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2018-06-05 14:22徐芳兰刘亦陈
会计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

徐芳兰 刘亦陈

【摘 要】 文章首先研究内部控制各个要素是否都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相关关系,其次引入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信息化管理对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推动作用,最后从实证角度通过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检验和分析等环节得到结论。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五个要素基本上都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有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和间接正向作用,间接作用是通过提升内部控制效果来实现的,从而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质量; IT治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10-0118-04

一、引言

关于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乃至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有提升作用,以及提升幅度有多大等是一些学者正在关注的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些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把关作用,认为内部控制能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有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信息化管理对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影响,认为内部控制如果不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实施,难以真正到位,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就非常有效限;还有学者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在没有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那么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化管理能否显著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并进而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又如何影响内部控制效果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这些问题。

二、文献回顾和提出假设

(一)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一些研究对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太相同,具体如下:

第一种研究基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认为内部控制优化了企业管理的多个环节和渠道,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提升的作用。戴勇[ 1 ]结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SOX法案、COBIT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提出了内部控制新模式,并阐述了这一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把关作用;刘启亮等[ 2 ]提出信息化管理增加了内控的内容,提高了内控的效率,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较为有限。

第二种研究基于实证分析,如季侃[ 3 ]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出发对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关系,认为按COBIT框架来实施内控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

综上分析,内部控制从五大要素方面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了优化梳理,对来自管理层的会计信息干预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又由于内部控制使作业人员分工更合理和作业更规范,对会计作业层的技术性错误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即使没有信息化管理支持的内部控制,其规范的制度布局和纪律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保证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效果与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信息化管理对内部控制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朱荣恩[ 4 ]认为在信息化管理下,企业大部分数据是依赖网络从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的,实现了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容易落实,由机器把关比由人把关更为有效。李治堂等[ 5 ]认为信息化管理实际上也是企业的一种IT治理,并提出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要点,结合企业情况构建了IT治理体系和模型架构,并通过案例来具体分析IT治理的实施情况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韩玲和郭宗文[ 6 ]对集团企业IT治理框架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借鉴COBIT建立模型,就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得出信息技術投入与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由于信息化管理能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因而信息化管理能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间接提升作用,同时信息化管理本身又优化了企业会计作业关系和作业流程,因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也能起到直接提升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有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和间接正向作用(间接正向作用通过提升内部控制效果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衡量主要依据中国信息化测评网每年公布的企业信息化500强数据。信息化测评网基于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立起科学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开发了一套完善的评测系统,并以中立、公正的第三方角度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测,这种测评可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本文的研究从这500强中选取靠前的40家企业为样本,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宝钢股份、上海汽车、中国铝业、工商银行等。选取这些样本企业2015年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数据,同时通过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公司治理数据库及数码证券网收集40家样本公司2015年内部控制方面数据和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数据,相关指标的计算采用网上搜寻和手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二)变量定义与衡量

1.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

变量名是会计信息质量总水平(AINF),本文借鉴刘爽[ 7 ]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下设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度、会计政策一致性、收入资产质量度和现金流量质量度等几个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各个一级指标下再设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按1—5分进行评分,对于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按其实际值转换为5分制计分。按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不同,设置不同的权数。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度和会计政策一致性方面的各个二级指标按它们的实际情况采用5分制计分表示;收入资产质量度和现金流量质量度方面的二级指标按常规计算公式计量,如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主营业务收入/全部业务收入)*100%,虚拟资产比例=(虚拟资产额/全部资产额)*100%,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等等;然后将这些指标值都转换成1—5分计分;最后会计信息质量总水平等于其下各级指标的值乘以其对应权数之和。通用公式为:

Y=∑Xi*Wi

其中Y为上级指标,X为所属下级指标值,W为对应权数,i为指标序号。

指标的设置和评分方法见表1。

2.内部控制效果的衡量

变量名是内部控制效果(INTE),本文按COSO五要素进行衡量,分别设置控制环境(CE)、风险评估(RE)、控制活动(CA)、信息与沟通(II)和监督与控制(CC)五个一级指标,然后在各个一级指标下再设相应的二级指标,并设定相应权数,各二级指标的计分方法也采用1—5分制。由于篇幅有限,其指标设置和评分方法省略,内部控制效果总指标的计算公式如前文通用公式。

3.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衡量

本文参考李治堂和吴贵生《信息技术投资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5 ]中的指标选择,变量名是信息化管理水平(INF),其下设信息管理系统投入(IV)、信息技术性能状况(IR)和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IC)三个一级指标,下面再设相应的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的计分方法也是采用1—5分制,其他同上。

4.其他变量的衡量

参照王庆林等的研究,本文选取企业规模(SIZE)、盈利能力(EPS)、两职合一(DRA)几个变量来控制企业的相关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企业规模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盈利能力取每股收益,两职合一用哑变量反映如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三)研究模型设计

为检验假设H1本文借鉴戴勇等的研究思路,构建以下模型:

AINF=?茁0 + ?茁1*CE + ?茁2*RE + ?茁3*CA + ?茁4*II + ?茁5*CC +

?茁6*SIZE+?茁7*EPS+?茁8*DRA+?着 (1)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会计信息质量AINF,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五个要素,?茁0为常数项,?茁1到?茁5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茁6到?茁8为控制变量回归系数,?着为回归残差项。如果内部控制的哪个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正向影响,那么其回归系数应该是显著为正。

为了检验假设H2本文参照模型(1)的研究思路,引入信息化管理水平变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内部控制的交叉项构建模型(2):

AINF = ?琢0+?琢1*INTE+?琢2*INF+?琢3*INTE*INF+?琢4*SIZE+

?琢5*EPS+?琢6*DRA+?着 (2)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会计信息质量AINF,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效果INTE、信息化管理水平INF,内部控制效果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交叉项为INTE*INF。?琢0为常数项,?琢1为内部控制效果的估计系数,?琢2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估计系数,?琢3为交叉项的估计系数,?琢4到?琢6为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着为回归残差项。如果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直接提升作用,那么?琢2应显著为正;如果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有间接提升作用(通过提升内部控制效果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那么?琢3应显著为正。

四、统计描述与实证分析

(一)统计描述

获取的数据经整理后按一定的换算标准通过Excel软件计算各总量指标的得分值。信息化管理总水平的均值为4.30,标准差为0.31;内部控制效果的均值为3.98,标准差为0.88;会计信息质量总水平的均值为4.45,标准差为0.17;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均值为28.52,标准差为0.94;每股收益均值为0.194,标准差为0.082;两职合一的均值为0.43,标准差为0.49。

(二)实证分析

1.假设1的验证

内部控制五要素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分析。本文研究了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指标对会计信息质量总指标的影响,通过用EViews统计软件对40家企业数据的分析,得出表2所示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有三个内部控制要素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于会计信息总质量,且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332,表明内部控制中控制活动和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更大的影响,其他两个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有正影响,但风险评估的影响不显著。表中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假设1成立。

2.假设2的验证

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内部控制共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继续以40家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效果采用总量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数据表明三个指标均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会计信息总质量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最高为0.352,表明内部控制效果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更大的影响,其他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有正影响。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间接影响要大于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影响,表中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假设2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数量关系的探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会计信息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内部控制五个要素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有差异,除了风险评估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余四个要素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各要素的相关系数在0.163~0.332之间,属于比较高的相关状态,因此通过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可行的,是有根据的。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效果和信息化管理整体水平两者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正相关影响,但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如内部控制效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大,在模型(2)中,内部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最大,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回归系数明显小于交叉项的回归系数,表明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影响不大,可能更多是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生产中的非故意性差错和欺瞒。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故意性会计信息舞弊难以起到制约作用,但对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间接作用可能更大,即通过会计信息化管理先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然后再借助内部控制效果的提高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三个控制变量在模型中的影响都较小,并且总资产变量的系数检验结果也不显著,表明内部控制效果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能在两职合一情况不同的企业和业绩不同的企业中没有太大的差异。

(二)建议

本文综合考虑现代企业所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第一,内部控制五大要素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切实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措施,尤其是控制活动和控制环境两个方面的落实,对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第二,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这既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有效办法,也是进一步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

第三,综合各行业企业来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又能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来间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不断深化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戴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2):14-18.

[2] 刘启亮,罗乐,张维曼,等.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1):15-23.

[3] 季侃.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11(2):25-28.

[4]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1(1):24-31.

[5] 李治堂,吴贵生.信息技术投资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144-150.

[6] 韩玲,郭宗文.基于IT治理的信息系統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118-120.

[7] 刘爽.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20-22.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