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距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2018-06-05 11:45
法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众泰新能源汽车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下调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公告表示,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领跑全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车市产销量以2900万辆的规模,连续九年领跑全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称,中国2018年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位置。

对此,专家指出,在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不断提高,“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最有前景的市场

巨大的市场为国内外车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更是成为众多跨国车企及其在华合资企业的全球最大市场。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格局,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燃油车方面,特别是中高端汽车市场,跨国车企及其在华合资企业依旧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上汽、长安、吉利、长城等一批中国品牌,通过品牌、产品、技术、制造方面的升级,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如今,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站稳脚跟并积累起自身的优势,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汽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57.9万辆,同比增长3.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4%,比2016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品牌近几年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在汽车造型设计、人才引进及核心技术领域突破等方面,自主品牌车企不断成长;三是国际竞争的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车企也在加速走向海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汽车企业出口79.7万辆,同比增长26.6%。

“走出去”势头不减

整车出口推动中国品牌汽车更多地走向了世界各地,同时,中国车企也在加快从出口贸易为主向投资、技术、管理等深度合作模式转变。

如今,在海外设立工厂已成为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普遍选择。2017年3月,吉利旗下的伦敦出租车公司在考文垂安斯蒂工厂落成,这是英国首个专注电动汽车的工厂。9月,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宣布将加倍投资其首座美国工厂,使总额达到10亿美元。11月,吉利“白俄吉”工厂总装线正式投产,工厂计划在2018和2019年分别生产2.5万辆和3.5万辆汽车。

2017年2月,江淮汽车在墨西哥建厂;4月,北京福田汽车集团与阿尔及利亚KIV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合作建厂生产汽车开发当地市场;6月,上汽宣布将在印度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把旗下名爵品牌引入印度,工厂将于2019年正式投产,年产能在5万至7万辆之间。

建厂之外,长城、吉利、长安、上汽、奇瑞、江淮、北汽、众泰及比亚迪等一大批中国汽车品牌纷纷在海外建立了研发中心。长期以来,长安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美国硅谷建立了各有侧重的研发中心。如美国底特律和硅谷主要负责底盘开发和智能汽车开发,日本横滨主要负责内饰设计,意大利都灵主要负责造型设计,英国伯明翰主要负责动力系统研发等。现在长安共有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1.1万余名研发人员,其中包括7000多名海外研发人员。

目前,众泰汽车已分别在日本和意大利建立起技术研发中心和造型中心,实现对动力系统、整车平台以及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方向展开全面研发布局,并已拥有多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中国车企“走出去”如今呈现出了更为喜人的现象: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走出去”有了更多新举措、新进展。通过海外自主建厂、并购、设立研发中心,中国车企充分结合了当地市场需求、本土化需要,更好地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同时也在技术上对标国际,缩小与主流车企的差距,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夯实自身实力。

新能源的又一蓝海

美国彭博社近日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交通改革,以控制污染并减少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这可能给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环保法规和生产奖励最终都会促进电动汽车生产,这可能最终会给中国带来一个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机会。

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49.7%和51.4%,达到63.9万辆和60.9万辆,分别占据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50%左右。

中国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已经领先全球。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在2017年达到77万辆,2018年将达到100万辆。这些车几乎都是中国品牌。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和自主品牌的崛起,跨国车企纷纷在中国市场掀起新一轮合资热潮。2017年8月,雷诺日产与东风新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纯电动汽车;大众汽车表示,将投资超过100亿欧元与中国当地合作伙伴打造40款新能源汽车;福特汽车与安徽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合资公司——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将打造一系列采用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经济型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华晨与雷诺组建全新合资公司,新公司业务主要涉及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业界认为,新一轮合资背后,是自主品牌崛起的一大体现。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车企已难觅外资身影,自主品牌占据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

猜你喜欢
众泰新能源汽车
*ST众泰:金华、永康基地卖设备的传闻不实
众泰T300EV: 致“小成青年”的纯电小SUV
纯电SUV众泰T300EV正式上市
汽车的“出卖”
众泰 越过30万台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