要时间去克服,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拜将”精神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回顾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P2P等业态,在强监管的态势下,更是泥沙俱下,很多未完成合规的平台也纷纷退出行业舞台,另外剩下的众多平台,也早已网罗了众多的金融和科技人才。

显然在强监管态势下,如何面对监管和挖掘并留住人才,成为摆在金融科技型企业面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掌众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敬华的发言似乎为行业中的参与者带来了答案。

对于监管,张敬华指出,金融科技是一把“利刃”,使用得当会使企业和用户在解决所需时,体验到“杀鸡用牛刀”的酣畅淋漓,但使用不当反而会使互联网成为金融风险迅速扩大的途径。

“因此,我们强调‘一直在路上’,尤其是去年底国家出台的关于金融市场的管理条例等,在行业内掌众是最先拥抱监管的公司。”张敬华介绍道,同时他认为,金融作为强监管的行业,监管加强恰恰能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同时监管也是包括掌众在内的这些拥有真正技术能力和风控能力的企业良好发展的有力支撑。

而对于如何挖掘和留住人才,张敬华提及了“拜将”二字。

“有人问我,作为一家科技公司,为什么要在全球各地建多家分公司,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才会这样布局。”张敬华解释道,掌众很多地方的分公司团队建立,恰恰是基于很多地方风控和技术人才而打造的。

“市场上风控人才是非常稀缺和保守的,通常这些人才在当地都有了稳定的家庭,子女也都于当地入学,往往很难选择异地工作,因此掌众选择了‘人才在哪儿,公司开到哪’的路径。”张敬华透露,在掌众1200人的团队中,围绕技术和风控的团队超过600人,仅风控团队人数就超过150人,这在传统的金融科技公司或小型科技公司中是难以想象的。

“一将带百强”,张敬华最后总结道,坚持执行“拜将”策略,不惜一切代价吸引了互联网公司的人才、金融公司的人才以及技术领域方面的人才,对于金融科技企业实力夯实非常有利。

跨界背后的竞争与合作

在互联网浪潮下,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变得史无前例地紧密,跨界更成为常态,即便是在滴滴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霸主地位之后,美团仍布局打车市场等便是其中一例。

而在开放的市场下,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在做金融科技类产品时,双方之间究竟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也颇受外界关注。

先锋支付CEO刘刚指出,双方之间关系应该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竞争的关系大于合作的关系,下半场完全是合作的关系,基本上不存在竞争的关系了。因为上半场时,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更多依靠的是金融科技企业的推动,而进入下半场以后,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即一定是持牌机构才能做金融的业务,已经非常明确了。

“但我想下半场,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企业双方将会是互补的态势。”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营总监尚阳指出,从2012年、2013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到今天的金融科技,实际上本质仍仅仅是把金融的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进行了改变,但金融本质并未进行改变,而金融本身具有风险的传导性。因此从2015年到现在的强监管时代,包括对于易租宝事件的处理和对P2P行业的不断合规等,都是为了避免金融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向分工协作,是强监管模式下的行业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PPMONEY董事兼总裁胡新说道,在行业强监管态势下,可以看到“什么牌照,做什么事”是一大原则,这样也从监管上杜绝了很多所谓的金融创新和一些衍生出来的包装产品,而在强监管模式下,实际上对优质企业而言,利大于弊。

胡新解释道,因为监管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而这使得企业在自身能做的领域中,竞争对手少了。在新的监管模式下,对所有牌照进行分析,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公司分为多类,首先是传统的比如银行类企业,优势是资金额度大、资金成本低,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可以服务一些标准化的产品,但是劣势是其只能做一些优质的用户,做不了劣质的用户。

其次是消费金融公司,在新的监管模式下,要求其有消费场景,所以没有消费场景对其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最后是小贷公司,也包括互联网小贷公司,这两类企业优势是可以促进地方发展,可以为小微企业服务,但劣势具有地方性,只能做那个地区的,不能做跨地区。虽然互联网可以做跨地区,但其杠杆率永远无法支撑其庞大的互联网业务,因此其是受到限制的。

“但从客户需求角度而言,往往不会去细分哪些是小贷公司、哪些是消费金融公司,对于客户而言,只是需要一笔资金,或以更低成本借到资金。”胡新指出,因此市场中的持牌机构或者类持牌机构,更需要互相合作,既是市场要求,也是监管形势下的要求,合作也是行业成熟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风控监管金融
金融司法监管化:形成、争议与未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宁波P2P网贷发展问题研究
银行双录的现状和问题
论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