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书法教学有效性提升四策略

2018-06-05 10:03□张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点画线条书法

□张 艳

书法教育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儿童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低年级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习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最佳时期。要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立足儿童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策略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用笔

小学低年级书法教学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点画、结体,还是用笔?有的教师认为初学书法应该强调点画,认为点画好比一部机器的零件,部位不准确,装配起来的机器质量自然不高。实践证明,如果统一标准,强调点画,写出来的字往往呆板、僵硬,带有雕琢、装饰的痕迹。也有教师强调结体,认为结体是架子,如造房子,架子起着决定性作用,架子好,字就算好。这种论点也是片面的:其一,架子不是唯一的品评标准;其二,它脱离了学生的感知特点。从心理和认知水平来看,低年级学生的反应还不太灵活,喜欢随便涂抹,写字的结体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准确。如若过分强调,必然顾此失彼,使得写出来的字刻板生硬,缺乏灵动性。因此,在低年级书法教学中不宜强调点画和结体,而应强调用笔。古人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书法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央美院的邱振中教授在《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一书中所提出的训练方式值得借鉴。他认为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线条样式,帮助学生熟悉笔性,理解技巧,深入实践,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敢于尝试。此外,在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线条时,要强调让学生掌握执笔姿势,避免因注意力转移而顾此失彼。如让学生画1.5厘米左右的平直线或竖直线,可以在线条的质量方面先不作要求,而在执笔姿势方面严加要求,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运笔动作上,直达标准,以此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笔画。同时,通过不同线型的训练,使学生的提、按、顿、挫和转折交代分明,提高学生对笔画准确性的把握和对线条质感的锤炼能力。通过组合线条的训练,即直线、弧线、折线、线条的粗细变化和线条的浓淡变化等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进而提高其对结构和章法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利用线条样式引导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加以扩展和应用。

当然,书法训练的过程是有序的,又是灵活的。在保证整个训练过程有序的前提下,训练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总之,书法训练要灵活、有效,注重信息反馈。

二、贴近认知规律——隶书入手

任政先生曾说:“隶书比楷书好写,笔画简单。”的确,从隶书入手学习书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优于楷书入手。这是因为:一方面,隶书上承篆意,下开楷法,是现代文字之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在笔法和线条上,隶书化圆为方,化弧为直,笔画简短易写,容易上手。此外,隶书与现代文字相差不多,学生一般都能识记。再者,隶书主要体现于汉碑,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既有古文字的稚拙和空灵,又有现代文字的工整、严谨。在学好隶书的基础上,学生今后既能上溯篆书,又可下演楷、行、草,故隶书不失为初学者可选择的最为理想的一种艺术形态。

初学隶书,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隶书的特征性笔画和结构。隶书波画是最能代表隶书特征的笔画,也是隶书中作为调节结字取势的关键一笔,呈蚕头雁尾状,一波三折,最具魅力。撇画收笔时,笔锋轻顿后自然向上提笔;捺画与波画相似,只是捺脚向右下方或稍向上翘起;钩画则与撇法相似,写好竖画后向左弯,再自然上提回收。以上这几笔往往是一个字的主笔,最能体现隶书的特点,也最具典型。在结构上,隶书表现出横向舒展,纵向紧凑,形成独特的用笔和结体方法。如《曹全碑》主笔像长栱,捺画、钩画在笔法上极其舒展,由于笔势向两侧伸展,字形扁平,更显一泻千里之势。此外,隶书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于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学生掌握了以上特征,就可基本写出隶书的韵味。

汉代佳作如林,其中最著名的《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几个汉隶碑刻风格有别,各有特点,教学时要启用适合小学生基础的碑刻来进行突破。《乙瑛碑》平稳端庄、厚重雄伟,用笔方圆兼备,隶书特征明显但风格不是很突出,最适合学生初学;《史晨碑》《曹全碑》《礼器碑》可作提升的范本。选择其中比较典型的、优美的常用字进行横向对比,反复练习,有利于尽快掌握几种笔法的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感性手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书法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创设情境、分层教学及游戏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快速并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愉悦求知

与其他课程相比,书法课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纯技术性的讲解无法引起学生太大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清晰悦耳的声音和色彩鲜明的画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课堂效率。如教“横折”一笔时,起初学生总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调锋。于是某教师把“汽车转弯的过程”做成Flash课件,课件播放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精美的画面上,还不时发出“呀”“哇”的赞叹声。见此情形,教师趁势引导:汽车有头有尾,开到“横折”形路口时,不能停下来再横着开,而要慢慢地把头转过来再开。同样的道理,毛笔写字,笔尖在点画中行走,到了转折处,就要用几个动作慢慢地把锋转过来,再下行,这就是所谓的中锋行笔。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学习效率,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教师应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作业分层。教师可根据学生间的差异程度,布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如在线条训练中,可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获得逐层提升;在结构教学中,同类型的结构可选用不同笔画数的字作为范例,让学生选择自己能掌握的范字进行练习。通过这种分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锻炼机会,并且有能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以此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二是评价分层。评价环节中,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评价不同学生,而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尽量用肯定的语言表扬他们,着重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进取心;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应着眼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三)游戏教学,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渴望快乐,享受自由。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合理设计、精心策划,把“游戏”和“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自由的活动和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陶冶情操,最终获得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师生互动,促使教学效果达成

由于低年级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不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方法也不够完善,大量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师生间的合作来完成。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要在相互信任、协同合作的前提下,建立起共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伙伴”关系。一种商讨的语气,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认真倾听的神情,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染力,使教与学相互交融。教师要以领路人的身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为自身创设更自由和更具个性化的教学空间,使师生在课堂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生生合作,保证学生有效参与

教师可将学生分组,采取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习同一种碑帖或不同字体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相互学习与观摩。学生能从其他同学的临写或创作中受到启发,矫正自己在运笔、用墨方面的错误或缺陷,同时还能在临习时接受别人的点评,获得共同提高。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获得其他同学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比字写得好与坏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在教学中反复指导,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然形成“提笔即是练字”的良好习惯,真正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近思录》中记载了程颢先生的一句话: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邱振中.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孙希旦.礼记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朱熹,吕祖谦.近思录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5]马燕.浅谈师生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点画线条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线条之美
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书法欣赏
浅谈书法点画教学中的“三力”问题
七绝·春雪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